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小学生营养状况环境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珠海市城区两所小学的全部3275名1~6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营养知识、运动情况、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等与儿童营养有关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分析。2791份有效答卷中,小学生和其家长有一定的营养知识,但是不够全面和具体,其中选购食品观念错误率分别是45.9%和31.7%。小学生中有93.8%吃早餐,50.3%的小学生每天喝牛奶,但63.1%有吃零食的习惯;42.9%学生睡眠少于9个小时,58.9%不午睡;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现象普遍,13.2%小学生每日超过2小时,业余时间,平均每周体育锻炼3次以上有37.97%,许多学生关心自己的体重问题。提示我们,从家长和学校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对学生正确营养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持运动,减轻精神压力,注意始于青少年时期的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珠海市职业高中学生人际间暴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高中学生人际间暴力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校园暴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86名珠海市职业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学生在12个月内,有286人遭受人际间暴力,总发生率为48.81%,其中语言暴力占44.82%,躯体暴力占38.22%,性暴力占16.96%。年龄相仿的同校男生是主要的施暴者,其次为教职工;校外是主要的施暴场所,其次是校内;最主要的施暴原因是无缘无故即兴所为,其次与恋爱有关;暴力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从无到身心健康严重受损均存在。报复是主要的应对方式。同学是主要的倾诉对象。男生、学习差、本地户口、家庭结构不完整、激惹他人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珠海市职业高中学生人际间暴力问题严重,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珠海市户籍人群肺癌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肺癌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资料,分析珠海市户籍人群肺癌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4~2005年间珠海市成人平均肺癌死亡率为25.3/10万,标准化率为30.3/10万,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男性和女性标准化率分别为40.1/10万和19.2/10万,男性高于女性(u=7.23,P〈0.01);平均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增加明显,且多为老年男性;香洲、斗门、金湾3个区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30.5/10万、31.1/10万和27.3/10万,不同地区间肺癌死亡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是威胁珠海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病死率将呈持续增长趋势;应针对肺癌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控烟、改善环境等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珠海市人群自杀死亡流行特征及自杀模式,为自杀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应用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资料,描述珠海市人群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4-2005年间珠海市户籍人群平均自杀死亡率为10.32/10万,标准化率为10.78/10万,是继交通事故之后的第2位伤害死亡原因;其中男性和女性、农村和城市的标准化率分别为13.91/10万、7.01/10万、13.50/10万、6.32/10万,男性高于女性(u=4.11,P0.01),农村高于城市(u=4.59,P0.01);2年平均自杀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增加明显,且多为老年男性;自杀方式以自缢和服毒居多,占所有自杀死亡的77.20%.结论 珠海市户籍人群平均自杀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自杀模式既具有中国人群的自杀模式特征,农村高于城市,且主要为自缢和服毒;又具有国外自杀模式特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多发生在老年男性人群.预防控制重点为农村地区和老年人群,主要措施为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和农药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珠海市急诊钝器伤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伤害的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凡因有意或者无意导致身体受钝器伤且首次就诊于所监测医院急诊室的患者均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接诊医护人员亲自询问调查对象,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格。结果共调查2569名受钝器伤的患者,男女性别比为4.18∶1。全市钝器伤中故意(攻击)及非故意的分别占钝器伤总人数的38.9%、59.9%,钝器伤的发生以15~29岁年龄段最高,占钝器伤总数的49.2%。职业以工人(66.0%)、学生(10.9%)为主;工作场所(47.6%)、公路或街道(25.7%)为钝器伤的好发地点;时间多发生于晚上。