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预先应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病理实验室完成。①取6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7),模型组(n=28)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28),后两组又分为缺血6,24h两个亚组,每亚组14只。②N-乙酰半胱氨酸组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其余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6或24h后给予再灌注,1h后断头处死;假手术组不栓塞大脑中动脉,于术后1h断头处死。③应用红四氯氮唑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测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补充后6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N-乙酰半胱氨酸组较模型组脑组织损伤轻,炎性细胞浸润少。②缺血6,24hN-乙酰半胱氨酸组梗死体积百分比低于相应模型组[(8.57±2.34)%,(15.56±3.46)%;(23.66±6.34)%,(31.91±3.30)%;P<0.01]。③假手术组核转录因子κBp65主要存在于胞质,模型组明显从胞质移位于胞核,N-乙酰半胱氨酸组较模型组p65阳性细胞减少(P<0.01)。结论:①缺血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κBp65活化,从胞质转移到胞核。②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能抑制核转录因子κB活化,减少炎症反应和脑组织损伤,缩小梗死体积,在6,24h的长时间脑缺血中仍能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松岚  梁庆成  陈立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17-119,i0002
目的:观察预先应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病理实验室完成。①取6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7),模型组(n=28)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28),后两组又分为缺血6,24h两个亚组,每亚组14只。②N-乙酰半胱氨酸组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其余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6或24h后给予再灌注,1h后断头处死;假手术组不栓塞大脑中动脉,于术后1h断头处死。③应用红四氯氮唑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测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补充后6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N-乙酰半胱氨酸组较模型组脑组织损伤轻,炎性细胞浸润少。②缺血6,24hN-乙酰半胱氨酸组梗死体积百分比低于相应模型组[(8.57&;#177;2.34)%,(15.56&;#177;3.46)%;(23.66&;#177;6.34)%,(31.91&;#177;3.30)%;P〈0.01]。③假手术组核转录因子κBp65主要存在于胞质,模型组明显从胞质移位于胞核,N-乙酰半胱氨酸组较模型组p65阳性细胞减少(P〈0.01)。结论:④缺血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κBp65活化,从胞质转移到胞核。②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能抑制核转录因子κB活化,减少炎症反应和脑组织损伤,缩小梗死体积,在6,24h的长时间脑缺血中仍能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BCD3-I法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后卒中风险及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10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比较AB-CD2与ABCD3-I评分法。观察患者7天、90天内各组卒中的发生率;分析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8例TIA患者7天卒中发生率为14.8%;90天卒中率为19.4%。用ABCD3-I评分法评估7天及90天内发生梗死率,低危组中7天及90天内发生梗死率均为0%,中危组中7天及90天内发生梗死率为6.3%和10.9%,高危组中7天及90天内发生梗死率为32.4%和37.8%。7天( P7)与90天( P90)组间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ABCD2与ABCD3-I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ROC,95%CI)评估脑卒中风险,AUCROC 7天为0.74、0.84;90天为0.76、0.79。 ABCD3-I评分法曲线下面积最大。 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同侧颈内动脉狭窄率>50%、MRI加权高信号及双重TIA的比值比(odds ratio,OR,95%CI),比值比7天内分别是6.11、5.63、1.67,90天内分别是5.74、3.45、1.12。同侧颈内动脉狭窄率>50%( P同侧颈内动脉狭窄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PDWI)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判断TIA后早期卒中风险ABCD3-I评分法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同侧颈内动脉狭窄率>50%,磁共振弥散加权高信号是TIA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核转录因子κB活化后促进许多靶基因表达,参与免疫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发育。核转录因子κB可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被激活,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12与核转录因子κB和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文章,检索词“NF-kappaB,brain injury,cytokin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文章主题的随机对照实验,不排除是否为盲法研究,无论临床和基础研究全部纳入,排除综述。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篇关于“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篇文章系重复实验。资料综合:23篇文章从基因和分子水平对核转录因子κB的生物学特点和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核转录因子κB可在多种神经系统损伤中被激活,如脑损伤、脑梗死、脑炎、阿尔茨海默病等。它对于神经疾病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又可通过诱导抗凋亡蛋白表达而阻止细胞凋亡,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可能既参与毒性作用,又参与神经细胞保护机制。结论: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紧密,通过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可望为脑缺血、脑炎、神经变性等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背景:核因子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激活后能促进许多靶基因转录。目的:研究核因子κB在局部脑缺血及再灌注中的表达及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4-01/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er大鼠99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11只,生理盐水对照组44只,N-乙酰半胱氨酸组44只。方法:3组大鼠采用Longa等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头端加热成0.26mm直径的光滑圆球的尼龙线经颈总动脉近分叉处切口插入,扎紧颈总动脉备线,打开颈内动脉上的微动脉夹,尼龙线进入颈内动脉,N-乙酰半胱氨酸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插入长度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部计约(18.5±0.5)mm,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假手术组插入深度<15mm,大脑中动脉血供正常。N-乙酰半胱氨酸组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缺血前30min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对照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于缺血6,24h,缺血6,24h再灌注1h时间点将大鼠断颈处死,每次11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组织核因子κB的表达情况,红四氯氮唑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核因子κBp65结合活性,凋亡细胞。结果:纳入动物99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6h及24h再灌注1hN-乙酰半胱氨酸组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8.39±2.54)%,(24.54±6.02)%,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5.50±4.18)%,(32.22±3.99)%。