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照射后烫伤小鼠创面的变化及其对小鼠创面炎症介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激光照射组与对照组,每组30只。2组小鼠均采用蒸汽烫伤造模。激光照射组小鼠行低强度氦氖激光照射烫伤创面,对照组治疗时间和疗程同激光照射组,但仪器处于电源关闭状态。2组小鼠均于烫伤后即刻和烫伤1、3、7和14d后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取全层创面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GF-β1、IL-1β的基因表达。 结果烫伤7和14d后,激光照射组小鼠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1.48±5.89)%和(73.96±7.2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1、3d后,激光照射组TGF-β1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并于烫伤7d后达到峰值,上述3个时间点TGF-β1基因表达情况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14d后,激光照射组TGF-β1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烫伤1和3d后,激光照射组IL-1β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并于烫伤7d后降至最低,上述3个时间点IL-1β基因表达情况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强度氦氖激光照射可以加速烫伤创面愈合,这可能与其调节烫伤创面TGF-β1和IL-1β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关节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牟翔1王易虎1李强2李玲1施宇翔1李新轩1潘金良1关节松动术(jointmobilization)为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用来治疗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手法操作技术[1]。我科自1991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深部肌肉刺激(DMS)对非特异性颈痛(NNP)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NNP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8)和观察组(n = 28),对照组予干扰电和磁热治疗,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和DMS,共2周。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和NDI评分均降低(F > 4.137, P< 0.05);观察组在治疗1周和2周后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 4.008, P < 0.001)。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DMS可有效缓解NN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均伴有下肢肌肉痉挛(小腿三头肌痉挛为主),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ESWT治疗组,每组各2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A组)采用各种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常规治疗+BTX-A组(B组)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还对小腿痉挛肌肉进行BTX-A注射;而常规治疗+BTX-A+ESWT组(C组)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局部注射BTX-A外,还给予患者小腿三头肌进行EWST治疗,每周1次,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4周和16周分别进行踝关节跖屈肌群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结果:(1)肌张力变化情况:三组患者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相比,A组和B组略有下降、但是C组肌张力显著性降低(P0.05)。4周后,A、B、C组肌张力均显著性下降(P0.05),而B组、C组较A组效果更为佳(P0.05)。16周随访,A、B、C组肌张力均有所回升,但B、C组肌张力较治疗前仍降低(P0.05),且C组优于B组(P0.05)。(2)运动及ADL能力变化情况:三组患者治疗1周后,A、B、C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无明显改善;4周后,三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所改善(P0.05),B组、C组改善较A组更好(P0.05)。而16周时,A组、B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出现下降,B组、C组相比虽有下降,但仍优于A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冲击波疗法可以迅速并且较持久地降低患者肌张力,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次声作用对小鼠脑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次声作用后小鼠脑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将BALB/C小鼠暴露于16Hz、声压130dB次声,2h/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硬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脑瘫)病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高温聚乙烯板料为20例患儿制作并使用硬踝足矫形器,观察其对关节运动及痉挛的影响。结果硬踝足矫形器能够在三个平面提供合理的运动控制,能较好地控制踝跖屈、内外翻及抑制痉挛。结论硬踝足矫形器是脑瘫患儿改善步态较为理想的矫形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A型肉毒毒素(BTXA)与力奥来素对缓解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BTXA治疗组(B组)和力奥来素治疗组(L组)。对B组22例患者共47块痉挛明显的肌肉进行注射BTXA治疗,对L组23例患者采取口服力奥来素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时都较治疗前肌张力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比较,B组比L组降低肌张力更为明显,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B组4周时与2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组4周与2周比较肌张力进一步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在4周时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观察证实:两种治疗均能有效缓解肌痉挛,但BTXA起效较快,较充分,更利于患者早期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8.
肩关节活动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观察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新疗法及疗效。方法:利用肩关节活动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94例,与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8例作对照,两组均辅以相同的物理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有效率为92.0%,u=2.49,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肩关节活动器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频率为8 Hz,声压级分别为90,100和130 dB的次声作用对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90,100和130 dB次声作用组(次声频率均为8 Hz),每组12只。将各次声作用组大鼠暴露于8 Hz、不同声压级次声环境中,次声每天作用2 h;对照组大鼠同期也置于次声舱内,但期间不给予次声干预。于实验进行4周后,将各组大鼠处死取脑,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BDNF蛋白含量变化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DNF mRNA在海马分布中的变化。 结果各次声作用组大鼠海马中BDNF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随着次声声压级提高,BDNF水平下降幅度逐渐加重。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DNF mRNA在大鼠海马各区域中均有分布,各次声作用组大鼠海马BDNF 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其中以齿状回部位的下降幅度最为显著。 结论实验大鼠经频率为8 Hz,声压级为90,100或130 dB的次声作用后,其海马(尤其是齿状回区)BDNF含量减少,BDNF mRNA表达水平下降,这可能是次声作用引起机体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试验性神经阻滞的方法证实臀上皮神经卡压除了存在入臀点的卡压外,还存在椎后关节处的卡压。方法 对34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阻滞以分析卡压点。首先阻滞臀上皮神经在髂嵴入臀点处,10min后患者自行评定疼痛缓解明显列为A组;余患者再次对L1-2、L2-3的患侧椎后关节外饲阻滞脊神经后支,10min后评定疼痛缓解明显列为B组;仍不明显者列为C组。记录可能造成臀上皮神经卡压的各种体征,其中小关节紊乱的体征包括棘突偏斜、条索状韧带剥离硬结、棘突侧方压痛等;入臀点处的体征包括入臀点压痛、入臀点附近皮下痛性硬结。盲法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和体征。结果 18例患者仅阻滞臀上皮神经在髂嵴入臀点则疼痛明显缓解,提示臀上皮神经卡压点位于该点或该点以下(归为A组)。12例患者需要对椎后小关节部位阻滞后疼痛才明显缓解,证实椎后关节存在另一卡压点(归为B组)。4例患者疼痛仍无明显缓解,推测可能卡压点仍存在于椎后关节以上如椎间孔处,或者脊神经后支的阻滞不完全所至(归为C组)。A组与B组之间年龄、性别、病史无显著性差异,B组具有关节紊乱的体征较A组明显为多(P&;lt;0.01)。结论 椎后关节紊乱可以造成脊神经后支卡压,也是造成臀上皮神经卡压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