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70%的乳腺癌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HR)阳性。内分泌治疗是HR阳性乳腺癌病人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1])。5年他莫昔芬治疗可使HR阳性乳腺癌病人术后15年复发率降低13.2%、死亡率降低9.2%,复发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39%和30%~([2])。对于绝经后病人,相比于5年他莫昔芬治疗,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治疗可使乳腺  相似文献   
2.
乳腺外科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自Halsted根治术创立近 10 0多年以来 ,手术一直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是病灶仍限于局部或淋巴结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全身治疗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改变 ,人们对乳腺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乳腺外科治疗在近 2 0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 历史回顾19世纪末 ,Halsted创立的乳腺癌根治术开创了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新纪元[1,2 ] 。根治术的发展是以乳腺癌的局部播散 ,特别是淋巴道的播散为理论依据的 ,…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辅助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 98年英国早期乳腺癌协作组 (EBCTCG)的资料显示[1],乳腺癌术后用三苯氧胺作为辅助内分泌治疗 ,可使乳腺癌术后复发率相对减少 47% ,死亡率相对减少 2 6%。近年来 ,随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逐渐地被用于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一、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指对非转移性乳腺癌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进行的系统性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和新辅助化疗相似 ,能够使那些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乳腺癌达到原发病灶和区域…  相似文献   
4.
乳腺Paget''s病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乳腺Paget‘s病的临床、病理、预后,使该病的诊治进一步合理化。方法:结合术后随访,回顾分析我院1956~1999年病理证实的Paget‘s病56例。结果:56例患者平均年龄61.5(29~76)岁;在明确诊断前,病程6月以上者20例,占35.7%;临床可触及乳房肿块者40例(71.4%),未触及肿块者16例(28.6%),临床可触及乳房肿块者有较高的浸润性癌发生率,且和淋巴结、病理分级等预后因素密切相关;56例患者根治术30例,改良根治术16例,单纯切除术10例,应用辅助化疗者29例,应用辅助内分泌治疗者21例,术后放疗7例。平均随访46.5(12~120)月,临床可触及乳房肿块者及未触及肿块者总生存率分别为67.5%、81.3%,log-rank检验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乳腺Paget’s病较易引起患者忽视或临床误诊,应重视该病的临床表现作到早期诊断;乳腺Paget’s病有较高的浸润性癌发生率,特别对于临床可触及乳房肿块者应采取以全乳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慎行保乳手术。  相似文献   
5.
BRCA1有关微卫星多态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BRCA1附近的4个多态标记位点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发生LOH(杂合性丢失)和MSI(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情况,探讨LOH和MSI和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一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UGE)-DNA银染方法。结果4个多态位点总的LOH和MSI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和45.0%。肿瘤最大径≤2cm的患者MSI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肿瘤最大径>2cm的患者(P相似文献   
6.
由邵志敏、沈镇宙等人共同完成的“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如上海市1992年发病率为17郾7/10万,2000年便上升到37/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乳腺癌筛选方法。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发现的乳腺癌一期病例仅为8%,二、三期患者各占40%。90年代后,发现的乳腺癌一期病例上升到18%~20%,二期病例达50%,三期病例…  相似文献   
7.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well-established multi-centered clinical trails about 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 (BCT) published their results and showed that for appropriately selected and staged patients with early invasive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 has been shown to result in survival rates and local recurrence rates comparable to those achieved with mastectomy while preserving the breast[1,2]. In 1995, our hospital began 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 of early stage breast can…  相似文献   
8.
近100多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乳腺癌的治疗模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其手术方式从Halsted根治术、扩大根治术,逐渐转变为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而乳腺癌治疗模式的改变,更主要源于我们对于疾病认识的改变,即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一系列临床试验的开展,证实乳腺癌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而之后,含蒽环、紫杉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内分泌治疗以及靶向药物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乳腺癌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可手术乳腺癌系统性辅助化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全世界范围内 ,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但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 ,美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乳腺癌的死亡率却逐年稳定下降 ,尤其是 1 995年之后 ,这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这主要归功于 2个方面 :一方面是乳腺钼靶摄片普查的广泛接受和开展 ,明显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另一方面则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系统性辅助治疗 ,包括辅助化疗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到目前为止 ,手术治疗仍然是非转移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从 2 0世纪 5 0年代Fisher等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开始 ,乳腺癌系…  相似文献   
10.
陈舒婕  沈坤炜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3):1641-164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乳腺癌患者先行全身化疗,再进行手术和(或)放疗的局部治疗;在局部治疗后继续完成拟订的化疗。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某些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也可作为术前治疗。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能评价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变化的临床检查手段,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MRI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