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3岁,于2001年4月19日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及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术后予规律化疗。2004年2月3日因左侧腹痛5d入院。腹部CT发现脾脏内可见5.6×5.9的低密度肿块,CT值28~44Hu,膀胱直肠间可见2.9×2.6的类圆形肿块,CT值43~68Hu,CT诊断为脾脏及盆腔占位性病变。腹部B超发现脾脏内有一5.4×5.1×5.0大小的囊实相间的肿物。胸片双肺无异常。剖腹探查术发现脾脏上极可见一约6.0×5.0×5.0大小的实性肿物,突出脾脏被膜;另于盆腔膀胱直肠隐窝阴道残端顶部发现一约4.0×3.0×3.0大小的肿物,手术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方法 对76例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单纯囊肿外引流术4例,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5例,囊肿胃吻合术16例,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36例,囊肿单纯切除术3例,囊肿及胰尾、脾切除术1例;非手术治疗11例。结果 治愈71例,复发3例,死亡2例。结论 诊断须重视病史和B超、CT等检查的内在联系。有些急性囊肿可经非手术治疗6周而白行消散;慢性囊肿一经确诊即具备手术指征,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是目前较理想的内引流术式。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文军 《中国医药》2009,4(2):156-157
近年来,随着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证实了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其中一部分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GIST被认为是起源于胃肠道能向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多潜能干细胞,多由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基因突变引起;细胞形态呈梭形或上皮样,表达KIT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特异性CD117阳性为其特征。GIST对放疗、化疔均不敏感,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选择性c—kit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复发、转移的GIST靶向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对GIST患者生存期具有根本影响。本文就GIST的概念演变、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病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防治体会(附2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对239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精确的切口设计、合理的皮瓣厚度、保护皮瓣血供、行腋下和胸骨旁双管引流、皮瓣无张力缝合及合适的胸带包扎等措施。结果 239例中发生皮瓣坏死18例,坏死率为7.5%。结论 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皮瓣厚度,皮瓣无张力缝合,腋下、胸骨旁置双管引流及合适的压力胸带包扎。  相似文献   
5.
转移性脾脏肿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转移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13例转移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来源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转移性脾脏肿瘤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特点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结节,多伴发其他脏器转移,预后一般较差.结论转移性脾脏肿瘤少见,可来源于多种恶性肿瘤,应重视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的内在联系,制定以手术为主,包括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手术中应对措施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59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9 例中治愈54例,死亡5例,死亡率8. 5%。单纯胰腺损伤7例,合并其他脏器伤52例。发生损伤性胰腺炎3例,胰瘘7例。假性胰腺囊 肿5例,消化道出血3例,小肠梗阻1例。结论:剖腹探查是胰腺损伤最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通畅引流 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经皮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并溶栓导管留置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DVT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双髂及双下肢静脉彩超确诊后,经股静脉或颈静脉放置VCF,并留置溶栓导管溶栓.结果 40例患者VCF均放置成功.本组患者治愈25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显效率95%,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9.11±4.33)d.所有患者溶栓过程中未出现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DVT患者经DSA行经皮VCF置入并溶栓导管留置是治疗DVT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有利于下肢静脉瓣功能的恢复,有效预防了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防治肺动脉栓塞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DVT患者115例,选择27例适合行VCF置入的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行VCF置入,术后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结果 27例患者下腔静脉内均成功置入VCF,经溶栓、抗凝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术后无肺栓塞及滤器置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VCF置人联合抗凝溶栓治疗DVT疗效好且安全,VCF置入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上臂内侧及腋窝部皮肤感觉功能及肿瘤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53例中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49例(92.5%),感觉障碍4例(7.5%),而对照组均有感觉障碍(1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2,P<0.01).随访1年,91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ICBN是可行的,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9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行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的微小占位,提示可疑癌5例,其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经活检诊断为转移性甲状腺癌.均予手术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阳性诊断23例,6例于术后经石蜡切片病理确诊.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2例行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后2、3年复发;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术前不易确诊,术前B超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切除术可作为主要手术方式,甲状腺微小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