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陆恶性高热病例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分析我国大陆恶性高热(MH)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1978年1月至2004年3月报道的MH病例34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 我国大陆报道的MH病例以青少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集中在口腔科手术(尤其是唇腭裂修补术)、骨科手术和小儿外科手术(尤其是先天畸形矫治术),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高碳酸血症、体温急剧升高和骨骼肌僵直等。诊断上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尚未建立骨骼肌体外收缩试验方法,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缺乏特效药物(丹曲林)。结论 近几年我国大陆MH病例逐渐增加,应加强对MH发病机制的研究,尽快建立MH的实验诊断标准,增强预防、诊断和治疗MH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恶性高热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建立恶性高热(MH)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咖啡因-氟烷骨骼肌收缩试验(CHCT).方法 选取10头实验小型猪和1头皮特兰猪,肌肉注射氯胺酮和地西泮麻醉后,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和琥珀胆碱2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2%~3%氟烷4 h,新鲜气流量为2 L/min,纯氧和空气各1 L/min.记录麻醉过程中及麻醉结束后48 h内MH的发生情况.气管插管后即刻取耳组织,采用常规酚氯仿方法提取基因组DNA,检测蓝尼定受体-1(RYR1)基因的突变情况.根据北美MH研究组的标准建立CHCT的实验装置,气管插管后即刻取股四头肌近肌腱部位的肌纤维,进行CHCT.结果 实验小型猪均未见MH发作,而皮特兰猪在麻醉过程中出现MH的特征性表现.RYR1基因检测显示,实验小型猪均为氟烷抗性基因型(HALNN);皮特兰猪为氟烷易感基因型(HALnn).CHCT结果表明,实验小型猪诊断为非MH易感猪,皮特兰猪诊断为MH易感猪.结论 .实验小型猪和皮特兰猪的CHCT诊断结果与特征性表现及RYR1基因检测结果均一致,初步验证本实验室CHCT设备的稳定性及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查中国人恶性高热(MH)家系的蓝尼定受体-1(RYR1)基因.方法 提取确诊为MH的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成员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先证者RYR1基因的部分外显子,并进行直接测序,采用Fok Ⅰ限制酶分析验证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成员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先证者RYR1基因第6 724位碱基C突变为T(c.6724 C>T),所编码第2 206位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甲硫氨酸(p.T 2206 M),此突变在白种人已报道;先证者的4个子女中有2个为该错义突变携带者,为MH易感者.结论 中国人MH易感者携带与白种人MH易感者相同的RYR1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4.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失血性休克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Hes)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浆代用品之一 ,多用于术前急性血液稀释、治疗和预防各种容量不足和休克 ,可改善非休克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特征[1 ] ,但有关其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有何影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对此进行观察。资料和方法失血性休克病人 30例 ,男 18例 ,女12例 ,年龄 2 1~ 5 5岁 ,ASA分级Ⅱ~Ⅲ级。其中 ,脾破裂 13例 ,肝破裂 11例 ,宫外孕破裂出血 4例 ,下肢刀伤 2例。随机分为两组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组 (试验组 ) ,琥珀酰明胶 (Gel)组 (对照组 )。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和不可…  相似文献   
5.
罗琳  王颖林  田国刚 《江苏医药》2013,39(10):1197-119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低温心肺转流(CPB)对罗库溴铵肌松药作用的影响.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0例,年龄4个月-3岁,低温CPB下实施心内手术.全麻诱导后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采用四次成串刺激(TOF)模式评估神经-肌肉阻滞.T1最大抑制时实施气管插管;术中T1=25%时静注罗库溴铵0.2 mg/kg.记录CPB前、中、后三阶段静注罗库溴铵0.2 mg/kg的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和T1恢复至10%、25%和75%的时间,计算肌松恢复指数.结果 低温CPB中,罗库溴铵的以上肌松监测指标均较CPB前延长(P<0.01);低温CPB后的以上指标仍较CPB前延长(P<0.05).结论 婴幼儿低温CPB期间,罗库溴铵的起效及作用时间延长、恢复延迟,且在CPB后仍不能恢复至CPB前的水平.建议对于婴幼儿心脏手术,低温CPB中、后均应适当减少肌松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全身麻醉苏醒期精神异常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雷  王颖林 《吉林医学》2010,31(3):416-417
1病历摘要 1.1例1:患者,女,62岁,体重50kg,初中文化程度,退休职工。否认精神疾病病史。因车祸致右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行内固定术后,皮损未愈合,拟行清创植皮术。本次为该患者第3次手术,前2次分别于全身麻醉下行胫腓骨内固定术和清创术,手术与麻醉期间均未见异常。本次麻醉与手术过程:丙泊酚、芬太尼、咪唑安定、卡肌宁诱导行气管插管,丙泊酚、卡肌宁、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时间1h,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在甲状腺切除术中作为临床麻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甲状腺择期手术全麻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各20例。D组诱导前给予右旋美托咪啶1μg/kg缓慢静注(10 min以上),继以0.4~1μg/(kg.h)静脉输注维持麻醉;R组诱导前给予雷米芬太尼1μg/kg缓慢静注(10 min以上),继以0.05~1μg(kg.min)静脉输注维持麻醉。2组均同时静脉输注5~10 mg/(kg.h)丙泊酚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0~50。