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发生率、时间及影响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0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h以内、6~24h、24-48h、48-72h及72h以上进行分组CT动态观察。结果血肿扩大发生率26.30%,其中发病6h内为48.80%,6~24h为30.69%,24-48h为17.35%,48-77h为15.00%,72h以上为6.4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72h内血肿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病程愈短,发生血肿扩大机会愈大;血肿形态不规则、合并有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长期服用阿斯匹林者可能是引起血肿继续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患者283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使用彩色超声评估双侧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厚度,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HUA间的关系。结果:HUA组颈总动脉内膜厚度、斑块的数量及大小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脑梗死患者中高甘油三血酯症(P=0.024,OR值1.300,95%CI为1.014~1.194)、肾功衰(P=0.030,OR值1.534,95%CI为1.043~2.581)、LAA(P=0.004,OR值2.017,95%CI为1.256~4.018)为罹患HUA的危险因素。结论:H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关系密切,HUA是脑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价微创术的手术时机。方法选择2001年—2005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63例,其中微创手术79例,内科治疗84例。结果治疗两周时微创手术组卒中量表评分(SSS)高于内科治疗组(P<0.001),6h~24h手术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其他时间组。结论微创清除术可显著改善脑出血的早期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但后期效果有待再评价,(6~24)h是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bcl-xl、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中枢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电刺激齿状核组(DN组),缺血再灌注组+电刺激小脑顶核组(FNS组).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抑制蛋白bcl-xl与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光密度值.结果 I/R组与SC组比较,bcl-xl与bax的表达增高(P<0.05),与DN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予以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后,上调了bcl-xl的表达,bax的表达明显减少,与I/R组和DN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增强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凋亡抑制蛋白bcl-xl的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抑制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中枢神经源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宁  蒋开夫 《医学信息》2001,14(2):117-119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伴血粘度增高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发病治疗10d后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选择32例作为治疗组,另设35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发病年龄47~82岁,平均62.5岁。伴血压升高者15例,伴意识障碍者4例,合并糖尿病者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发病年龄44~79岁,平均61.7岁。伴血压升高者17例,伴意识障碍者3例,合并糖尿病者5例。病历选择标准:1全部病历均经头颅CT证实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2所有病例均有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血液流变检查资料。治疗…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  蒋开夫  刘毅 《疑难病杂志》2007,6(8):484-48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Caplan[1]于1980年首先提出并命名。国内外均有报道,据统计约占脑梗死的7.6%。因其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已逐渐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我院于2001年3月~200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血管病(ACVD)合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NKHDC)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意识障碍程度、是否属于可直接或间接损害下丘脑的病变类型、血钠浓度、血浆渗透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的程度、NKHDC的发病时间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提高警惕、及时监测、控制其相关因素,是降低ACVD合并NKHDC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微创血肿清除的疗效及再出血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 (<2 4h)微创血肿清除的疗效及再出血的危险性。方法 符合条件的 87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随机分为两组 ,微创手术组 4 4例 ,保守治疗组 4 3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微创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保守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1)。 (2 )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总计为 2 4 .13% ,呈发病 -治疗时间愈早再出血发生率愈高趋势 ,但两组之间再出血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2 5~ 5 0ml范围内的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保守治疗 ,且不会明显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6例诊疗的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患者,在病程后期甚至恢复期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与禁食和输液未补充维生素B1(VitB1)有关,称之为迟发性胰性脑病(delayed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DPE),或急性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WE)。与急性胰腺炎早期出现的脑病相比,胰性脑病(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PE)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上有显著差异性^[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5例椎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2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82.5%,术后平均狭窄率12.7%。随访6~18月,共有5例复查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例患者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出现后循环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