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对四肢中度或重度水肿患者皮肤试敏的部位进行改进.方法 将100例四肢中度或重度水肿需要实施皮肤试敏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观察组50例,研究组在双侧锁骨中点与胸骨纵轴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域进行皮肤试敏,观察组常规在前臂掌侧下1/3进行皮肤试敏.结果 出现试敏结果难以判断的研究组6.0% (3/50)、观察组40.0% (20/50),需要重复试敏的研究组4.0% (2/50)、观察组20.0% (10/50),试敏后使用药物治疗发生过敏反应的研究组2.0% (1/50)、观察组6.0% (3/50),两组出现试敏结果难以判断P<0.01、需重复试敏P<0.05,比较有显著意义,而药物过敏反应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中度或重度水肿患者在双侧锁骨中点与胸骨纵轴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域进行皮肤试敏,避免了重复试敏、增加患者痛苦和护理工作量,对降低护理技术风险、保障安全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在肿瘤内分泌科新护士轮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新护士到科室培训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2008年~2011年的20名新护士列为对照组,2012年~2015年的20名新护士列为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轮科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观察组在传统轮科规范化培训计划中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对每个完成轮科培训的护士进行9个月追踪评估,比较两组护士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新护士工作满1年时,获得科室上级护士及医生的满意人数。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例(1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50.0%)(χ~2=8.62,P0.05);观察组获得上级护士及医生满意的人数有18人(90.0%)高于对照组的14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0.05)。结论在新护士轮科培训中应用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保障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岛素泵(CSⅡ)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1例住院期间予CSⅡ治疗、出院后仍需CSⅡ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在住院期间进行教育及出院后随访教育,观察组采取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方法。于出院前对两组患者掌握CSⅡ治疗及相关知识情况进行比较,出院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体质指数及携泵期间异常情况出现人次进行比较。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5.81±0.36)%,总胆固醇为(3.62±0.48)mmol/L,甘油三酯为(1.61±0.46)mmol/L,体质指数为(22.914-2.33)kg/m^2,对照组分别为(6.57±1.34)%、(4.50±0.99)mmol/L、(1.94±0.74)mmol/L、(24.20±2.95)kg/m^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8,4.06,1.92,1.74;P〈0.05)。观察组患者携泵期间发生低血糖7.6%,输注部位皮肤发炎11.5%,堵管15.4%,胶布松脱15.4%,对照组分别为32.0%,64.0%,48.0%,72.0%,观察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78,15.01,6.29,16.65;P〈0.05)。结论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用于院外CSⅡ治疗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优于传统教育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预防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160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患者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体位,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时采用偏头法;试验组送管前对导管进行塑形、当导管头端送至肩峰时再采用举臂贴头体位。置管后比较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时采用对导管塑形和举臂贴头法能明显降低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改进拔除气囊尿管的方法,减少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方法 将200例符合拔除尿管指征的患者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各100例。传统组按照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拔导尿管流程要求,抽空导尿管气囊内液体后拔出尿管;实验组先抽空导尿管气囊内液体,根据导尿管型号小和留置时间的长短,向导尿管气囊注入0.2~0.8ml的氯化钠注射液后再拔出尿管。比较2组拔管时疼痛的程度、拔出尿管气囊表面的光滑度、首次排尿时间、肉眼血尿及尿潴留的情况。 结果 实验组拔尿管时的疼痛程度轻于传统组,拔尿管后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早于传统组早,血尿、膀胱刺激征、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 结论 在气囊导尿管拔出前向气囊内注入适量液体,使导尿管气囊表面皱褶消失,能减轻拔管时引起的疼痛,避免拔管后发生血尿、膀胱刺激征和尿潴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延长中药液在肠内的存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中药保留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40例,传统组40例。传统组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盛装中药液连接12号肛管,按传统要求插入肠内15cm-20cm进行保留灌肠;改良组采用注射器抽取中药液后连接12号吸痰管插入肠内30cm进行保留灌肠。观察记录2组灌肠后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药液外溢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使中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