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在链转移剂巯基乙醇存在下的自由基共聚,制备了具有端羟基的共聚物P(NIPAAm-co-DMAAm).利用其端羟基在异辛酸亚锡催化下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NIPAAm-co-DMAAm)-b-PCL,并在聚己内酯(PCL)链末端引入可光催化反应的不饱和双键.通过1H-NMR、GPC和相转变温度(LCST)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嵌段共聚物形成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胶束粒径,比较了核交联前后胶束的粒径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共聚物的组成,可获得LCST在40℃附近的胶束,胶束经核交联后,粒径有所减小,但稳定性明显提高,可用于对药物的温敏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2.
静电喷射是一种简易的获得纳米粒子或纤维状物质的方法。利用这种技术能够将药物封装在聚合物纳米颗粒或纤维材料之中,从而提高药物的分散性与稳定性,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降低毒副作用,并可制成靶向性制剂。通过选择不同的聚合物体系,调节静电喷射工艺参数,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周期,从而设计制备出具有快速、缓慢、持续或阶段性等不同释药特性的制剂。本文旨在讨论静电喷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制备纳米控释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静电喷射技术应用于制备纳米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4.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向生物惰性碳纳米纤维中引入具有成骨活性的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可显著提高碳纳米纤维的生物活性,而某些二价离子掺杂的β-磷酸三钙也被报道能够促进新骨的生成. 目的:考察适量锌离子、镁离子的引入对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材料形貌及成骨活性的影响. 方法:以聚丙烯腈、磷酸三乙酯、硝酸钙、硝酸锌、硝酸镁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静电纺丝与原位烧结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锌或镁离子掺杂的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材料.将所得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未掺杂锌或镁离子掺杂的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与成骨细胞MC3T3-E1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形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形貌均匀,表面可见直径为数十纳米的无机粒子均匀分布,锌或镁离子的引入对纤维形貌无明显影响;复合纤维主要由碳元素组成,钙、锌、镁元素等均匀分布于纤维中,且各元素相对含量与投料比相符.与未掺杂锌或镁离子的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相比,MC3T3-E1成骨细胞更易在锌或镁离子掺杂的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材料表面黏附,细胞增殖和铺展状态也更好.表明在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的基础上,引入锌或镁离子掺杂,能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及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虽然静电纺丝高分子纤维的生物矿化研究文章已不少见,但国内外尚无关于静电纺丝聚膦腈及其与明胶复合纤维的生物矿化研究报道。目的:考察聚膦腈/明胶复合纤维支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静电纺丝法构建生物可降解聚膦腈/明胶复合纤维支架,采用5倍模拟体液,并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观察其生物矿化行为。结果与结论:与纯明胶的纤维膜相比,聚(丙氨酸乙酯-甘氨酸乙酯)膦腈(PAGP)和明胶混合溶液静电纺丝得到的复合纤维膜,经交联处理后仍能够保持良好的纤维形貌和多孔结构。在采用CO2平衡的改进5倍模拟体液中,纯PAGP和PAGP/明胶纤维表面沉积的矿物质都经历了片状二水合磷酸一氢钙前驱体的生成及其向羟基磷灰石转化的过程,但后者由于明胶成分的存在,整个过程发生发展的速度要明显快于前者。而对于纯明胶纤维,其在改进5倍模拟体液中浸泡24h后,所生成矿物质仍主要为羟基磷灰石的前驱体二水合磷酸一氢钙。