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量化指标对肾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肾脏MRI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肾脏实质肿瘤89例。其中,肾细胞癌60例,包括39例肾透明细胞癌、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9例肾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良性病变29例,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5例,嗜酸细胞瘤4例。所有患者采用GE Signa HD 3.0T MR进行横断面DWI成像并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ADC平均值分别为(1.681 5±0.176 9)×10~(-3)、(1.165 0±0.217 0)×10~(-3)、(1.121 0±0.231 6)×10~(-3)、(2.030 0±0.235 1)×10~(-3) mm~2/s,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嗜酸细胞瘤ADC平均值分别为(1.155 2±0.132 0)×10~(-3)、(1.580 0±0.212 3)×10~(-3) mm~2/s。肾透明细胞癌ADC值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与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肾嗜酸细胞瘤ADC值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3.0T MR-DWI成像ADC值对肾脏肿瘤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有利于指导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肾透明细胞癌3.0T磁共振DWI和E-cad的相关性,探讨磁共振对肾癌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行肾脏磁共振检查并经临床、病理确诊的39例肾透明细胞癌。所有患者采用3.0T MR进行横断面DWI成像并行ADC值测量,采用Envasion法对肾透明细胞癌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9例肾透明细胞癌平均ADC值=(1.6815±0.1769)×10~(-3)mm~2/s。10例高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平均ADC值=(1.4990±0.0958)×10~(-3)mm~2/s,29例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平均ADC值=(1.7445±0.1533)×10~(-3)mm~2/s,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两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8,P=0.035)。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725,P=0.000),肾透明细胞癌ADC值与E-cad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32,P=0.000)。结论透明细胞癌ADC值与E-cad表达呈正相关,ADC值有助于不同病理级别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有助于判断预后、并指导穿刺活检、手术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对正常肾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以及CCRCC高低病理级别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RCC患者39例,根据Fuhrman核分级法分为低级别组(FuhrmanⅠ、Ⅱ级)和高级别组(FuhrmanⅢ、Ⅳ级),测量肿瘤ADC值及对侧正常肾脏ADC值,比较正常肾脏ADC值与CCRCC的ADC值以及不同病理级别CCRCC组间的ADC值,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正常肾脏ADC均值为(1.81±0.26)×10-3mm2/s,肿瘤病灶ADC均值为(1.65±0.5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最佳鉴别阈值为1.58×10-3mm2/s,其鉴别正常肾脏与CCRCC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4.6%,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低级别组CCRCC平均ADC值为(1.79±0.35)×10-3mm2/s,高于高级别组的(1.16±0.4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佳鉴别阈值为1.46×10-3mm2/s,其鉴别高低级别CCRCC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6%和92.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结论:ADC值在正常肾脏与CCRCC以及CCRCC高低病理分级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临床术前鉴别肿瘤恶性程度,判断手术切除范围以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低张螺旋CT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胃低张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病灶部位:广泛浸润、胃底贲门区、胃窦部、胃体部分别有6例、23例、58例、13例。病理类型:腺癌85例,低分化腺癌8例,黏液腺癌4例,3例印戒细胞癌。经胃低张螺旋CT可将胃癌范围、位置、大小、局部淋巴结转移状况和周围组织侵犯状况清楚地显示出来。胃癌病灶具有广泛性或者局限性不规则胃壁厚度增加、软组织肿块和胃腔缩小表现。结论:胃癌临床诊断过程中,胃低张螺旋CT扫描的应用可以与其他检查相互弥补,尽可能地保证诊断资料的完整性,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