记录给药前后、插管前后患者心率(HR)、动脉血压(SBP、DBP、MAP)、OAA/S镇静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中每15 min记录患者HR、SBP、DBP、MAP;观察停止麻醉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初醒(呼之睁眼)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在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随访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计算丙泊酚的输注量。结果 D组患者在静注右旋美托咪啶后MAP无明显变化(P均>0.05),HR明显降低(P<0.01),OAA/S及Ramesay镇静评分降低(P均<0.05),插管后MAP升高(P<0.05);R组患者在静注雷米芬太尼前后HR无明显变化(P>0.05),OAA/S及Rame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变化(P均>0.05),插管后MAP升高(P<0.05);麻醉维持期间,D组MAP高于R组(P<0.05),HR低于R组(P<0.05);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D组初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长于R组(P均<0.05);2组间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均>0.05),术后随访均未发现术中知晓情况的发生;D组患者丙泊酚的需要量明显低于R组(P<0.01),术后早期R组患者即需要额外镇痛药。结论右旋美托咪啶-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均适用于择期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2种方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右旋美托咪啶-丙泊酚的方式虽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稍晚,但对术后镇痛的要求降低,更有效减少额外镇痛药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极低浓度(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ASA Ⅰ~Ⅱ级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自然分娩组50例(对照组),Ⅱ组为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50例,Ⅲ组为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50例,观察3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下肢运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Ⅰ组产妇分娩时大多数疼痛剧烈,VAS评分与Ⅱ、Ⅲ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程与Ⅱ、Ⅲ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Ⅲ组间Bromage“0~1”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产妇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浓度(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手术老年患者40例,性别不限,65 ~76(71.0±6.0)岁,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2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静脉注射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1.5 ~2.0 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达40 ~ 50时气管插管.插管后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4 μg/ml)缓慢静脉输注(10 min),继以0.3 ~0.6 μg/(kg·h)维持麻醉.P组给予丙泊酚1 mg/kg缓慢静脉输注(10min),继以3~6 mg(kg·h)维持麻醉.两组同时吸入呼气末浓度为1.3%七氟烷维持麻醉,根据手术调整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用量,使BIS值维持于40 ~ 60.持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0),俯卧位10 min(T1)、碎石30 min(T2)、碎石60 min(T3)、手术结束时(T4)5个时间点心率(HR)、血压(SBP、DB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02).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输液量.记录麻醉停止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在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To时比较,T1时两组SBP、DBP均明显降低(P<0.05),麻醉期间两组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D组HR于T1~T4时均明显减慢(P<0.05),且D组HR于T1~T4时均明显低于P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与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清醒及拔管时间长于P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寒颤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小剂量输注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D、C 2组各60例,患者均侧卧位下行腰椎-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术,于L3—4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入混合液(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溶液1 mL)1.8 mL,并置入硬膜外导管。调整感觉阻滞平面达T8,期间静脉补充晶体胶体液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必要时给予苯肾上腺素或阿托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平面达T8并固定后开始手术。D组在切皮前静脉开始输注右美托咪啶0.2μg/(kg·h)至术毕,C组输注等量等速的生理盐水。术中输注液体,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波动在基础值的±20%。手术结束时连接硬膜外术后镇痛泵(PCEA)。记录各组高血压、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的例数以及苯肾上腺素、阿托品、硝酸甘油的用量。根据ICU谵妄评估法评估并计算术日(D0)、术后第1天(D1)、术后第2天(D2)、术后第3天(D3)及术后3 d内(D4)谵妄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D组中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需要阿托品治疗的例数显著增多(P0.05),2组间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及苯肾上腺素、硝酸甘油使用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组比较,D组患者D0、D1及D4谵妄发生率显著降低(P均0.05),2组患者D1、D2和D3谵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0(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持续输注可降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