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卫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77-177
目的对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办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受骨折手术的9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的药物镇痛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针对性护理,术后3 d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术后3 d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出现疼痛感5例,占10.4%,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疼痛26例,占54.2%,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T1WI/WATS序列与MRCP在胆系低位梗阻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拟诊胆系梗阻36例患者均行MRCP检查及T1WI选择性水激励梯度回波成像序列,由两位有磁共振诊断经验医师分析,判断梗阻病变性质。结果:36例中,胆总管下段结石18例,胰头癌12例,胆总管癌4例,胰腺炎2例。4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0%。结论:在MRI检查中,T1加权选择性水激励梯度回波成像序列与MRCP联合应用对胆系低位梗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设为血栓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设为未血栓组.分别对比两组资料,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此外,将70例血栓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血栓组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均为影响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7%,而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损伤是导致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而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氟比洛芬酯在老年全髋置换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术后TL-6、TNF-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地佐辛组(D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患者入室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常规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电(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切皮前、手术结束前10 min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F组)1 mg/kg和地佐辛注射液(D组)0.1 mg/kg。术毕采用静脉PCA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12小时(T2)、手术结束后24小时(T3)采集外周血3 ml,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并收集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术后4 h、8 h、12 h、24 h、48 h镇痛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 h、8 h、12 h、24 h、48 h各时间点疼痛评分,F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刻两组血清TL-6、TNF-a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刻相比,A、B两组T1、T2、T3血清TL-6、TNF-a的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T1时刻,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刻,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以有效缓解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氟比洛芬酯可以有效抑制TL-6、TNF-a水平的升高,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炎性介质的产生,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肝脏病变CT增强延迟扫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病变CT增强延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单排CT对58例肝脏有病变的患者进行增强、延迟扫描,尤其对延迟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细胞癌32例,胆管细胞癌2例,肝转移瘤5例,肝血管瘤11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例,肝脓肿4例,炎性假瘤1例,肝脏腺瘤1例,肝脏结核1例,布加氏综合征1例。结论单排CT增强后延迟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80例HIE患者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按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HIE临床分度标准,轻度45例,中度23例,重度12例。出生后1h至3d内行头颅第一次CT检查,检查时间最早于生后1h,最长生后3d,治疗7d行第二次头颅CT检查。结果CT分度与临床分度符合率为90%,合并颅内出血(ICH)23例;胎头吸引助产者均合并ICH;治疗14d后头颅CT结果异常12例,均为第一次头颅CT重度或中度合并ICH者。结论HIE患者头颅CT的严重程度能较客观反映HIE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ICH,10d后第二次头颅CT结果对判断预后及确定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肾细胞癌(RCC)与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影像学分析,以期提高肾细胞癌与肾平滑肌瘤的CT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期增强CT病例47例,RAML63例,对其CT表现及鉴别特征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密度的均匀性,肿瘤的强化模式,病灶突出比及皮质掀起征4项观察指标对不典型RAML与RCC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对肿瘤密度的均匀性,肿瘤的强化模式,病灶突出比及皮质掀起征的测定,对肾细胞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周围型小肺癌一般是指瘤体直径≤2cm者称为小肺癌;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一直是影像学诊断的难题之一,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使得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诊断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小肺癌征象的显示更加清楚。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多向调节MPR对周围型小肺癌不同征象的检出及其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 对80例HIE患者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按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HIE临床分度标准,轻度45例,中度23例,重度12例.出生后1 h至3 d内行头颅第一次CT检查,检查时间最早于生后1 h,最长生后3 d,治疗7 d行第二次头颅CT检查.结果 CT分度与临床分度符合率为90%,合并颅内出血(ICH)23例;胎头吸引助产者均合并ICH;治疗14 d后头颅CT结果异常12例,均为第一次头颅CT重度或中度合并ICH者.结论 HIE患者头颅CT的严重程度能较客观反映HIE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ICH,10 d后第二次头颅CT结果对判断预后及确定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癌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检查后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CT及MRI对卵巢癌诊断差异.结果:参照术后病理结果,MRI组诊断卵巢癌的准确率91.11%较CT组80.00%明显高(P<0.05);且MRI组对卵巢癌患者病理分期准确诊断率88.89%较CT组67.78%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通过复诊及电话形式对纳入研究的90例患者进行随访显示,共78例患者存在复发及转移,而MRI组对卵巢癌患者复发转移准备诊断率及敏感度较CT组明显高(P<0.05);影像学图像分析提示MRI对卵巢癌患者病灶显示细节较CT更具优势.结论:CT、MRI在卵巢癌的诊断中各具优势,而MRI在卵巢癌分期诊断及复发转移诊断中的准确率较CT更具优势,相较CT而言,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