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钙剂补充方式对改善献血者柠檬酸盐抗凝剂相关副反应的效果。方法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对22名年龄匹配的志愿者应用自身交叉、安慰剂对照研究模式,在一定的间隔期内分别实施了3次标准化条件下的临床干预方案,A:持续80min,按1.5mg.kg-1.min-1输注柠檬酸盐抗凝剂;B:A+输注前10min口服1.2g钙剂;C:A+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100mg/h。在干预实施的同时记录受试者对柠檬酸盐抗凝剂输注的反应,并采集不同观测时间点血样做游离钙离子浓度(iCa2+)检测。结果柠檬酸盐相关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唇、面部、肢体麻木、胸闷、头晕、恶心等轻、中度反应;临床干预40、80和干预结束后120min时,A组与C组相比,iCa2+(mmol/L)分别为1.00±0.05vs1.06±0.05、0.94±0.06vs1.04±0.06、1.22±0.05vs1.30±0.05(P<0.01),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为54.55%vs18.18%(P<0.05),而A组vsB组这2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的男性与女性相比,干预终末点iCa2+(mmol/L)为0.98±0.04vs0.90±0.06(P<0.01),副反应发生率为13.64%vs40.91%(P<0.05)。副反应的发生与干预性补钙终末点的iCa2+密切相关(r=-0.52,P=0.01)而与试验对象的体重无关(r=-0.238,P=0.286)。结论本研究模式下,静脉补钙比口服补钙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柠檬酸盐所致低钙血症并减少相关副反应的发生;以口服补钙作为预防措施时则需在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上多加考虑。对女性献血者在机采血液前进行常规性的预防性补钙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1目的为规范合格血液逐单位放行作业,根据《血液隔离与放行程序》的规定,制定本规程。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合格血液逐单位放行的作业。3作业人员资格与授权血液供应岗位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BM IS合格血液贴签授权的人员,方可进行血液逐单位放行作业。4作业步骤4.1登录BM I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6-2014年福州地区临床用血趋势,为福州地区的采供血形势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6-2014年福州地区临床用血资料,分析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四大种类血液成分用血变化趋势.结果 1)福州地区成分输血比例自2010年起就达100%;红细胞成分血(RBC)用血量在2006-2009年年均增长11.1%,2011-2012年年均减少6.8%,2013年开始有所回升;血浆使用量变化趋势与RBC-致;血小板使用量2006-2014年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1.1%;冷沉淀使用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4年较2006年增长318.1%.2)医院平均每床位RBC用血量2006 2008年呈现增长趋势,2009-2013年逐年减少,年均减少7.8%.3)RBC和血小板使用主要集中在市区三级医疗机构,使用量分别占RBC和血小板用血总量的79.8%和96.5%.结论 福州地区成分输血理念已基本普及,但临床用血需求总体保持增长趋势,血液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福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1剂加强免疫前后以及突破性感染后特异性SARS-COV-2 IgG抗体水平的监测,分析抗体消长特性,为新冠特免血浆或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和后续疫苗接种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从福建省血液中心2021年10—11月无偿献血者中招募并随访接受第1剂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的志愿者109名和发生突破性感染者102名。分别在加强免疫前14(11,20)d(Time0)、加强免疫后14(10,23)d(Time1)、53(45.5,61)d(Time2)、88(78,101.5)d(Time3)、124(112.5,138.5)d(Time4)、158(146,174)d(Time5)、194(179.5,214)d(Time6)、发生突破性感染后1个月内(Time7)留取血液标本,共8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SARS-COV-2 IgG抗体水平,分析抗体消长情况及不同年龄、性别、体重、血型、BMI、吸烟的影响。结果 Time0、Time1、Time6 SARS-COV-2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2%(58/109)、100%(109/109)和9...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单采血小板采供血情况,为今后突发事件采供血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福州市2020年1至6月(疫情期间)和2019年同期单采血小板采供相关数据,并分析各项应急措施成效。结果 疫情期间较2019年同期,单采血小板采集人数增长5.0%、人次减少3.5%,采集量减少3.3%、浓缩血小板制备量增长152.5%、供应量增长13.0%。初次和重复单采献血者人数分别增长4.2%和5.2%,捐献人次、捐献量、人均捐献次数和人均献血量均下降,其中初次单采献血者下降比例更大;初次单采献血者18~24岁人数减少,25~34岁和45~54岁人数增加;学生人数减少,职员人数增加。重复单采献血者仅55~60岁人数减少。单采献血点现场招募同比增长54.1%,全血献血点招募人数同比下降42.5%,同伴招募人数同比下降42.9%;重复单采献血者电话和短信招募成功率分别为13.2%和6.1%,均低于2019年同期16.8%和10.3%,电话招募成功率均高。结论 疫情期间各项采供血应急措施行之有效,可作为今后突发应急事件采供血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福建地区类孟买血型血清学特点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10例疑似类孟买血型样品进行红细胞表型鉴定,用吸收放散试验确证红细胞上弱表达的ABO抗原,PCR扩增ABO基因第6、7外显子及FUT1、FUT2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10例样品皆为罕见...  相似文献   
7.
低浓度汞接触对女工月经状况与妊娠结局影响的调查福建医学院(350004)连祥霖,褚晓凌福州灯泡厂医疗所陈哲辉,赵毅,林水仙本文通过对某灯泡厂日光灯车间138名女工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分析低浓度汞对女工月经状况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为女工劳动保护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8.
陈岑  齐瑛  程文晋  褚晓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8):2663-2666,2669
目的 对便携式血液成分分离机(MCS+)由少白细胞血小板采集程序(LDP)升级至通用血小板采集程序(UPP)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程序升级的总体效果.方法 血小板采集数据比较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选择MCS+程序升级前后1年内分别采用LDP和UPP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性别、不同采集量(1个和2个治疗量)分组,按照同一献血者分别采用2种程序捐献同样治疗量的采集过程进行数据配对分析,共计216人次(男110人次,女106人次).比较程序升级前后MCS+采集血小板的参数、质控结果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无论采集1个治疗量还是2个治疗量,2种程序相同性别比较,血细胞比容(HCT)、采前血小板计数、采后血小板计数、全血处理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PP血小板采集时间短于LDP,血小板收集效率高于LDP,柠檬酸盐抗凝剂(ACD-A)用量多于LD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程序和采集量,不同性别比较,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采集时间、采前血小板计数、采后血小板计数、全血处理量、ACD-A用量、血小板收集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程序血小板质控抽检情况、献血不良反应(迷走神经反应和枸橼酸盐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P与LDP比较,采集时间缩短,血小板收集效率提高,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产品质控抽检情况无差异,值得推广使用.但要根据各地献血人群条件,设置合适的采集基础参数,以采集高品质产品,提升献血者采集过程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1.目的 为规范合格血液批放行作业,根据《血液隔离与放行程序》的规定,制定本规程。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合格血液批放行的作业。3.作业人员资格与授权 3.1质量管理岗位人员,熟悉血液加工流程,掌握血液隔离与放行的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经质量主管批准和血液管理信息系统(BMIS)授权,方可实施血液批放行作业。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工作委员会(Working Partyon Haemovigilance,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于2011年公布了《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1](以下简称《监测标准》)。《监测标准》以欧洲血液安全监测网络和其他血液安全监测系统使用的以及已公开发表文献给出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为编制基础,经ISBT血液安全监测工作委员会(2006年9月2日开普敦会议)评审通过后,已在国际血液安全监测网络(International HaemovigilanceNetwork)应用。现将其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