结论珠海市钝器伤的预防重点人群是工人,加强职业伤害的预防工作刻不容缓,故意(攻击)的钝器伤情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珠海市青少年吸烟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珠海市青少年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卫生部提供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中国问卷》,对珠海市25所中学初二至高一年级的学生248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尝试过吸烟(包括只吸1口)的学生占29.4%,其中男生为42.0%,女生为14.6%,差异有显著性;第一次吸烟时年龄小于12岁的学生占49.7%;吸烟的学生中62.9%的香烟来自于商店或烟摊,84.9%的学生能从商店或烟摊买到香烟;父母都吸烟或其中一人吸烟的高达65.5%,父母吸烟的子女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父母不吸烟的子女,差异有显著性(X^2=21.576,P〈0.01);44.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组织过控烟活动;96.2%的学生对吸烟有害健康有正确的认识,但呈现出知识、信念、行为的分离。结论 珠海市青少年尝试吸烟现象较为普遍,父母吸烟对子女吸烟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应在家庭、学校、社区形成良好的控烟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珠海市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ies,RTIs)发生的时间序列模型,了解RTIs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对2004-2016年珠海市3家哨点监测医院RTIs病例发生时间进行描述性分析。以2004-2015年RTIs按发生年、月份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以2016年资料进行验证;同时按RTIs发生星期、时点(24 h)建立ARIMA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2004-2016年共监测到70 813例RTIs。1-2月份 RTIs较少,7月达高峰;星期一、六和日RTIs发生数量较多;18-21点RTIs呈现最高峰,7-9点、0-2点分别呈现次高峰。构建得到RTIs发生人数按年、月份的ARIMA(0,1,1)模型(Ljung-Box检验Q=16.586,P=0.413),预测2016年RTIs人数,预测值与实际观测结果较相符;随着预测时间延长,CI范围扩大。对RTIs发生星期及时点序列分析建模为ARIMA(1,0,0)(Ljung-Box检验Q=13.283,P=0.652),观测值与拟合值基本相符。结论 2004-2016年珠海市RTIs流行状态具有一定时间变化规律,ARIMA模型适合进行RTIs发生时间趋势拟合并进行短期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珠海市基于哨点监测医院的交通伤害流行特征,为交通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0年珠海市3家综合医院伤害住院病例资料17 254例,对交通伤害构成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间交通伤害住院病例5393例,占全部伤害病例的31.3%,居各种伤害原因的首位;摩托车、行人、脚踏车、乘客和其他交通伤害原因构成比分别为42.3%、25.5%、18.8%、4.9%和8.5%,摩托车为首位交通伤害原因。男女性别比为2.14∶1;10~59岁年龄组为交通伤害高发人群,占交通伤害病例的87.0%;交通伤害病例以商业服务人员、农渔业人员和运输人员为主,分别占31.4%、16.1%和12.7%。发生交通伤害地区以农村地区最多(58.7%)。7—11月交通伤害平均病例数531.6例,高于其他月份(F=4493.0,P<0.05)。结论交通伤害是珠海市伤害病例的主要类型,以农村地区男性青壮年、商业服务人员和骑摩托车人员为高发人群,行人和骑脚踏车是交通伤害的弱势群体,应针对珠海市交通伤害的类型和分布特征开展伤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珠海市居民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珠海市3个区6个镇(街道)15个社区(村)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居民在2010年1月1日至9月30日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漏报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珠海市2010年1-9月的传染病漏报率为48.9%(46/94),漏报率最高为流行性腮腺炎,漏报率为100.0%(6/6)。漏报病例中男、女性各23例,不同年龄组间传染病漏报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间传染病漏报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学生的漏报率最高为70.0%(14/20)。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漏报率最高为90.9%(30/33)。结论珠海市2010年传染病漏报现象较为严重,应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加强临床医生的传染病诊断、报告培训,提高传染病发现、诊断、报告水平,减少漏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011-2016年珠海市户籍居民交通伤害死亡原因及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交通伤害相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1-2016年珠海市户籍居民交通伤害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PYLL率等指标。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1 - 2016年珠海市户籍居民交通伤害死亡率为6.58/10万,其中男性10.48/10万,女性2.53/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 = 156.78,P<0.01);交通伤害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在6年间总体均下降,从7.97/10万(7.57/10万)下降至4.82/10万(4.13/10万)。交通伤害死亡人群以骑摩托车者、行人、骑自行车者为主,占交通伤害总死因的85.39%;交通伤害死亡年龄分布主要在20~59岁的青年和中年人群,占所有年龄死亡65.66%。2011 - 2016年珠海市户籍居民去除交通伤害后人均寿命增加0.21岁,总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5 894.63人年,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36.88人年;2011 - 2016年,珠海市户籍居民因交通伤害造成的PYLL和PYLLR总体呈下降趋势,PYLL下降39.03%,PYLLR下降43.81%。结论 交通伤害已成为珠海市户籍居民伤害的主要死因,2011 - 2016年珠海市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和PYLLR均下降,男性交通伤害疾病负担远高于女性,应重点加强对青壮年男性的交通伤害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