缺血24h各组较缺血6h各组梗死灶增大,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②缺血及再灌注后核因子κBp65明显从胞质转移到胞核。缺血6h及24h再灌注N-乙酰半胱氨酸组p65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462±0.022)%,(0.452±0.015)%,与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0.563±0.028)%,(0.554±0.013)%]比较表达减少(P<0.01)。③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较生理盐水预处理凋亡细胞减少。结论:局灶脑缺血及再灌注能使核因子κBp65活化,参与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p65表达,减轻神经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大鼠脑梗死后Nogo-A、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OMgp)和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AG)蛋白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移植组,各组再分为3d、7d、14d和21d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移植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1ml,溶剂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ogo-A、OMgp和MAG的表达水平。结果移植组7、14和21d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移植组术后3、14和21d Nogo-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移植组7、14和21d OMgp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移植组术后3、7、14和21d MAG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与下调Nogo-A、OMgp和MAG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BMSCs移植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及Nogo-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静脉移植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及对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移植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移植组自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溶剂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造模成功后第3、7、14和21 d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其恢复状况;RT-PCR法检测Nogo-A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ogo-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移植组第7、14和21 d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移植组第3、14和21 d脑组织损伤区周边组织中Nogo-AmRNA表达水平和Nogo-A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ogo-A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经静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缺血大鼠脑组织的分布、改善神经功能的情况及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MSCs后,用绿色荧光染料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记,静脉途径移植给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的SD大鼠,观察各组的神经功能,观察MSCs在脑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背景:核因子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激活后能促进许多靶基因转录。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在局部脑缺血及再灌注中的表达及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的影响。 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 材料:实验于2004-01/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er大鼠99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11只,生理盐水对照组44只,N-乙酰半胱氨酸组44只。 方法:3组大鼠采用Longa等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头端加热成0.26mm直径的光滑圆球的尼龙线经颈总动脉近分叉处切口插入,扎紧颈总动脉备线,打开颈内动脉上的微动脉夹,尼龙线进入颈内动脉,N-乙酰半胱氨酸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插入长度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部计约(18.5&;#177;0.5)mm,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假手术组插入深度〈15mm,大脑中动脉血供正常。N-乙酰半胱氨酸组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缺血前30min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对照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于缺血6,24h,缺血6,24h再灌注1h时间点将大鼠断颈处死,每次11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组织核因子KB的表达情况,红四氯氮唑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核因子κB p65结合活性,凋亡细胞。 结果:纳入动物99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6h及24h再灌注1h N-乙酰半胱氨酸组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8.39&;#177;2.54)%.(24.54&;#177;6.02)%,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5.50&;#177;4.18)%,(32.22&;#177;3.99)%。缺血24h各组较缺血6h各组梗死灶增大,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②缺血及再灌注后核因子κB p65明显从胞质转移到胞核。缺血6h及24h再灌注N-乙酰半胱氨酸组p65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462&;#177;0.022)%,(0.452&;#177;0.015)%,与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0.563&;#177;0.028)%,(0.554&;#177;0.013)%]比较表达减少(P〈0.01)。③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较生理盐水预处理凋亡细胞减少。 结论:局灶脑缺血及再灌注能使核因子κB p65活化,参与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p65表达,减轻神经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核转录因子κB活化后促进许多靶基因表达,参与免疫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发育。核转录因子κB可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被激活,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12与核转录因子κB和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文章,检索词“NF-kappaB,braininjury,cytokin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文章主题的随机对照实验,不排除是否为盲法研究,无论临床和基础研究全部纳入,排除综述。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篇关于“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篇文章系重复实验。资料综合:23篇文章从基因和分子水平对核转录因子κB的生物学特点和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核转录因子κB可在多种神经系统损伤中被激活,如脑损伤、脑梗死、脑炎、阿尔茨海默病等。它对于神经疾病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又可通过诱导抗凋亡蛋白表达而阻止细胞凋亡,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可能既参与毒性作用,又参与神经细胞保护机制。结论: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紧密,通过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可望为脑缺血、脑炎、神经变性等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