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OSA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补体系统标记物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07月至2019年07月1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过睡眠呼吸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AHI≥15的患者分为OSA组(63例),其余为对照组(104例),比较入院时既往病史、用药、实验室检查、血清CRP、C1q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等。 结果 OSA组Gensini评分[27.00 (26.80, 49.20)vs 20.00 (19.56, 28.19), P=0.039]、CRP[1.63 (1.43, 7.34) vs 1.42 (1.10, 4.21) mg/L, P=0.001]、C1q[(187.95±29.73) vs (176.18±29.70) mg/L, P=0.028]显著高于对照组;AHI与Gensin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 (r=0.367, 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HI (P=0.001)、CRP (P=0.015)和C1q (P=0.006)是影响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因素。结论 OSA患者血清CRP和C1q水平显著升高,且OSA严重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CRP和C1q有望预测OS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前预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前向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STEMI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拟行PPCI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均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300~600 mg,术中均给予标准剂量肝素(100 U/kg)。替罗非班组造影后通过指引导管在3 min内缓慢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随后用微量注射泵以0.15μ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36 h;对照组未经指引导管注射任何药物。PPCI术后2组均给予常规抗凝处理。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临床预后及轻、中、重度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分析冠状动脉内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737例。替罗非班组324例,男性233例,女性91例,平均年龄(62±10)岁;对照组413例,男性301例,女性112例,平均年龄(60±11)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情况、前壁心肌梗死占比、发病至就诊时间、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IMI)试验0级血流者占比、P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使用率、中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重度出血。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TIMI 3级血流者占比、心肌呈色分级3级者占比、ST段回落率和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0%(311/324)比91.3%(377/413),92.3%(299/324)比87.2%(360/413),91.4%(296/324)比85.7%(354/413),6.8%(22/324)比2.7%(11/413)],院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0.9%(3/324)比3.1%(13/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冠状动脉内预注射替罗非班是术后TIMI 3级血流独立影响因素(OR=1.947,95%:1.156~4.022,P=0.036)。结论 PPCI术前预注射替罗非班能改善STEMI患者冠状动脉前向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可增加轻度出血发生率,但不需要临床干预,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多中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血压控制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降低CAD的发病率进而减轻相关的疾病负担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重点,有效地实施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指南已成为许多国家改善心脏病临床实践的主要目标.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BRIG)研究基线调查旨在全面如实地反映中国CAD诊疗及二级预防现状,发现、确定当前中国CAD二级预防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障碍和主要影响因素.目的 了解中国多省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因素控制现况-高血压的治疗、控制情况.方法 以32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2006年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选择32家三级医院和32家二级医院.本研究主要分析患者入院前的高血压患病、治疗及控制情况.结果 1)在3223例ACS患者中,男性占67.7%(2183例),女性占32.3%(1040例),年龄(65±11)岁;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占39.8%,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9.2%,不稳定心绞痛占51.0%;既往有ACS病史者27.1%.2)ACS患者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52.7%,女性(57.8%)高于男性(50.3%,P<0.01);按地理位置分为7个地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北和西南),其中东北地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比例最高(61.7%),华南地区最低(43.0%),各地区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其治疗率为85.4%,治疗率最高的是华南地区(90.0%),最低是西南地区(78.3%);在治疗者中控制率为38.5%,其中控制率最高的是西南地区(46.7%),最低是东北地区(28.2%).4)既往有ACS的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8.1%,治疗率为90.0%,治疗者的控制率为42.2%,上述三率均高于既往无ACS病史者(50.8%、83.5%、36.8%).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近55%伴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存在地区间差异;虽然高血压治疗率较高,但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北京35~74岁人群空腹血糖水平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北京地区35~74岁人群空腹血糖水平的分布特点及糖尿病患病情况。方法:以北京城乡35~74岁男女两性4 290人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北京地区人群空腹血糖(FPG)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城乡的分布特点及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结果:1.北京地区35~74岁人群平均FPG水平为(92.4±30.5)mg/dL,男性(93.9±30.7)mg/dL高于女性(91.2±30.3)mg/dL(P<0.05);农村居民的平均FPG水平(97.5±41.9)mg/dL高于城市居民(91.1±26.5)mg/dL(P<0.001)。2.随着年龄增加,男女两性FPG水平呈持续增加,其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分别为10.54%、77.0%、43.3%和41.2%。