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肿瘤性胰腺炎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病人多因腹痛、消化不良、黄疸等就诊,易与胰腺癌混淆,与胰腺癌极难鉴别,其治疗方法也不相同.目前术前诊断困难,多数是手术中穿刺、术中快速病理或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影像诊断超声、CT、MRI等对临床诊断均有帮助,但超声、CT影像均缺乏特异性,诊断率低.近年来,随着MRI应用增多,其对假肿瘤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但MRI影像表现及特点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增粗胆囊管的处理方法,以确保安全可靠。方法2001年至2008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处理增粗的胆囊管患者32例,胆囊管直径0.4~0.6cm22例,~0.8cm8例,~1.0cm2例。采用了粗线单扎法,可吸收线绞索缝合法、阶梯式钛夹夹闭法来处理增粗的胆囊管,11例术中采用了超细胆道镜探查胆道,取石排石。结果32例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腹腔感染、胆道狭窄、胆漏及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下处理增粗胆囊管,只要方法得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术中胆漏试验预防肝切除术后胆漏的作用.方法 81例肝切除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41例)应用脂肪乳(无菌)自胆囊管注入,观察肝断面的渗漏情况,及时处理渗漏点,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方法处理肝断面.分析2组术后胆漏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发生胆漏1例(2.4%),对照组6例(1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P<0.05).结论 术中胆漏试验能够有效预防肝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并不增加其他并发症的概率.
Abstract:
Objectiy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intraoperative bile leakage test during liver resection in preventing postoperation bile leakage. Methods Eighty-one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 the test group (41 cases) white fat emulsion(sterilized) was injected into common bile tract through cyst bile duct,the leakage points on the transect surface were observed and dispo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the transect surface were disposed by regular methods. The rate of postoperation bile leakag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rate of postoperation bile leakage in the test group was 2. 4% (n=1), and the rate of postoperation bile leakag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5% (n = 6).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2=4.04, P<0.05). Conclusion The white bile leakage test i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the postoperation bile leakage during liver resection and does not increase other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4.
传统方式治疗胆道结石多采用胆总管切开方式,而忽略了胆囊管这一天然管道的存在。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经胆囊管治疗胆道结石是完全可行的,也相信这将是胆道外科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缩胆囊素(CCK)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内源性多肽,在消化系统中可调控胃酸和胰酶分泌、胃排空等生理过程。依据介导的生理功能不同,CCK受体被分为CCK-1(主要分布在消化系统)和CCK-2(主要分布在CNS)两种亚型。CCk受体的作用是受FGF19拮抗的,FGF19是在餐后1-2h引起胆囊舒张,FGF19和CCK的交替作用引起胆囊的舒张和收缩。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损伤是严重的腹部创伤,发病率较低,仅占腹腔脏器损伤的2.5%~5%〔1-2〕,由于位置较深,临床表现不明显,漏诊率可达25%~40.6%〔3-5〕。而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十二指肠损伤更为少见,患者症状、体征多不明显,易误诊、漏诊,给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本院2002年至2006年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十二指肠坏死者5例,现就其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53例术中应用脂肪乳(无菌)自胆囊管注入行胆漏试验预防肝部分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效果,并以应用常规方法处理肝断面的54例患者为对照,分析两组术后胆漏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试验组术后胆漏4%(2/53),对照组胆漏15%(8/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中胆漏试验能够有效预防肝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并不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妊娠期胆囊炎胆囊切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妊娠期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不佳患者18例,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平均住院时间、流产、早产及胎儿畸形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5.0±11.0)min,术中出血(50.0±6.3)ml,平均住院时间(6.0±1.5)天。术后剑突下切口渗血1例,切口感染1例,无肺内感染及尿路感染。无流产、早产及胎儿畸形。结论:妊娠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以妊娠中期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RCP结合前列地尔治疗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80例胆总管结石引起梗阻性黄疸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ERCP检查及治疗加静脉滴注前列地尔,对照组行ERCP检查及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情况和C-反应蛋白指数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CP结合前列地尔治疗梗阻性黄疸疗效是可靠和明确的,可能是前列地尔以多种机制对肝脏产生保护作用,前列地尔可成为治疗梗阻性黄疸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9年治疗的6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AP患者62例,开腹手术治疗8例,死亡1例;十二指肠镜下乳头肌切开10例,无死亡;非手术治疗44例,死亡3例。结论对SAP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给予外科干预及外科干预的具体方式,在个体化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