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激素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5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25例)和非激素治疗组(31例).两组均采用统一的抗结核化疗加胸穿抽液或引流方案治疗,激素治疗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强的松口服.观察两组病例发热改善时间,胸液吸收时间,治疗初始及2月、4月、6月后胸膜粘连肥厚的情况.结果 激素治疗组及非激素治疗组退热时间分别为(1.86±1.25)天,(3.81±2.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胸水吸收时间分别为(7.24±4.60)天,(8.50±5.78)天,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增厚的例数分别为23及27例,增厚厚度为(19.79 ±11.92) mm,(17.56±11.73)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月、4月及6月胸膜肥厚例数分别为18例、7例、3例及24例、10例、4例,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能缓解患者发热等结核中毒症状,但对于加快胸液吸收、减少胸膜增厚的发生率和治疗并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蛋白质含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确诊的23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胸膜是否增厚分为2组:A组胸膜增厚组,B组未增厚组.根据胸水蛋白质的含量分为3组:a组蛋白质的含量< 50 g/L,b组50~60 g/L,c组>60 g/L.根据胸水吸收的时间分为3组:1组胸水吸收时间<2个月,2组2~4个月,3组>4个月.分析胸腔积液蛋白质含量与胸膜增厚、胸水吸收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225);a组胸膜增厚的发生率高于b组、c组(P=0.005、0.04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882);胸水不同吸收时间的胸腔积液蛋白质含量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1组与2组、1组与3组、2组与3组之间P值分别为0.33、0.08、0.2).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蛋白质含量不会影响胸膜增厚、胸水吸收时间,对胸膜炎的预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耐药结核性胸膜炎胸液生化指标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耐药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63例敏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对照(敏感组).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全身多器官影像学特征、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及培养、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脑脊液检查、大便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外周血及胸液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蛋白含量、白细胞及分类细胞计数、胸液吸收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耐药组复治病例45例(76.27%),敏感组复治病例22例(34.92%)(x2=21.04,P<0.01).(2)耐药组合并肺外结核13例(22.03%),敏感组为5例(7.94%)(P=0.02).(3)胸膜厚度耐药组为(0.66±0.33)cm,敏感组为(0.44±0.22)cm(P<0.01).(4)耐药组胸液吸收时间为(9.39±8.56)d,敏感组为(4.73±3.69)d(P=0.0001).(5)耐药组患者胸液白细胞数目为(5444.76±4270.35)×106·L-1,较敏感组患者的(3427.95±2294.60)×106·L-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目均较敏感组升高(P<0.05).但分析耐药组中耐多药(MDR)与非MDR组患者间白细胞及分类细胞数目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胸液及外周血的ADA、LDH、蛋白含量等理化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复治患者多见、多同时合并其他肺外结核、胸膜增厚明显及胸液吸收时间延长.胸液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敏感组明显升高,考虑耐药胸膜炎多发展为结核性脓胸或合并感染.其他理化性质(ADA、LDH、蛋白含量)与敏感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液理化检测未能作为预测耐药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预测指标,期盼更简便、快速、准确、经济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碧彤  蔡智群  尤惠兰  刘苏东 《广东医学》2012,33(12):1779-1781
目的 了解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外周血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及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36例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病例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PPD-IgG抗体和浆膜腔积液PPD-IgG.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3+、CD4+ T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 T淋巴细胞、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外周血及浆膜腔积液PPD-IgG均阳性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8+ T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CD3+T淋巴细胞、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及浆膜腔积液PPD-IgG均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和结核抗体两者成份在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此病的发病机制,并为有效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水结核抗体(ATA),腺苷脱氨酶(AD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 lous perito-n itis TBM)的检测意义,提高结核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2例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通过对结核性腹膜炎和非结核性腹膜炎腹水ATA,ADA和PCR检测,分析腹水ATA,ADA和PCR在结核性腹膜炎的检测意义。结果在52例结核性腹膜炎中,腹水ATA阳性43例,阴性9例;腹水PCR阳性21例,阴性31例;腹水ADA(45 U/L为阳性)阳性39例,阴性13例。在38例非结核性腹膜炎中,腹水ATA:阳性5例,阴性33例;腹水PCR:阳性2例,阴性36例;腹水阳性4例,阴性34例。腹水PCR,ADA,ATA的检测在结核性腹膜炎中,敏感性依次分别为40.3%,75%,82.7%,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腹水PCR,ACA,ATA在结核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2HRZS(E) /4HR方案抗结核治疗对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HBV)标志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采用 2HRZS(E) /4HR方案治疗的HBV标志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情况 ,以及同期采用同样方案治疗的 5项HBV标志 (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阴性肺结核患者为对照。 结果 :HBV标志阳性组肝损率 5 0 % ,高于阴性组 (9.6 % )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而HBV标志阳性组改变 2HRZS(E) /4HR方案发生率为 2 3.5 % ,高于阴性组 (0 % )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使用 2HRZS(E)/4HR方案治疗对HBV标志阳性患者肝功能损害大 ,故在抗结核强化期时 ,要加强护肝治疗 ,减小肝损发生。对于HBsAg、HBeAg、抗 HBc阳性患者抗结核期间出现肝损的 ,如果经加强护肝治疗无明显改善的 ,在情况允许下 ,最好改用肝损率小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的耐药机制和基因分型.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广州市胸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住院患者的痰、尿液及脓液分泌物中培养出268例肠球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万古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药敏分析,其中4株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采用多重PCR检测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基因.结果:其中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基因表型均为vanA型,另外1株未测出.结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基因型与耐药情况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194例住院结核病人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4例住院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获得的结核杆菌做耐药性检测,为临床制定抗痨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至2010年的194例患者痰培养结核菌阳性患者的痰标本,分别做抗结核一线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的药敏试验,了解各药在初治和复治患者中的耐药情况。结果118例初治患者和76例复治患者对INH的耐药例数分别15和39例,耐药率分别15.25%和51.31%;对RFP的耐药例数分别lO和29例,耐药率分别8.47%和38.16%;对EMB的耐药例数分别8和20例,耐药率分别6.78%和26.32%;对SM的耐药例数分别6和28例,耐药率分别5.08%和36.84%。结论初治和复治患者均对INH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RFP及EMB,SM。复治患者的耐药率明显增高。耐两种或以上结核药的例数明显高于初治患者。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4岁,因咳嗽6个月、声嘶3个月、呼吸困难2个月入院。患者自2006年4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许稀白痰,伴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无发热、盗汗、咯血等症状。2006年7月起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出现声嘶,当地医院诊断为咽喉炎,治疗后症状无缓解。2006年9月起出现呼吸困难,且呈进行性加重,再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抗感染治疗后症状仍未缓解,经X线胸片诊断为肺结核转入我院。既往健康。入院时体检:体温36.5℃,心率8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精神疲倦,乏力,口唇轻微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部叩诊左下部呈浊音,双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散在湿啰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化疗对老年免疫功能低下的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64例老年免疫功能低下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方案基础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结果治疗2月末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及空洞治疗有效率,血清白蛋白,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T细胞;治疗6月末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及空洞治疗有效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能明显改变老年CD4+T淋巴细胞低下的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病变的吸收和痰菌的阴转速度,对结核病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