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支气管扩张的确诊一向依赖于支气管碘油造影 ,但由于碘油造影病人痛苦 ,副作用大 ,操作比较费时 ,在临床上逐渐被淘汰。CT诊断支气管扩张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并且无痛苦 ,但是普通CT对轻度支气管扩张的检出率不甚理想。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弥补了这一不足 ,已成为一种可靠的术前诊断和准确估计支气管扩张的方法 ,基本上可以代替传统的支气管造影[1] 。1 资料与方法本组 41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2 4例。年龄 13~ 72岁 ,平均 45 .1岁。临床表现 :咳嗽 2 8例 ,咳痰 17例 ,咯血或痰中带血 32例 ,发烧 8例。病史 7d~ 38年。…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11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进行泌尿系增强多期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结果11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均可见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左肾静脉(LRV)的征象。CT多平面重建(MPR)直观地显示了腹主动脉(AO)与SMA之间的夹角(α),最大为21.88,°最小为12.86°,平均为17.95°。CT横断位图像显示扩张的左肾静脉直径为12~15.3 mm,平均为13.26 mm;LRV受SMA压迫狭窄处直径为3.0~4.0 mm,平均为3.26 mm。左侧卵巢静脉或睾丸静脉直径为2.1~2.6 mm,平均为2.2 mm。5例增强扫描肾实质期(后期)显示双肾实质密度相差20 HU以上。结论MSCT在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部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的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4例喉部螺旋CT扫描者行CTVE成像,根据喉腔内部结构、病灶、黏膜皱襞的显示情况和有无伪影将CTVE图像分为3级,分别比较CTVE技术在不同的扫描层厚、重建层厚及阈值的情况下图像质量的优劣。结果:CT原始扫描层厚为2mm、3mm分别与5mm、8mm的CTVE图像质量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建层厚为2mm、3mm与5mm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阈值为 -800— -600HU与阈值为-300HU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CT原始扫描层厚、重建层厚及阈值对CTVE图像的质量影响有明显差异。选用合适的原始扫描参数及重建参数,可以提高CTVE图像的质量,对喉部疾病的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9例CT或MR常规检查疑有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扫描.结果 29例病例中单发者为21例,多发者为8例.其中13例为手术病理证实,其余经多位临床及影像副主任医师分别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常规扫描发现病灶82个,其中表现为典型血管瘤征象("铁环征")为30个.磁敏感序列发现144个,其中均匀性低信号病灶117个,低信号中含有混杂信号病灶27个.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特别是在常规MR扫描无阳性表现或不典型者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手术、病理及穿刺证实的10例PMPCT表现。结果(1)10例均可见腹、盆腔脏器扇贝样压迹,其中8例表现典型的扇贝样压迹,2例肝脾实质脏器周围仅见轻微压迹;7例有肠系膜浸润性改变;8例见腹、盆腔内分房粘液团块,其中2例腹壁皮下可见黏液样低密度团块;6例伴有腹水,1例合并钙化。结论腹、盆腔脏器扇贝样压迹、分房黏液性团块是PMP的CT影像特征,CT检查对PMP有重要的诊断价值。CT检查可作为PMP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平扫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螺旋CT平扫对输尿和结石诊断的价值。方法 :2 6例患者行腹盆部螺旋CT平扫。结果 :2 6例中见 30处输尿管结石 ,同时显示结石大小 ,形态、位置和CT值。结论 :螺旋CT平扫在诊断急诊输尿管结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的价值.方法 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fMRI及DTI检查,获取fMRI脑激活图、DTI图、3D解剖图.DTI通过三维重建皮质脊髓束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fMRI采用手握拳激发模式,获取激活信号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以评价DTI三维重建皮质脊髓束定位的初级运动功能区的准确性.结果 20例患者fMRI获得的激活信号主要位于对侧中央沟处,围绕着"Ω"形柄状结构分布,中央前回位于激活信号前方.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完成DTI皮质脊髓束的三维重建,重建的皮质脊髓束也定位于激活信号前的脑回,两者均较好显示初级运动功能区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TI可较好地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这对于有肢体瘫痪患者及不能合作的儿童的初级运动功能区的定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低张螺旋CT扫描在诊断壶腹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壶腹癌是少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犤1犦。尸检发生率为0.2%。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由于其手术切除率远高于胰腺、十二指肠肿瘤,预后好,因此壶腹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自2000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低张螺旋CT增强扫描研究壶腹癌病变,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5例壶腹癌,男9例,女6例。年龄34~73岁,平均51.6岁,其中50岁以上9例(占60%)。临床主要症状:渐进性黄疸15例(无痛性黄疸6例,上腹痛伴黄疸9例),上腹不适7例,乏力、纳差、体重减轻等。黄疸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5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钙化积分扫描(普通扫描,层厚3 mm)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增强扫描,层厚1 mm),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重建(VRT)技术做图像后处理,总结出影响冠脉成像的因素.同时与部分患者(18例)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心率快慢直接影响冠脉成像的质量,心率55~70次/min图像运动伪影较少,图像质量优.影响因素还有造影剂浓度、注射速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合作与否等.钙化积分越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有钙化不一定表示冠状动脉有狭窄,没有钙化不一定能除外冠状动脉没有狭窄,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与之符合率较高,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率为89.5%,准确率为82.4%.结论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为无创、快捷、较优的一种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CT、MRI诊断原发性腹茧症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32岁.因右下腹疼痛伴呕吐、食欲不振1个月余入院.发病以来,腹围渐渐增大,可触及肿块,体重无下降,既往体健,无手术及外伤史.体检:中下腹可触及一巨大肿块,质软、无压痛,下腹部叩诊为实音,移动性浊音不明显,胃肠蠕动波未见,肝、脾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血生化、三大常规正常.腹水常规:粉红色、李凡他试验( )、WBC 15×109/L,RBC( ),未见癌细胞、未找到结核杆菌,血沉15 mm/h,PPD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