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肝癌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况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在我国是居第3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患者达11万之多,预后甚差。肝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像学面临的重大课题。小肝癌(SHCC)是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最大直径之和≤3cm。直径〉3cm的病灶,各种影像学技术的检出敏感性均很高,无统计学差异,而对于SHCC仍有一定困难,其检出敏感性有一定差异。以往文献报道术中超声、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前下纵隔血肿的认识及了解其CT影像表现。方法:对2例外伤病人行MSCT螺旋扫描后,对图像进行遮盖容积重建(SVR)、多平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等后处理,并观察其CT表现。结果:应用MS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观察到前下纵隔血肿的直接影像及其相关CT影像表现。结论:在胸部外伤病人行MSCT螺旋扫描时,要注意对前下纵隔的观察并及时提出前下纵隔血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多层螺旋CT在心电门控监测下,对2例健康人、5例确诊为冠心的病人进行心脏平扫。再对冠状动脉钙化情况进行积分计算、分析,并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临床意义。结果 5例冠心病人的钙化积分分析结果与其临床发病危险性程度相符。钙化积分越高,2根或2根以上的冠状动脉钙化.钙化积分在积分与年龄、性别曲线图中大于或等于50%时,冠状动脉钙化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可以作为冠心高危人群普查并预测其发病可能性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CT测量脑中线结构移位预测急性脑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疝是临床上颅脑疾患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极高,在CT已经全面普及的今天,影像学报告中经常出现“中线结构移位”的字句,但对其实质性解读尚未见详尽的描述与分析,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脑疝CT表现及解剖学基础的认识,我们对44例急危重颅脑外伤、脑出血病例进行脑中线CT测量,应用自创的“脑疝预测计分法”综合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1概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由于膳食结构、生活方式、职业、遗传等多种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致冠心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其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提前。因为冠心病起病大多较隐匿,发病突然,临床以梗死或心律失常为首要表现者多见,而此时病情已较严重,死亡的概率大大增加,故如何确定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并在发病的早期即作出正确的诊断、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纹理分析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术前病理危险度分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5月-2020年7月80例于我院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GISTs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增强CT扫描成像的直方图纹理分析及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提取与肿瘤异质性相关的纹理参数,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低危险组、中危险组和高危险组.分析不同组上述纹理参数差异和肿瘤危险度分级、细胞增殖指数(Ki-67)、直径的相关性.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三组方差、峰度、自相关、能量、熵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组患者CT纹理参数中峰度、熵值与Ki-67,肿瘤最大径,危险度分级呈正相关;能量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峰值、能量、熵值界值取0.84、0.38、0.85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2、0.800、0.836,其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为80.00%、80.00%、85.00%,特异性为78.95%、84.21%、89.47%.结论 增强CT扫描纹理分析技术操作较简易,其中峰度、能量及熵值对诊断GISTs危险度有明显相关性,对GISTs患者术前病理危险度分级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MRI及MRA探讨基底动脉走行、桥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MRI和MRA观察1662例不同年龄患者有无椎动脉优势与迂曲,有无基底动脉迂曲及迂曲分度,有无桥脑梗死,分析椎动脉优势与迂曲,椎动脉迂曲与基底动脉迂曲,基底动脉迂曲分度、桥脑梗死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椎动脉优势与迂曲相关(x2=62.294,P=0.000);椎动脉迂曲与基底动脉迂曲相关(x2=199.55,P=0.000);不同年龄与桥脑梗死相关(x2=117.829,P=0.000),相关系数r=0.257;基底动脉迂曲分度与桥脑梗死存在相关性(x2=338.281,P=0.000),相关系数r=0.411;不同年龄阶段与基底动脉迂曲分度存在相关性(x2=123.852,P=0.000),相关系数r=0.263.结论基底动脉迂曲程度、患者年龄与桥脑梗死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鼻咽炎的MRI表现及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和临床随访证实的32例慢性鼻咽炎和67例鼻咽癌的影像学特征,讨论其MRI表现的异同点。结果:32例慢性鼻咽炎中有26例MRI表现为鼻咽顶壁、后壁、双侧壁、咽鼓管圆枕粘膜弥漫性、对称性肿胀增厚,病变呈等T1稍长T2异常信号,信号均匀,表面光滑;无肌层受累,肌间隙及咽旁脂肪间隙形态、信号正常,无受压、推移征象;无颅底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为病灶呈均匀显著强化,粘膜线完整。67例鼻咽癌中有61例MRI表现为鼻咽腔不对称狭窄或肿物隆突,表面不规则,粘膜层和肌层、肌间隙同时受累;病变多呈等T1稍长T2异常信号,病变信号不均匀,多有咽旁间隙受累及受压、推移改变;多有颅底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为病灶呈中等不均匀或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在慢性鼻咽炎的诊断以及慢性鼻咽炎和鼻咽癌的鉴别诊断中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部少见部位不典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PNET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1例PNET发生在3脑室内,沿3脑室塑形生长,实质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改变,增强后未见强化;1例PNET发生在右侧颈静脉孔区,呈囊实混杂信号改变,右侧枕骨受侵,增强后囊变周围实质呈明显强化;1例PNET发生在左侧颞区硬膜外,见弥漫性蜂窝状囊变,左侧颞骨受侵,增强后囊变间隔呈明显强化;1例PNET发生在侧脑室中线旁,基底部位于透明隔,呈囊实混杂信号,增强后囊变周围实质呈明显强化.4例PNET在MRI影像上均未见周围水肿带,增强后囊变周围实性成分强化程度与囊变程度关系密切,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 头部少见部位不典型PNET表现各异,但仍有一定特征; MRI对术前诊断本病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纹理分析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术前病理危险度分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5月-2020年7月80例于我院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GISTs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增强CT扫描成像的直方图纹理分析及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提取与肿瘤异质性相关的纹理参数,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低危险组、中危险组和高危险组.分析不同组上述纹理参数差异和肿瘤危险度分级、细胞增殖指数(Ki-67)、直径的相关性.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三组方差、峰度、自相关、能量、熵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组患者CT纹理参数中峰度、熵值与Ki-67,肿瘤最大径,危险度分级呈正相关;能量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峰值、能量、熵值界值取0.84、0.38、0.85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2、0.800、0.836,其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为80.00%、80.00%、85.00%,特异性为78.95%、84.21%、89.47%.结论 增强CT扫描纹理分析技术操作较简易,其中峰度、能量及熵值对诊断GISTs危险度有明显相关性,对GISTs患者术前病理危险度分级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