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黄消癥胶囊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方案)新辅助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10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3例,同期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在术前经细胞学或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确定肺癌局限于一侧胸腔,无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属ⅢA、ⅢB期肺癌,未接受过化、放疗,且经全面检查评价能耐受外科手术者,随机分组。试验组给予口服西黄消癥胶囊配合NVB+DDP化疗两周期,对照组则术前单纯行NVB+DDP化疗两周期。术后均根据P—TNM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结果,给予术后4周期化疗或/和1疗程的胸部放疗。实验组口服西黄消癥胶囊每次3粒,每133次。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68%和72.55%,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分期下降率分别为67.92%和47.06%,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121%和39.22%,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其中恶心呕吐、Ⅲ,Ⅳ度白细胞降低及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切除率试验组(98.11%)高于对照组(94.12%),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黄消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人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人肺癌中nm 2 3 H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6 9例人肺癌组织中nm2 3 H1基因表达产物NDPK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人肺癌组织中nm2 3 H1的表达水平与其性别、年龄、PTNM分期、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 ,而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肺癌组织中的nm2 3 H1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中nm 2 3 H1的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 (P <0 .0 5 ) ,肺癌转移灶 (淋巴结 )中的nm2 3 H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肺癌原发灶 (P <0 .0 1) ,分化差的肺癌中的nm 2 3 H1表达水平低于分化较好的肺癌 (P <0 .0 5P <0 .0 0 5 )。结论 nm 2 3 H1基因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并可能参与肺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调节并起转移抑制基因的作用 ,nm2 3 H1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预示肺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nm2 3 H1基因可能是监测肺癌患者病情发展及评估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应用价值。方法:两切口食管癌切除可于开腹游离胃至贲门上食管后,贲门下胃壁开一小切口置入消毒后的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将营养管准确放入十二指肠内,缝闭切口,关腹,开胸游离食管,切断食管用闭合器缝闭贲门时,就将胃壁缝合处一并切除,此时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均在胸胃内,重建吻合口时可将术前经口放置的胃管与胸胃中胃管和营养管绑定后,由经口胃管将两个导管带出,并固定。结果:经此方法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后,术后可以及时予以肠道营养,避免患者术后长期静脉高营养。结论: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方法经改进后可以使患者尽早行肠道营养及对并发症的治疗,并能够减少腹部切口暴露时间、降低患者临床费用及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常见的软组织肿瘤,而原发于食管却很罕见,统计1996年-2007年手术治疗食管恶性肿瘤4 430例,其中本病4例,约占食管恶性肿瘤0.09%。本病术前以胃镜活检不易确诊,容易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直接影响手术适应证的掌握,但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外侵较轻,手术切除率相对食管癌高,需要引起临床胸外科肿瘤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胸腔积液9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或其他肿瘤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腔内治疗目前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细管闭式引流法最适宜。腔内注射药物国内外报道较多,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生物反应调节剂,如:胞必佳、短小棒状杆菌、沙培林等.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86.4%)、胸痛(41.9%)。也有报道中药如康莱特、榄香烯、鸦胆子等治疗,有一定缓解率,其特点不良反应轻。我院应用鸦胆子油乳治疗97例肺癌胸腔积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TSP-1 VEGF MVD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TSP-1、VEGF、MVD在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VEGF、TSP-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数MVD,对上述指标与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复发转移率以及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TSP-1、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56%(22/72)和62.50%(45/72);MVD平均值为23.74±9.49/200倍视野;VEGF阳性组的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VEGF阴性组,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术后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5);TSP-1阳性组的术后复发转移率低于TSP-1阴性组,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术后生存率高于阴性组(P<0.05);术后复发转移组的MVD高于无复发转移组,高MV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以及术后生存率低于低MVD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状况、手术性质、MVD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MVD是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具有判断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及预后的价值。TSP-1、VEGF在判断预后中的价值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变是指由癌肿引起的非转移性神经系统病变 ,在病变部位并无癌细胞所见 ,本病多发生于肺癌患者。而患者在肺癌确诊前出现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时临床易误诊。现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门诊及住院诊治的 12例患者的情况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40~ 70岁。 5例患者因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1~ 18个月就诊于神经内科 ,确诊为肺癌导致的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 ;7例为肺癌确诊者 ,检查和追问病史发现确诊前 1~ 2 0个月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检测Nupr1蛋白及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228例乳腺癌组织,以60例乳腺良性病变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Nupr1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中Nupr1 mRNA 的表达,分析Nupr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Nupr1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示高表达,二者增高趋势趋于一致,乳腺癌组织Nupr1高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Nupr1高表达率与乳腺癌分期、分子分型相关(P<0.05),与月经状态、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Nupr1 mRNA在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前病变-乳腺癌中表达逐渐增高,推测此基因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的一致性进一步说明了此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Nupr1高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检测Nupr1的表达情况可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有用指标,并可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凝血酶敏感蛋白-1在食管鳞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凝血酶敏感蛋白 -1(thrombospondin -1,TSP -1)被认为是 1种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目前尚未见关于TSP -1在食管鳞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报道。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7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TSP -1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 (mi crovesseldensity ,MVD ) ,并分析TSP -1表达与MVD的关系 ,探讨其在食管鳞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选择 1993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 72例 ,其中男性患者 5 6例 ,女性 16例 ,年龄 41~ 78岁 ,中位年龄 5 9.5岁。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