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血清白蛋白与肾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4月的267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横断面分析。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诊AL患者按血清白蛋白四分位分组,血肌酐水平随白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第1-4四分位组肌酐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2.0、65.2、62.8和58.6μmol/L)。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每升高1 g/L,血肌酐下降0.89μmol/L。将血清白蛋白以四分位分组进入模型,以第1四分位组为参考组,随着Alb增高,β值呈阶梯下降(第2-第4四分位组β值分别为-12.7,-14.81,-15.98),趋势线检验P0.05。结论: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与肌酐水平呈负相关,其升高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 利拉鲁肽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利拉鲁肽的降糖效果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众多药物出现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目的 大麻素受体1型基因(CNR1)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CNR1多态性对利拉鲁肽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30例早期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皮下注射利拉鲁肽进行治疗,治疗16周后测量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另外,收集患者外周血及部分患者新鲜外周血标本分别用来进行CNR1基因1260G>A位点的基因分型及CNR1 mRNA的表达测定。结果 治疗16周后患者BMI、FPG、2 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230例患者CNR1基因1260G>A位点的基因分型为:GG型188例(81.7%),GA型39例(17.0%),AA型3例(1.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098,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550)。治疗16周后,GA/AA型患者BMI、FPG、HbA1c水平均低于GG型(P<0.05)。GG型和GA/AA型患者治疗16周后BMI、FPG、2 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125例具有合适标本的CNR1 mRNA表达分析显示,GG型患者CNR1 mRNA表达水平高于GA/AA型患者(P<0.05)。不同基因型患者恶心呕吐、低血糖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在早期T2DM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CNR1基因1260G>A位点的GA/AA型可能通过影响该基因mRNA的表达进而影响利拉鲁肽对T2DM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碳青酶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所致血流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和预后转归,为院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281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转归。结果281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中CRKP感染124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感染157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及住院天数均高于CSKP血流感染患者(P<0.05)。行侵入性治疗、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酶抑制剂是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CRKP感染预后较差。结论CRKP血流感染治愈率低,患者预后差。使用抗菌药物及行侵入性治疗可增加CRKP血流感染的风险。感染后经验用药合理仍然是其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下肢瘫痪患者肌电图、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2例卒中后下肢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41例为研究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41例为参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胫骨前肌、腓肠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RMS)值,给予患者三维步态分析,记录患者跨步长比率、步频及步速,给予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功能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结果 研究组患者胫骨前肌、腓肠肌、股四头肌iEMG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胫骨前肌、腓肠肌、股四头肌RMS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跨步长比率、步频及步速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BS、MBI、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瘫痪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24例肺炎均经胸片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在肺炎的急性期检测肺功能,分析其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24例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PEF、FEF25-75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会发生肺通气功能障碍,易导致支气管哮喘,应定期随访,早期干预;肺通气功能测定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及流行后,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预防行为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抽取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500名,于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及流行后,采用自制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和预防行为问卷测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预防行为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本组...  相似文献   
7.
垂丝海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垂丝海棠花和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垂丝海棠花和叶的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垂丝海棠叶70%乙醇部位(IC50=69.68 mg·L-1)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好,远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 213.38 mg·L-1)。垂丝海棠叶中70%乙醇部位、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活性均高于垂丝海棠花中相应部位,而叶中正丁醇部位略低于花的正丁醇部位,且都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此外,各部位的抑制活性均与质量浓度呈现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垂丝海棠花和叶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但不同提取部位其抑制活性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头晕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探讨孤立性单侧椎动脉颅内段血流速度减低的原因。方法 选择以头晕为主诉且单侧椎动脉血流速度<40 cm/s的患者29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61.52岁。运用颈部血管超声仪测量椎动脉椎间隙段血管管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阻力指数(RI);运用经颅多普勒仪(TCD)测量椎动脉颅内段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患侧与健侧椎动脉Vp、Vm、EDV、PI,比较患侧与健侧椎动脉椎间隙段的血管管径、Vp、RI,比较患侧椎动脉颅内段与椎间隙段的Vp。结果 患侧椎动脉Vp、Vm、EDV较健侧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59±4.32) cm/s vs (51.28±11.37) cm/s、(17.86±2.89) cm/s vs (29.67±6.31) cm/s、(11.55±2.44) cm/s vs (19.38±4.23) cm/s。P <0.05];而PI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侧椎动脉椎间隙段血管管径较健侧细,差异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管超声影像学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IVT)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IVT时对入组患者进行首次TCD检查,IVT 24h内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探讨血管超声影像表现与静脉溶栓治疗后"显著改善"是否相关。结果在侧支循环、溃疡性斑块、房颤、右向左分流几个因素上,显著改善组和未显著改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向左分流和侧支循环建立是与"显著改善"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血管超声检查可以获得有价值的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便于床旁操作、动态观察,可广泛应用于IVT诊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质谱技术直接鉴定报阳血培养中细菌种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非重复报阳血培养瓶443个,采用质谱技术直接鉴定其中的细菌。同时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转种后纯培养菌落。以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的鉴定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质谱技术直接鉴定细菌种类的准确性。结果 443个血培养瓶中,排除7瓶假阳性瓶,质谱技术鉴定细菌的准确性以革兰阴性菌最高(92.8%),其次是革兰阳性菌(81.9%),鉴定真菌、厌氧菌的准确性分别84.2%、66.7%,少见菌鉴定准确性较低(57.1%)。结论质谱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直接鉴定出报阳血培养中的常见细菌,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