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因医院院区扩大、血液转运时间延长、转运环境生变与工作量增加及其导致的工作(人员)紧张等带来的输血科执行原有发取血规定的困难和挑战,确保血液远程核对发放信息的准确性及临床用血安全,上海市部分临床输血专家及血液管理专家结合数字、智能和远程通讯等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发取血远程核对的适用范围及管理细则做了系统研讨,制定了《医疗机构发取血远程核对制度上海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疗机构提供符合现实变化的相应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输血是现代医疗中重要的救治手段之一,正确的血型鉴定在输血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ABO血型有多个亚型~[1-2]。若血清学显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抗原性减弱,很容易造成忽视和漏检,给临床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器官移植等带来极大的困扰,给临床输血带来危险。最近我们在临床送检样本中发现了1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并对其进一步做血清学以及基因测序分析,最终确定为Bx亚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健康人群IgG类抗体效价水平的关键菌群。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招募43例复旦大学在校学生为健康志愿者,收集静脉血和新鲜粪便样本。采用抗人球蛋白凝胶卡测定IgG类血型抗体效价,以抗体效价1∶128为临界点分为IgG类抗A抗体效价低水平组(OALG,≤128)、IgG类抗A抗体效价高水平组(OAHG,≥256)、IgG类抗B抗体效价低水平组(OBLG,≤128)和IgG类抗B抗体效价高水平组(OBHG,≥256)。将O型血样本进行16S rRNA V3-4区域测序分析,对肠道菌群进行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线性判别分析。结果:43例志愿者中A型血12例,B型血17例,未发现抗体效价≥256的样本。O型血14例,抗体效价≥256的样本8例。血型效价高低组间(OAHG vs OALG、OBHG vs OBLG)在属水平上Shann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1、0.2278),而菌群内某些菌群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A值大于2.0时,OAHG和OALG有17种菌群有差异,其中OAHG中LDA最大值的菌群是普通拟杆菌,OBHG和OBLG有13种菌群有差异,其中OBHG中LDA最大值的菌群是毛螺菌科。结论:O型血中,血型抗体高低效价间,在属水平上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某些菌群的相对丰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为改进恶性肿瘤患者的支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对患者死亡前1年的血常规进行分析,比较死亡前12个月、9个月、6个月、3个月、1个月内发生贫血的比例、重度贫血发生的比例及Hb的平均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在死亡前12个月、9个月、6个月、3个月及1个月内发生贫血比例分别为79.79%、82.23%、82.77%、90.34%及95.33%,各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重度贫血患者比例在各时点分别为5.67%、3.05%、6.72%、9.66%、18.00%,各时点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前的平均Hb水平随病程逐渐降低,前述各时点平均H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死亡前1个月内和3个月的平均Hb水平显著低于死亡前6个月前各时点(P=0.000);患者死亡前1个月内平均Hb水平低于死亡前3个月(P=0.000);患者死亡前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间平均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死亡前1年恶性肿瘤患者贫血比例随病情接近死亡终点而显著增加,需要输血的重度贫血患者比例亦显著增加;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前3个月,贫血程度明显加重;对肿瘤患者终末期进行贫血检测及加强支持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蔗糖铁对心内直视术后二次开胸手术围术期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行心内直视术后二次开胸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蔗糖铁组和口服铁组,各29例。蔗糖铁组入院后给予蔗糖铁300 mg/30 min静脉滴注,术前3 d至术后3 d连续应用。口服铁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口服铁剂治疗及调整饮食。统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输入量、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结果:蔗糖铁组术后第1天Hb、术后第1天RBC、出院Hb、出院RBC、术中出血量均与口服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蔗糖铁组红细胞输入量[(2.9±3.9) U vs(5.0±3.1) U,P=0.031]、平均住院时间[(8.2±5.3) d vs(7.1±3.8) d,P=0.043]、平均住院费用[(14 8271.1±81 233.8)元vs(121 673.2±79 291.1)元,P=0.034]与口服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蔗糖铁有助于改善心内直视术后二次开胸术围术期患者术后贫血状态,降低患者围术期输血率,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围手术期综合血液管理方法降低心脏手术中输血量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收集中山医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接受心脏手术患者148例,分为对照组76例,采取常规管理;研究组72例(未输血48例,输血24例),采用围手术期综合血液管理。比较两组的主要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影响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研究组输血率为33.33%,平均输血量327.08 ml;对照组输血率为67.11%,平均输血量608.55 ml;两组患者输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输血组和输血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术前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术后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重为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血液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心脏手术输血量。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人类微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 HPV B19)感染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描述和分析19例肝移植术后HPV B19感染引起的PRCA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9例肝移植受者术后2个月内出现贫血,排除导致贫血的其他原因,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HPV B19 DNA诊断为HPV B19感染致PRCA。所有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 IVIG)等治疗后,贫血症状得到改善。结论: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不明原因的PRCA患者,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考虑HPV B19感染可能。PCR检测HPV B19 DNA是诊断PRCA的主要依据。早期应用IVIG治疗对于治疗肝移植后HPV B19感染相关的PRCA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