结论:北京地区35~74岁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高于城市居民,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支架(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至2014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病例,并因再发症状于我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33例,男性270例(81. 1%),女性63例(18. 9%)。根据支架内狭窄是否≥50%,分为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平均复查时间25. 0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复查造影支架内再狭窄组132例及无再狭窄组组201例。再狭窄组年龄小于无再狭窄组组[(56. 08±10. 10) vs.(58. 40±10. 42)岁,t=-2. 032,P=0. 043];再狭窄组LDL-C高于无再狭窄组组[(3. 17±0. 81) vs.(2. 95±0. 82) mmol/L,t=2. 404,P=0. 017];应用球囊后扩张比例再狭窄组低于无再狭窄组组(13. 6%vs. 45. 3%,χ~2=36. 319,P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 962,95%CI:0. 934~0. 991,P=0. 010)、CK-MB(OR=0. 998,95%CI:0. 996~1. 000,P=0. 033)及使用球囊后扩张(OR=0. 139,95%CI:0. 068~0. 284,P0. 001)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糖尿病病史(OR=1. 902,95%CI:1. 036~3. 492,P0. 038)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行球囊后扩张术支架内再狭窄率较低,且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风险。同时糖尿病病史显著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于急诊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收入EICU,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男6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1.7±10.4)岁]和对照组100例[男6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9.3±11.2)岁]。于PCI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静点磷酸肌酸钠治疗7 d。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isoenzyme,CK-MB)、肌钙蛋白I(troporin T,cTnI)、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on,hs-CRP)的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治疗组术后血清CK、CK-MB、cTnI、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应用磷酸肌酸钠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血尿酸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20万自然人群中35 ~64岁的随机分层抽取横断面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其中未服降压药物的1 021例进行分析,并于2004年对1999年调查人群中进行了复查,本研究通过对两次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血尿酸与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和血压水平存在相关(收缩压r =0.220,P<0.001;舒张压r=0.291,P<0.001),血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的上升方向一致,血压水平随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上升,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随着尿酸分层上升,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对危险呈上升趋势.调整了年龄、TC、TG、HDL-C和BMI后,其相关性及趋势依然存在.基线血清尿酸水平与5年间新发高血压相关,5年间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基线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结论:血尿酸和血压水平存在关联,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高血压患病率及发病率随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联合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预后效果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我院2013年至2016年,经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患者127例,男性97例(76.4%),女性30例(23.4%),复查时间中位数410 d,复查期间全部严重MACE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有6例(4.7%)。将复查期间再发胸痛症状为阳性组53例,分析基线资料、手术特点、术后相对风险率等指标,分析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相比,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情况和手术方式的分析:干预的靶血管为LAD的阳性组低于阴性组(32.2%vs. 67.8%,χ~2=11.490,P=0.001);LCX(80.0%vs.20.0%,χ~2=6.537,P=0.011)及RCA(59.3%vs.40.7%,χ~2=4.332,P=0.037)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切割球囊使用率阳性组低于阴性组(29.3%vs.70.7%,χ~2=11.581,P=0.001)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靶血管为LAD(OR=0.250,95%CI:0.131~0.478,P<0.001)及使用切割球囊(OR=0.292,95%CI:0.147~0.579,P<0.001)。结论:经RA联合PCI手术策略治疗患者中,靶血管为LAD病变的患者预后与其他2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相比,其术后胸痛事件发生率低。在旋磨联合PCI术中,增加切割球囊预处理钙化病变,减少术后胸痛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成功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患者心功能和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PPCI术患者882例,根据术后血清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615例和高尿酸组(血清尿酸浓度>428.4μmol.L-1)267例,观察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高尿酸组LVEF明显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正常组心功能Killip分级为1级、3级者与高尿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2级者多于高尿酸组,心功能4级者少于高尿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院内病死率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和院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01 ~2012-06 AMI急诊行PPCI术患者882例,根据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分为两组,Ⅰ组正常尿酸(n=615),Ⅱ组高尿酸(n =267),血清尿酸浓度>428.4 μmol/L为高尿酸,观察两组临床特点和死亡率.结果 Ⅱ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Ⅰ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Ⅱ组低于Ⅰ组(P<0.05);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院内和30 d死亡率Ⅱ组均高于Ⅰ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尿酸水平是住院期间(HR=1.147,95% CI 1.056~1.162,P=0.026)和30 d死亡率(HR=1.103,95% CI 1.022~1.193,P=0.01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PPCI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高尿酸血症是急性心肌梗死PPCI术后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