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6MV X线调强放疗(IMRT)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在经束流匹配后,在两台医科达公司直线加速器(Versa HD和Synergy)上互换执行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鼻咽癌、中心型肺癌、前列腺癌各12例患者影像,分别设计IMRT与VMAT计划,并采用电离室与ArcCheck对两台加速器6MV光子束实施患者个体化放疗验证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利用电离室实测Versa HD和Synergy加速器点剂量与计划系统相比偏差分别为(0.32±1.32)%与(0.54±1.29)%。所有计划差异均在 ±3%范围内,两加速器点剂量相比偏差均在 ±2%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ArcCheck验证结果进行绝对γ分析,显示所有计划在2mm/3%与3mm/3%标准及10%阈值条件下通过率均超过95%且其两加速器平均通过率差异仅为0.19%(2mm/3%)与0.09%(3mm/3%)。结论 IMRT/VMAT计划在两加速器上执行结果均满足临床要求且双方差异微小,可实现相同计划在不同加速器上互换执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患者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本组均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均未出现输血反应,术后1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恢复顺利。结论:自体血回输操作中密切的护理配合对于成功回输自体血,减少术中、术后输血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院收治 1例颈部锐器伤致气管中下段破裂患者 ,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患者男 ,2 8岁 ,体重 80kg ,因颈部外伤伴呼吸困难 2h入院。查体见颈部胸骨上凹上 1cm处有一长 2 5cm纵行裂口 ,有气体逸出 ,全身大面积皮下气肿 ,胸廓膨隆 ,语音震颤减弱 ,叩诊鼓音 ,双肺呼吸音弱。X线检查示双侧气胸。立即于颈部气管破裂处插入ID7 5气管导管 (以下称A管 )以保持气道通畅 ;同时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急入手术室行剖胸探查术。入室后测BP 140 / 70mmHg ,HR 12 0次 /分 ,SpO2 94%。A管接麻醉机吸入纯氧 ,静注芬太尼 5 μg/kg、咪唑安定 0 15mg/kg…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前列腺癌质子点扫描技术(SSS-PT)与光子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两者之间的剂量学特点,其数据将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12例既往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位后,将CT图像分别传至Raystation和HT计划系统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69 Gy/25 F。比较分析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结果:靶区的均匀性方面,SSS-PT优于HT(P=0.001);直肠平均剂量SSS-PT[(21.92±4.00) Gy]低于HT[(31.97±2.60) Gy](P=0.000);膀胱平均剂量SSS-PT[(17.62±3.15) Gy]低于HT[(30.52±3.94) Gy](P=0.000);对于直肠和膀胱的保护,SSS-PT在低、中剂量区总是优于HT。结论:SSS-PT和HT两种治疗方式在靶区剂量分布均可满足临床需求,在同样靶区覆盖条件下,SSS-PT相较于HT能够更好地保护直肠和膀胱,尤其是在低、中剂量区。  相似文献   
5.
闭环靶控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反馈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肥胖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BIS反镇组Ⅱ组),每组20例。工组根据MAP和HR以及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作为调节麻醉深度的依据.Ⅱ组采用“吸入麻醉执行者”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运算法,对目标BIS值与实测值进行处理,调节异氟醚输注泵注入闭式呼吸环路的量,以控制麻醉深度。两组病人均在入室后、诱导期、插管前、插管后、切皮、术中及停吸异氟醚后的意识恢复时间,随访术中是否知晓。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的BIS值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术中两组病人的BIS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BIS高于60的发生率分别为14.03%和7.48%,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BIS低于40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21%,无显着性差异。术毕唤醒时间以Ⅱ组早于工组(P〈0.05).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应用BIS值反镇调控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反馈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干肥胖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择期肥胖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组Ⅰ)和BIS反馈组(组Ⅱ),每组20例。组Ⅰ术中麻醉深度以MAP,HR和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为依据调节麻醉深度。组Ⅱ以BIS值作为控制变量,“吸入麻醉执行者”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运算法则对目标BIS值与实测值进行处理,然后按照TCI-1泵预先设定的命令格式每2s输出新的命令至TCI泵,调节异氟醚至呼吸环路的液量。观察全麻诱导插管期,维持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术毕停药后两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睁眼和拔管时间),随访有否术中知晓。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的BIS值较基础值明显为低(P〈0.01),术中两组病人的BIS值差别不显著(P〉0.05)。两组BIS高于60的发生率分别为14.03%和7.4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BIS低于40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21%,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唤醒时间组Ⅱ早于组Ⅰ(P〈0.05);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应用BIS值反馈调控吸入麻醉,可更加合理地评估麻醉深度,防止术中知晓,减少麻醉用药量,加快病人苏醒。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对腹腔镜麻醉管理提出了新的理念思考。麻醉选择以快速、短效,能解除人工气腹不适、避免CO2气腹性生理变化为原则,同时要求一定的麻醉深度。本研究采用静脉异丙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CSEA)二点法用于腹腔镜手术,探讨其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TIVA)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择期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I~II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50)和丙泊酚组(P组n=50),麻醉诱导:E组依托咪酯乳剂靶控诱导效应室浓度0.6μg/mL,P组给予依托咪酯乳剂0.3mg/kg,其余药物相同。术中麻醉维持:E组靶控效应室浓度改为0.3μg/mL,P组4~8mg/(kg h)的丙泊酚,两组患者均复合瑞芬太尼泵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中维持循环稳定,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维持在40~60,手术结束前30min接静脉镇痛泵。分别于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5 min、切皮后30 min、手术结束时观察心血管反应、BIS值的变化及苏醒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较稳定,但E组的波动明显低于P组;术毕苏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E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比丙泊酚小,更适合患者的全麻维持;但术后烦躁发生率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依托咪酯乳剂静脉麻醉用于高龄患者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IVA)应用于高龄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60岁以上的拟行腹部手术的高龄患者(ASA I~II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50)和丙泊酚组(P组,n=50),2组患者麻醉诱导一致,E组依托咪酯乳剂的维持剂量为10~15μg/(kg.min),P组丙泊酚的维持剂量为6~10 mg/(kg.h)。2组患者均复合瑞芬太尼泵注。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5 min(T1)、切皮后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 h(T4)、24 h(T5)观察心血管反应、血浆皮质醇的变化及术后苏醒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较稳定,但E组的波动明显低于P组;2组患者在术中、术后各时点的血浆皮质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以内;其中以手术结束时(T3)血皮质醇含量降低最明显(P〈0.05),且E组的皮质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24 h(T5)恢复至术前水平。术毕苏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E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比丙泊酚小,更适合高龄患者的全身麻醉维持;依托咪酯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是短暂的,可安全用于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高龄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结束前右美托咪啶的使用对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全麻后患者躁动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ASA I~II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50例)和对照组(C组,50例),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术中麻醉维持:依托咪酯靶控效应室(Arden Model)浓度为0.3μg/ml,瑞芬太尼0.20~0.4μg/(kg&#183;min)持续输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30 min接静脉镇痛泵。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麻醉药物的输入,用静脉推注泵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C组)和右美托咪啶0.5μg/kg,推注时间均为10 min。比较两组的苏醒、拔管时间、拔管期间患者躁动的情况,观察HR、SBP、DBP、RR的变化。结果镇静和躁动情况与T0比较, C组T2、T4、T5时镇静评分均降低(P&lt;0.05);D组T2、T4~T6时的镇静评分均显著升高(P&lt;0.01),且高于C组(P&lt;0.01)。D组躁动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lt;0.01)。结论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能显著减少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后所致的躁动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且不会使患者苏醒期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