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剂量环磷酰胺(CTX)为主的联合化疗加G蛳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31例患者接受中剂量CTX 2.2 g/m2(1.8 g/m2~3.0 g/m2)联合VP16(600 mg ~ 800 mg)或Ara蛳C(1.0 g/m2 ~ 2.0 g/m2)化疗,WBC降至最低值后开始皮下注射G蛳CSF 300 μg/d直至采集结束。WBC≥(3.0~5.0)×109/L时开始采集,当单个核细胞(MNC)累计≥3.8×108/kg或CD+34细胞≥2.0×106/kg时停止采集。结果:采集次数为(2.9±1.0)次,G蛳CSF持续应用时间为(7.4±2.0)d,采集到的MNC细胞数为(5.53±2.54)×108/kg,CD+34细胞数为(9.46±7.24)×106/kg,CFU蛳GM(46.02±70.58)×104/kg。全部移植患者造血功能均获满意重建。结论:中剂量CTX为主的联合化疗加同一剂量G蛳CSF对血液病患者的APBSC动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颈内静脉置管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目前已成为血液透析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首选。颈内静脉置管预防感染是关键,笔者认为落实干预措施,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可明显减少感染的发生。针对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预防,参考临床资料,讨论预防措施、预防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3.
从风池穴的解剖位置和作用机制人手,总结各个学者观点,从而阐述风池穴具体手法量学、针刺角度和深度对各种病证的疗效影响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1992-2007年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非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老年患者(老年组)43例,男性16例,女性27例;随访时间1个月~15年,存活35例.43例患者中,7例血小板持续(30~50)×109/L,出血不显著,未予以治疗;36例首选泼尼松治疗,敏感型25例(69.4%),以完全反应或部分反应健康存活;脾切除或栓塞4例,3例血小板恢复正常;对于泼尼松治疗不敏感者分别使用免疫抑制剂,其中硫唑嘌呤21例,环孢A23例,长春新碱3例及环磷酰胺9例,硫唑嘌呤、环孢A疗效优于长春新碱及环磷酰胺.进展为难治性ITP5例,难治率为13.9%;进展为未定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GUS)和淋巴瘤各1例.死亡8例,死于外伤感染引发的心肺功能衰竭4例,肿瘤3例,脑出血1例.结论 老年IT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致命性出血的风险低,对免疫抑制剂的反应与非老年组近似,治疗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5.
细胞遗传学动态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细胞遗传学动态改变在判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程进展中的作用,以及干扰素对CML细胞遗传学缓解率的影响。方法:对20例CML患者进行动态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20例患者初诊时均具有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Ph染色体,20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有5例患者出现克隆转化,此5例患者均在短期内急变。在应用干扰素治疗的12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中曾转变为正常核型,达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结论: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诊断临床上不典型的CML有重要作用。在CML病程中动态监测细胞遗传学改变,如果发生克隆转化,可以预测急变,以便提早治疗。早期应用干扰素治疗CML可以使Ph染色体转阴,监测其动态变化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从人胎肝细胞中提取总RNA,RT-PCR法反转录合成HIF-1α cDNA,与T载体连接后转化感受态细胞TOP10,测序正确后克隆入pcDNA3真核表达载体,酶切鉴定重组子.结果:获得人HIF-1α真核表达载体质粒,酶切及测序结果证明表达质粒的DNA序列完全正确.结论:成功克隆和建立人HIF-1α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HIF-1α对风湿性疾病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多疗程中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方法:1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骨髓移植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有4例在诱导和巩固治疗中采用中大剂量Ara—C2疗程或2疗程以上,观察不同组患者造血干细胞采集情况及造血重建情况,并监测患者的疗效。结果: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集的中位MNC数和中位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骨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中大剂量Ar〉C2疗程或2疗程以上的患者采集的中位MNC和中位CD34^+细胞数与未使用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较骨髓移植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例患者在复发状态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中位生存期9.5个月,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后中位生存期8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中位生存期(OS)84个月,中位无白血病生存期(DFS)81个月,患者3年无白血病存活率为(68.25±11.23)%。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自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快;2疗程或2疗程以上的中大剂量Ara-C治疗的患者仍能采集到足量的外周造血干细胞;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获得较好的OS和DFS。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致伤因素与相应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以提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预警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急救成功率。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救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致伤原因、并发症、合并症、出院日期、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3例,男69例(83.13%),女14例(16.87%),平均年龄为(44.64±15.26)岁;致伤原因分别为高处坠落伤(53例,63.86%)、交通事故伤(17例,20.48%)、重物砸伤(12例,14.46%);合并颅脑损伤31例(37.35%),胸部伤53例(63.86%),腹部伤37例(44.58%),其他部位骨折44例(53.01%)。53例胸部伤中,血气胸19例(35.85%)、单纯血胸13例(24.53%)、单纯气胸7例(13.21%)、纵隔积血8例(15.09%)、纵隔气肿7例(13.21%)、连枷胸11例(20.75%)、膈疝5例(9.43%)。37例腹部伤中,脾破裂8例(21.62%)、肝包膜下血肿3例(8.11%)、肝脾同时损伤4例(10.81%)。初步诊断时,膈疝漏诊5例(100.00%)、纵隔积血漏诊5例(62.50%)、纵隔气肿漏诊4例(57.14%)、连枷胸漏诊2例(18.18%)、单纯血胸漏诊2例(15.38%),其余合并症漏诊率均低于10.00%。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37例,44.58%)和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7例,20.48%)多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8例(9.64%),多器官功能障碍均累及3个以上器官。出院时截瘫39例(46.99%),死亡3例(3.61%)。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多发于中青年男性,高处坠落是首要致伤因素。血气胸是主要临床表现,膈疝、纵隔积血与纵隔气肿最易被漏诊。接近50%的患者出现外伤性截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单按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按细胞、脐带血CD34^ 细胞、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性能差异。方法:分别利用正常人及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黏附贴壁法收集单核细胞,在GM-CSF、IL-4及TNF-α细胞因子组合下诱导树突状细胞;脐带血细胞则利用MACS系统分离纯化CD34^ 细胞作为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培养体系为FL SCF GM-CSF IL-4 TNF-α;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作为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培养条件同CD34^ 细胞。流式细胞仅分析诱导细胞的表型,电镜分析细胞形态。结果:利用4种不同来源的前体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下可分别诱导出DC细胞,细胞CD1a,CD80,HLA-DR的表达较诱导分化前明显上调.细胞形态学表明4种细胞来源的DC均有较典型的DC细胞形态,并均可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生。结论:利用健康人或肿瘤患者外周血可成功诱导出树突状细胞,利用脐血CD34^ 细胞及部分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也可体外诱生出树突状细胞,不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在形态及初步功能上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