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 (ANH)对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体外循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 0例法洛四联症患儿随机分为ANH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例。ANH组按 8~ 10ml/kg经颈内静脉放血 ,同时输入等量晶体和胶体液 ;对照组按常规手术方法进行。结果 ANH组各时点全血黏度、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两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及术中尿量等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ANH方法可较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可明显改善发绀型先心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年龄2~14岁,随机分为低温停跳组(28~30℃,对照组)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33~35℃,观察组),观察组维持鼻咽温度33~35℃,阻断上、下腔静脉,但不阻断升主动脉,使心脏处于跳动状态下,进行心脏内直视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并发症、气管插管拔管时间、住院天数进行对比。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死亡,观察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对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的低温心脏停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内皮素-1(ET-1)与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肺血管内膜表达的差异,探讨两者在PH发生发展及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VSD无PH患儿10例为对照组;VSD并PH患儿20例为PH组(PH组),根据肺动脉平均压分为中度PH组(Ⅰ组)和重度PH组(Ⅱ组)。取右肺中叶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光密度值。结果肺小动脉vWF、ET-1表达在对照组与PH组、对照组与Ⅰ组、对照组与Ⅱ组、Ⅰ组与Ⅱ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肺小静脉vwF、ET-1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别肺小动脉与肺小静脉vwF、ET-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ET-1、vWF、肺动脉平均压、VSD直径与主动脉直径之比四者间相互呈正相关(P〈0.01,0.05)。结论ET-1及vWF与PH的发生发展、肺血管重建有关。肺组织中ET-1的主要来源可能是肺小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胸腔镜二尖瓣手术中采用氧供目标导向灌注进行体外循环管理的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行全胸腔镜二尖瓣手术患者60例,依据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分为常规组和目标导向组各30例。常规组依据体表面积计算灌注流量;目标导向组依据氧供、氧耗、氧供指数设定氧供目标值,低于目标值时通过调整超滤量和/或增加灌注流量维持组织氧供。比较2组体外循环时间、循环阻断时间、最低及最高灌注流量、最低鼻咽及膀胱温度、最低血红蛋白水平、转中液体总入量、超滤量、苯肾上腺素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院内病死率;记录2组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阻断10 min(T1)、体外循环阻断60 min(T2)、开放升主动脉前(T3)、停机前(T4)、鱼精蛋白中和后30 min(T5)时血乳酸水平、红细胞比容。结果 目标导向组苯肾上腺素用量[(50.0±29.0)μg]、急性肾损伤发生率(13.3%)均低于常规组[(74.0±34.0)μg, 36.7%](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与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单纯左前降支病变冠心病患者86例,均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其中采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者48例为左胸前外侧组,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者38例为胸骨下段组,术中均行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单支搭桥。比较2组年龄、男性比例、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及术前肌红蛋白、血肌酐水平等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桥血管流量、搏动指数、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及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切口愈合不良、急性肾损伤、低氧血症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2组随访期间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男性比例、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及术前肌红蛋白、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前外侧组手术切口长度[(7.04±1.03)cm]、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0.56±5.93)h]、ICU治疗时间[(2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采用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 SV)作为左前降支桥血管的近期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254例,均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采用LIMA作为左前降支桥血管者198例为LIMA组,采用SV作为左前降支桥血管者56例为SV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病史、术前左室射血分数等临床资料;记录2组手术时间、搭桥支数、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及术前行颈动脉支架、肾动脉支架手术比率;比较2组院内死亡及术后心肌梗死、脑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止血、胸骨愈合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年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男性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比率,有心肌梗死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脑梗死史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LIMA组手术时间[(260.21±37.09)min]、搭桥支数[(3.80±0.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筛选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86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新发房颤进行组别划分,观察组患者术后新发房颤4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无心律失常情况43例,对患者开展经胸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实际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病史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饮酒史、吸烟史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射血分数、左房大小、左室大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二尖瓣反流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研究发现射血分数降低灵敏度74.39%,左房增大灵敏度62.26%,心肌梗死灵敏度77.14%,相关性较高;左室增大灵敏度54.55%,二尖瓣反流面积灵敏度55.56%,相关性较低。结论: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患者术后新发房颤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而术前应重视患者经胸超声检查,分析相关的参数以及患者相关病史分析,进而为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患者病症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访研究胸腔镜下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患者围术期指标改善及临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我院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90例,随机分为胸腔镜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组(胸腔镜组,n=45)和正中开胸二尖瓣成形术组(正中开胸组,n=45)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指标、恢复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心肌酶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70例本院ASA分级Ⅱ~Ⅲ级,CABG预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麻醉完毕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及液体应用,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1g静脉滴注。术毕时血气分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术后24h检测心肌酶谱;术后24h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术毕动脉血氧分压提高显著(p<0.05);两组心肌酶含量术后均升高,实验组上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8.5%,明显低于对照组37.1%(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提高冠心病手术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心肌酶含量,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