说明复合纤维中,疏水性PAGP的引入不仅有利于纤维形貌的保持,还能抑制明胶的溶出,使PAGP/明胶复合纤维的矿化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价卢立康唑等7种咪唑类药物对临床分离常见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微量稀释法M27-A3方案,检测5种共183株临床分离念珠菌对卢立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舍他康唑、联苯苄唑7种咪唑类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舍他康唑和联苯苄唑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几何均数)分别为0.03 ~ 8(0.067)、0.03 ~ 16(0.071)、0.03 ~ 8(0.207)、0.03 ~ 8(0.061)、0.03 ~ 16(0.187)和0.03 ~ > 16(1.050) mg/L。卢立康唑对5种念珠菌均有较好的体外敏感性,MIC范围0.03 ~ 8 mg/L ,几何均数为0.087 mg/L,MIC50和MIC90分别为0.06 mg/L和0.5 mg/L。包括卢立康唑在内,各受试药物均有部分相对不敏感菌株。结论 除联苯苄唑外,其他6种咪唑类药物均对念珠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存在少数相对不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念珠菌在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低浓度时被抑制、高浓度时出现菌落生长的“矛盾现象”的动态变化.方法 在体外药敏实验中,采用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85株念珠菌对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产生“矛盾现象”的发生率.连续观察7d.结果 48 h,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种产生“矛盾现象”的发生率在卡泊芬净组分别为90.0%、20.0%、41.7%、37.5%、33.3%、28.6%,各菌出现该现象的起始/终点药物浓度分别为4/16、8/32、8/32、2/8、2/8、8/32 μg/ml;48 h后,仅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种该现象发生率仍升高.48 h,在米卡芬净组仅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产生“矛盾现象”,发生率分别为5.0%、25.0%、33.3%,各菌出现该现象的起始/终点药物浓度分别为4/16、4/32、1/8 μg/ml;72 h,光滑念珠菌出现该现象.结论 “矛盾现象”的产生及出现的时间存在念珠菌种间差异性和棘白菌素类药物特异性.卡泊芬净出现“矛盾现象”的发生率高于米卡芬净.各菌株对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产生“矛盾现象”的发生率与MIC的高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组织工程中药物控制释放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应用药物控制释放技术,在组织工程中实现对生长因子的活性保护和控制释放。方法 应用药物控制释放技术,采用生物降解高分子对药物进行包埋或微包囊。结果 用脂肪族聚内酯为各类药物,包括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物载体,通过调节脂肪族聚内酯的分子结构和控制释放方法,在采用聚丙交酯为神经导管和对生长因子实行包埋后,成功地实现了对大鼠坐骨神经5、10、15和20mm缺损的修复。结论 可利用脂肪族聚内酯作为药物载体,保护各类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并实现对它们的持续释放。  相似文献   
9.
背景:当前大多数研究采用将生长因子或帮助细胞黏附生长的功能蛋白(如细胞黏附蛋白)直接接枝在支架材料表面的方式,这样接枝的功能蛋白质在外界环境下常常显得不稳定,进而容易分解.目的:制备能负载基因并可调节生物相容性及其性能的聚膦腈类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4/06在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六氯环三膦腈为宁波博源化工材料有限公司产品;丙氨酸乙酯盐酸盐为天人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甲胺盐酸盐为北京石鹰化工厂产品;丙烯酸甲酯为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方法:采用两步分子设计方案:第1步先以聚膦腈为主链,制备出一种长链预聚物准备用于组织工程的超支化的支架材料,第2步在前一步的预聚物上接枝附有特定功能的基因片段,通过其原位表达的形式,编码所需的蛋白质和生长因子.首先制备生物相容性好、性能易于调控的丙氨基酸乙酯取代聚膦腈,随后采用分别与乙二胺和丙烯酸甲酯发生取代和加成的方法来制备超支化聚合物.主要观察指标:①丙氨酸乙酯取代聚膦腈(G0.5)的1H-NMR表征.②端氨基聚膦腈(G1.0)的13C-NMR表征.③端酯基聚膦腈(G1.5)的13C-NMR表征.结果:丙氨酸乙酯取代聚合物1H-NMR表征说明丙氨酸乙酯已经成功地接在聚膦腈上,此聚合物为所要得到的G0.5目标产物.超支化端氨基聚膦腈(G1.0)的13C-NMR谱图说明了氨基酯交换反应的发生及G1.0结构的形成.端酯基聚膦腈(G1.5)的13C-NMR表征说明加成反应的发生及G1.5结构的形成.结论:实验设计出用于组织工程的超支化聚膦腈支架材料,并合成了0.5,1.0,1.5代聚酰胺一胺型超支化聚膦腈聚合物,并进行了1H-NMR、13C-NMR结构表征,证实了合成聚酰胺一胺型超支化聚瞵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