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我国尿路结石护理的研究热点和整体态势,以期为我国尿石症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所有尿路结石护理相关的中文期刊论文为对象,从计量学角度对文献时空分布、来源期刊、作者、关键词等进行提取,采用BICONMS 2.0、Ucinet 6.0、gCLUTO等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文献4552篇,分布在510种期刊上;发文作者7 184人,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河南等中东部地区,高产作者之间社会关系网络图呈现出稀疏连接状态;文献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微创碎石术病人各种临床护理干预的探讨上。[结论]我国护理领域尿路结石的研究尽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整体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我国学者在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构建跨机构、跨区域、大规模化研究团队,从而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采用可视穿刺针式肾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38.4±12.6)岁;憩室位于左肾7例,右肾5例,其中肾上盏憩室结石5例,肾中盏憩室结石3例,肾下盏憩室结石4例,憩室平均最大径(21.3±5.2)mm;结石平均最大径(18.3±4.2)mm。3例患者术前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术中均"一针见石"建立经皮肾通道后碎石。结果 12例患者均采用单通道,平均手术时间(54.4±23.3)min,术后住院时间(6.8±2.1)d。8例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平均血红蛋白减少(9.8±4.3)g/L。12例患者均找到憩室管并扩张,1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患者均未出现血气胸、肾周组织损伤等。术后第3天复查泌尿系平片,结石清除率达100.0%。10例患者术后4~10个月复查,8例患者憩室基本塌陷,2例憩室体积缩小达50.0%,憩室结石均无复发。结论使用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更加安全、有效,建立经皮肾通道具有成功率高、出血少、创伤小和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上升。对于恶性肿瘤早期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但生活中绝大多数肿瘤患者发现并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目前对于中晚期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策略,基因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也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基因靶向治疗的关键在于寻找特异性强的肿瘤基因,核孔蛋白88(nucleoporin 88,Nup88)基因具有很好的肿瘤组织特异性,其通过参与细胞核内外物质交流以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促进肿瘤进展。本文就目前在基础研究中有关Nup88分子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在口腔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类胚胎致死异常视觉蛋白HuR属于RNA结合蛋白Hu家族中的一员。在过去的十几年中,HuR因其转录后调控机制调节癌症相关靶mRNA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生成、侵袭、转移以及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uR的沉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本文就HuR在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希望能为临床靶向药物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视穿刺针式肾镜治疗特殊类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8月,采用F4.8铂立可视穿刺针式肾镜对46例特殊类型肾结石患者进行钬激光碎石术,其中肾盏憩室内结石8例,肾下盏结石[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IPA)30°]7例,输尿管软镜治疗失败4例,集合系统无扩张肾结石17例,儿童肾结石4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Mainz-Ⅱ)术后并发肾结石6例。结石大小1.5 cm 28例、大小1.5 cm 18例,结石平均直径(1.6±0.4)cm。位于肾下盏、中盏、上盏、肾盂合并肾盏结石分别为20、10、5和11例。术中均"一针见石"建立经皮肾手术通道后碎石。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单通道,35例F4.8可视肾镜钬激光碎石,11例较大铸型结石术中再扩至F20行钬激光或超声碎石清石术,手术时间为25~50 min,平均为(37.4±9.2)min,术后35例完全无管化、11例留置肾造瘘管或双J管,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活动性出血,3例患者出现发热,经常规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术后住院时间为(2.4±0.8)d,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91.3%(42/46)。4例有残石患者辅助予以体外冲击波碎石、物理振动及药物促进排石治疗,再随访1个月结石均排净。结论 F4.8可视穿刺针式肾镜治疗特殊类型肾结石更加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清石率高,且并发症低,近似无出血手术,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近30年以来,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作为一种微创术式已经在对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上广泛应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CNL,MPCNL)是在传统的PCNL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以较小扩张的微通道代替传统的较大的通道,并用输尿管镜以及3 F超细肾镜替代传统肾镜。较小的通道显著降低了术中大出血和肾皮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关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是当前的研究重点。近年来,丝氨酸肽酶抑制剂1(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kazal type 1,SPINK1)被证明与多种肿瘤进展相关,其与前列腺癌同样关系密切。研究SPINK1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预后评估、肿瘤复发等特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本文就SPINK1与前列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 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是一种针对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新兴疗法。此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可以在杀死前列腺癌细胞的同时,对健康组织不造成损伤。这种疗法需要将特定的光敏剂注射到血液中,然后再用激光将其激活从而摧毁前列腺的肿瘤组织。在去除了主病灶之后,对可能存在散发的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癌巢亦能予以消灭,继而大大减小了肿瘤复发的机会。由于V-PDT具有的微创,低毒不良反应等特点,患者术后可实现快速康复,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本文将近年来的V-PDT的应用进展以及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盆底肌锻炼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尿失禁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搜集关于盆底肌锻炼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9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1个月、6周和3个月)的尿失禁康复率无明显差异OR=0.85,95%CI(0.31,2.35),P=0.76,OR=0.97,95%CI(0.51,1.84),P=0.92,OR=1.18,95%CI(0.84,1.65),P=0.34;中期(6个月)、后期(12个月)的尿失禁康复率均无统计学差异OR=0.63,95%CI(0.40,1.01),P=0.06,OR=0.79,95%CI(0.45,1.39),P=0.42。结论术前盆底肌锻炼并不能提高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3个月内)、中期(6个月)或后期(12个月)的尿失禁康复率。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对于早期前列腺癌,采用阻断雄激素的去势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在治疗2~3年后大部分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晚期尤其是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随着生物技术的兴起与发展,针对恶性肿瘤的生物靶向治疗研究日趋深入和成熟,其中慢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运用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进一步提高抗肿瘤的靶向性和安全性。本文就目前在基础研究中,前列腺特异性启动子在慢病毒介导下基因靶向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