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方法,为规范新护士岗位培训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将2011年的76名新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新护士带教方法进行理论授课、操作考核、临床跟班;2012年的102名新护士设为实验组,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方法,即成立研究小组,制定培训方案,实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准入考核、上岗跟踪等系列培训管理模块。结果实行岗位准入管理后,两组新护士独立上岗时间、理论操作成绩、护士执业能力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实现了按岗位需求抓好培训,按岗位胜任落实准入资格,有利于新护士岗位工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胜任力理论引入"订单式"(实习、就业一体化招生)护生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护理部2012届"订单式"招收的48名护生为研究组,运用胜任力理论和医院科室二级管理培训的方法,通过需求分析,确定目标、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课程并完成临床带教;2011届护生45名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带教。对两组护生执业考试通过率和应聘后独立上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与应聘后独立上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胜任力理论引入"订单式"护生培训工作,可以提高护生在能力、技能、内在特质等方面的胜任力,使其快速胜任护理工作,对其迅速成为合格的临床护士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边亚滨  杨华珠  徐海红 《护理研究》2014,(12):4469-447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的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制定、效果检验等,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教学管理综合质量、教师综合素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教学培训质量、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完善了临床护理教师资格准入考核制度,建立了“五位一体,突显教学特色”的考核模式,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边亚滨  杨华珠  徐海红 《护理研究》2014,(35):4469-447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的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制定、效果检验等,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教学管理综合质量、教师综合素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教学培训质量、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完善了临床护理教师资格准入考核制度,建立了"五位一体,突显教学特色"的考核模式,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杨华珠 《当代护士》2014,(4):159-160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在抢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1年本院新聘用的78名护士在抢救技能培训中采用体验式培训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培训前及培训后1个月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比较培训前后新进护士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结果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后,培训后新进护士各方面综合素质均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验式教学法不仅可以使新进护士给予患者更好的照顾,同时还提高了新进护士实践、创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医院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训练的全程教学模式。方法以2011届45名护生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带教方法,2012届48名“订单式”护生为研究组,通过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现状分析,依托院长基金课题支持,开展教学改革,实行以执业考试训练为基础的全程教学模式。比较两届护生当年参加全国执业考试通过率和独立上岗时间。结果护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对照组为91.11%,研究组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23,P〈0.01)。护生应聘后独立上岗时间对照组为(11.00±0.87)周,研究组为(10.00±0.5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P〈0.01)。结论结合护生毕业当年即可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新形势,实习中全程教学与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临床实践双接轨,适应了医疗工作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体现了教学工作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医院临床新护士核心能力现状,比较不同培养模式的新护士核心能力,为制定针对性培训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订单式”新护士培养模式,实行实习、就业一体招生,实习及应聘后采取“无缝隙”衔接,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2013年已注册的104名新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新护士核心能力总分(158.40±25.95)分;“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新护士在核心能力7个维度: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得分分别为(27.81±3.72),(26.37±2.96),(29.84±3.18),(26.05±5.47),(26.27±3.22),(17.57±2.34),(20.43±3.14)分,均高于非“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新护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07,5.530,3.782,4.531,3.912,2.195,4.053;P<0.05)。结论医院应加大“订单式”护生培养比例,推进院校与医院之间的有效衔接,拓宽医院人才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构建一套新护士岗位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头脑风暴法初步构建新护士岗位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2轮专家咨询和论证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应答率均95%,专家权威程度系数(Cr)=0.89,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1,0.19,0.21(均P0.01)。最终形成的新护士岗位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职业态度、职业职责、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适应、职业教育7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098,0.126,0.177,0.216,0.145,0.119,0.119,17个二级指标权重为0.123~0.666。[结论]在岗位胜任力的理论框架指导下,构建新护士岗位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新护士的培训与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专家咨询代表性和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