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组织的常见基因组DNA改变,以期获得可能用于该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方法:对112例食管鳞癌手术组织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位于染色体3p和13q上的6个微卫星的杂合性丢失(LOH)情况,并与我们已报道的高频基因突变进行联合分析。结果:在被测的微卫星中,D3S1768的LOH频率最高,为48.9%;D3S2452的LOH最低,为28.8%。当与所测突变联合分析时,发现一个较优的组合,包括D3S1768、D13S171、D13S1493、TP53和TTN,该组合中任意2个标志同时出现异常改变的频率为75.6%,远高于任何单一标志的改变频率。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本组病例中所测微卫星LOH频率与患者生存率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但PBRM1和SYNE2基因突变多存在于生存期较短的病例中。当将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联合分析时,发现这两类指标同为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短于仅有其一阳性或均为阴性的患者(P=0.027)。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较高频率的微卫星D3S1768杂合性丢失,包括TP53突变的标志物组合有助于提高检测食管鳞癌的敏感度,PBRM1、SYNE2基因突变联合淋巴结转移可作为食管鳞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疗效,为该病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及病房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后遗疼痛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采取温针灸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疼痛评分(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JOA评分),治疗后随访1个月,对比两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患者组随访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16.13%、43.33%。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维持临床疗效,减少常规药物治疗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根牙不同植入深度即刻种植手术后受植区的牙槽骨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过往即刻种植的病例38例,共44颗牙,根据种植体颈部颈缘高度分为骨下0、1、2、3 mm共4组,均从根间隔以不同的种植体植入深度植入并植骨.调取术后即刻和术后6月的锥形束CT数据,重建受植区的三维影像,测量受植区牙槽骨宽度(5个平面)、植体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瘤内多个取材位点中TP53基因突变异质性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对食管鳞癌原发肿瘤及其配对的手术切端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TP53基因第2~11号外显子突变状态,评估各病例瘤灶内4个不同位点T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在瘤内的异质性。 结果 在30例被测食管鳞癌肿瘤中,发现18例患者存在TP53基因突变,占60%(18/30)。16例为点突变,其中3例为无义突变,13例为错义突变;另2例为导致移码的缺失突变。大部分突变集中于TP53基因5~8号外显子,其中5号外显子的突变率最高,为23.3%(7/18)。在2例肿瘤中检测到第282位密码子突变(R282W),3例检测到第175位密码子突变(R175H)。观察每例肿瘤各位点突变等位基因峰高与正常等位基因峰高之比(relative intensity,RI值),发现在有点突变的16例中,12例的4个肿瘤位点的RI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其余4例瘤内各位点RI值也不一致。 结论 食管鳞癌存在较高频率的TP53基因突变,而且每例肿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瘤内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19、21号外显子突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肺腺癌手术组织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19号与21号外显子突变状态,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54例被测肺腺癌肿瘤中,发现29例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占53.7% (29/54).其中,19号外显子突变13例(24.1%),均为缺失突变;21号外显子突变病例为16例(29.6%),均为L858R点突变.高、中分化肿瘤的EGFR突变率均达60%以上,明显高于低分化肿瘤突变率44%.结论 肺腺癌存在较高频率的EGFR基因突变,在高、中分化肿瘤的突变率有高于低分化肿瘤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四妙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四妙汤组和对照组,四妙汤组给予中药加味四妙汤口服,每日1剂,连续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口服,每次7.5 mg,每日2次,连续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四妙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安全性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加味四妙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法埋线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康科住院部收治的SAP患者63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及肺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实验组予俞募配穴埋线,对照组予普通针刺,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感染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脊髓损伤(SCI)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的80例SCI后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对照组予八髎穴单纯针刺法,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时记录患者排尿日记并检查膀胱残余尿量,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漏尿次数、日单次最大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14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方面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28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2/4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髎穴烧山火针法可有效改善SCI后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62号文件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所有药品包装瓶一律停止使用天然橡胶瓶塞,这意味着在国内沿用很长时间的药品包装用天然胶塞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规MRI平扫、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 P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一2016年6月该院接收的60例疑似前列腺癌(PC)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常规MRI平扫、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并对比病理诊断结果,评价诊断准确率。结果经病理证实42例前列腺癌,其中11例B期,占26.2%;19例C期,占45.2%;7例D1期,占16.7%;5例D2期,占11.9%。所有确诊患者合并前列腺增生。其余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炎10例;确诊38例,准确率为90.5%。结论MRI平扫、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升前列腺癌确诊率,减少误诊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保障,建议临床采纳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