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日益收到重视,放大内镜在临床中也逐渐受到青睐,并越来越多运用于临床.目前新型的放大内镜可清晰显示消化道黏膜腺管开口和微细血管等细微结构的变化,发现和诊断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一些早期病变,特别是早期恶性肿瘤及其癌前病变.近年来在放大内镜检查中更配于染色对比及窄带成像等技术,使放大内镜的的运用得到进一步拓展.本文就放大内镜对早期消化系肿瘤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胃镜对11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及引导治疗.结果 118例上消化道隆起病变位于食管38例,其中食管平滑肌瘤23例、食管平滑肌肉瘤2例、食管息肉4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癌3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1例、食管脂肪瘤1例、食管腔外压迫2例;位于胃80例,其中胃间质瘤26例、胃平滑肌瘤14例、胃脂肪瘤4例、胃底静脉瘤2例、异位胰腺4例、胃壁外压迫26例、未见异常4例,胃壁外压迫病变主要为脾脏(16/26,61.5%),其次是肝左叶、胆囊、胰腺囊肿、胰腺囊腺癌等.118例中行内镜下手术治疗45例,有3例(6.6%)发生创面边缘少量渗血,无一例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8例,创面均已愈合良好,无复发病例.术后病理确诊41例,超声胃镜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1.1%(41/45).结论 超声胃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较为准确,能对病变的性质及起源做出诊断,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14ARF基因甲基化及蛋白表达在直肠癌中的作用,探讨p14ARF基因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MSP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30例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正常黏膜组织p14ARF基因甲基化情况.采用RT-PCR方法(半定量逆转录PCR)检测P14ARF基因在大肠癌组织、腺瘤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p14ARF蛋白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然后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p14ARF基因在30例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直肠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量分别为0.283±0.011,0.721±0.023,0.958±0.015.直肠癌组织中P14AR基因表达低于腺瘤组织(P<0.05),明显低于直肠正常黏膜组织(P<0.01),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4ARF蛋白在30例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20.0%、56.7%、76.7%.p14ARF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直肠腺瘤(P<0.05),明显高于直肠癌组织(P<0.01):p14ARF甲基化在30例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46.6%、20.0%、0.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4ARF基因甲基化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p14ARF甲基化可能参与了直肠腺瘤-腺癌的演变过程,可能是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14ARF甲基化状态可作为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p53基因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随着基因水平研究的进展,肿瘤基因特异性检测成为了早期发现肿瘤的一个新的重要手段,基因治疗及基因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条新途径,并给肿瘤治疗的最终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肿瘤比较相关的基因p53生物学特性及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相关性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选取117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其他癌症患者156例(对照1组)和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对照2组),对比各组糖尿病的例数及病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胰淀粉样多肽(IAPP)的含量,分析糖尿病相关性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依据。结果胰腺癌组有22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组),对照1组有3例糖尿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糖尿病病程≤2年者高于对照2组[86.3%(19/22)比16.7%(21/126),P〈0.05];合并糖尿病组、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血清 IAPP 分别为(21.2±11.4)、(7.3±3.2)和(3.7±2.8)pmol·L^-1),合并糖尿病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发现肿瘤占位病灶之前可能已有糖代谢异常,尤其是病程≤2年的2型糖尿病,联合检测患者血清IAPP的含量,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属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在内镜下应用金属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179例消化道息肉患者。术后内镜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共成功切除216枚消化道息肉,息肉直径0.8~3.0cm,平均直径2.1 cm;成功切除率100%;无患者发生术中出血,1例(0.5%)患者发生术中穿孔;5例(2.7%)患者术后2周内发生迟发出血,再次内镜下治疗均成功止血。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腺瘤性息肉是最多见病变,其中2例为息肉癌变。术后随访中6例患者息肉残蒂存留,再次予以内镜下切除。结论:内镜下应用金属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能显著降低术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