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理分型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306例大肠癌病理资料,对大肠癌的病理分型分期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析。结果: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度较高分化腺癌高;大肠癌浸润肠壁全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较仅浸润黏膜层的高。结论:大肠癌分化程度、病变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6 7岁。因大便带鲜红色血 1周 ,大便每天 1~2次 ,成形 ,无腹痛 ,无腹胀 ,来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电子肠镜进入 10 0cm达回盲部 ,回盲瓣呈乳头型 ,肠腔内少许粪水 ,粪渣及黏液 ,肠腔形态好 ,充气扩张及蠕动好 ,肠黏膜光滑 ,稍充血 ,血管纹理尚清晰。回盲瓣附近见一直径约6 .0cm长蒂类球形“息肉” ,蒂细 ,直径约 0 .4cm长约 3.0cm ,蒂顶部“息肉”表面光滑 ,可透见血管纹 ,色同周围组织 ,活检钳触之质软 ,活检 2块 ,送病理。病理示 :炎性息肉。1周后患者来行“息肉”摘除术 ,常规进镜达回盲部套圈套扎“息肉”后通电 ,电凝…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联合腹部CT检查对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54例胃镜加活检病理确认(53例)和疑诊为胃癌但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患者(1例),术前1周同时行EUS、腹部螺旋CT检查,疑诊者同时行EUS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引术(EUS-FNA)以明确诊断。确定肿瘤侵犯的深度(T)、局部淋巴结转移(N)、周围及远处器官转移(M)等分期情况,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以评价EUS联合CT对胃癌的诊断及TNM临床分期的准确性。结果:1例疑癌但病理阴性的患者行EUS-FNA术获得癌细胞。本组患者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83.33%、T272.73%、T375.00%和T472.73%。EUS对胃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24%(N0)、66.67%(N1)、60.00%(N2)和28.57%(N3)。H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2.35%(N0),60.00%(N1),66.67%(N2),71.43%(N3),EUS及HCT对于N0和N1、N2的判断的准确率接近,而对于N3的判断,HCT较EUS有明显优势,P〈0.05。对于M1即胃癌有远处转移的比较,EUS及HCT的准确率分别为30.00%(3/10),90.00%(9/10),HCT对M1的判断优于EUS,P〈0.05。结论: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及N1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HCT对于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分期及M分期的准确性较高,超声内镜联合HCT检查,可获得较准确的术前TNM分期,并指导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治疗的意义。方法:运用GSRS评分表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范围0 ̄24分)。所有病例进行抗HP治疗:口服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g,各每日2次,或口服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青霉素阳性改用甲硝唑)各每日2次,总疗程7天。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对症状进行评分。结果:70例患者有2例失访,68例患者中56例HP被根除,12例治疗失败。在HP根除组中,治疗前评分为(12.4±2.34)分,3月后评分为(9.10±2.20)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HP持续感染组中,治疗前症状评分为(12.83±2.49)分,3月后评分为(10.33±2.0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感染HP的FD患者HP根除后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1997年 4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院采用在X线监视下经内镜置入金属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狭窄 2 7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一 )本组共 2 7例 ,均为晚期癌症住院患者 ,且经内镜检查及病理证实。食管癌 2 1例 ,贲门癌 6例 ;男 2 3例 ,女 4例 ;年龄为 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P73蛋白和 m RNA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2 7例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 P73蛋白表达水平。用半定量 RT- PCR检测 2 8例结肠癌和 2 0例正常组织中 P73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 P73蛋白在 78% (2 1 /2 7)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配对的结肠癌旁组织 44% (1 2 /2 7) (P<0 .0 5)。从癌旁组织、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到低分化腺癌 ,P73蛋白的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 (P<0 .0 0 0 1 ) ,呈正相关。 2 P73 m RNA在 89% (2 5/2 8)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55% (1 1 /2 0 ) (P<0 .0 1 )。结论  P73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TNM分期对胃癌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目的:评价内镜超声(EUS)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7例胃癌患者术前1周行EUS和螺旋CT(HCT)检查.参考手术和术后病理评价EUS和HCT行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结果:EUS判断胃癌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81.6%:EUS判断NO和N1分期的准确率与HCT接近(P〉0.05),但判断N2和N3分期的准确率较HCT明显下降(P〈0.05):EUS判断M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低于HCT(P=0.000),但判断MO分期的准确率与HCT相当。结论:EUS在评价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判断N2、N3和M分期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要获得较准确的胃癌术前TNM分期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必要联合CT等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器(氩气刀)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型内镜专用氩离子凝固器对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180例患者,共324例息肉,其中230枚扁平广基息肉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有94枚有蒂息肉在内镜圈套治疗时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器配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确切、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中P73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许多研究发现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可直接调控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抑制生成因子 ,导致血管增生。近来研究显示 ,在结肠癌中P73高表达 ,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提示P73在肿瘤发生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而P73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癌P7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 .临床和病理资料 :5 6例原发性结肠癌和癌旁配对组织来自长宁区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均经病理证实。病人的性别、年龄、Duke分期和肿瘤分化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目前对IBS的治疗方法颇多, 但疗效均不明确。我们应用匹维溴铵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IBS50例,并与单用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比较,疗效满意。方法:根据1986年11月成都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IBS科研病例选择标准,选择IBS患者80例,均来自本院门诊。临床表现为腹痛72例(90%)、腹胀64例(80%)、腹泻70例(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