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对基层高血压患者控制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广州参与研究的三级医院及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初诊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2 383例,患者入组后随机分为综合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按照高血压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及根据血压情况作出调整。综合管理组: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合作,运用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治疗高血压患者,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在严格控制血压的同时,尽可能地干预危险因素,并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危险因素控制及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随访12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综合管理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管理组血压控制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而且收缩压、舒张压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管理组吸烟、饮酒患者比例显著下降、基本身体指标(体质量指数、腰围)显著降低、血脂代谢紊乱情况改善、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患者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管理组随访期间发生包括脑卒中、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等并发症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vs. 9.4%,P0.001)。结论应用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对基层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和干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初次发生STEMI并在起病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352例,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三组:正常血糖组(SG7.0 mmol/L)114例;血糖升高组(7.0 mmol/L≤SG≤11.1 mmol/L)128例;高血糖(SHG)组(SG11.1 mmol/L)110例。比较三组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指标包括术后2 h ST段回落(STR),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PCI后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正常血糖组、血糖升高组、SHG组三组患者随血糖水平升高,术后2h STR良好比例(71.9%vs.53.9%vs.44.5%)及TMPG2-3级比例(70.2%vs.54.7%vs.46.4%),均逐渐降低(P均0.05),术后CK-MB峰值逐渐升高(189.2±78.9mmol/L vs.214.6±80.1mmol/L vs.246.5±79.2mmol/L,P0.01)且术后7~10天LVEF明显降低,以高血糖组降低最明显[(52.7±7.2)%vs.(50.8±6.7)%vs.(49.1±5.5)%,P0.01]。PCI后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三组患者累积无MACEs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5%vs.85.9%vs.77.3%,Logrank=7.173,P=0.028),在校正了年龄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HG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MACE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SHG组患者较正常血糖组患者术后发生MACEs的风险增加3.546倍(RR=3.546,P0.01)。结论 STEMI患者并发SHG会导致直接PC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水平降低,致使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依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的三分位间距将12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低BPV组、中BPV组和高BPV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IMT和颈动脉斑块,同时检测血浆hs-CRP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结果:高BPV组hs-CRP水平和IMT较低BPV组增加[hs-CRP:(3.78±3.63)mg/L∶(2.24±1.92)mg/L;IMT:(1.01±0.16)mm∶(0.91±0.17)mm;均P<0.05]。24h血压不达标亚组IMT较达标亚组明显增加[(1.00±0.19)mm∶(0.93±0.16)mm,P<0.05],而hs-CRP和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T增厚者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大于IMT正常组[(11.13±4.19)mmHg(1mmHg=0.133kPa)∶(9.69±3.24)mmHg,P<0.05]。IMT与24h平均收缩压(mSBP)、白天mSBP、夜间mSBP、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及LDL呈正相关(r分别为0.218、0.211、0.210、0.176、0.191、0.26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MT与24hmSBP及LDL有关。结论:高血压患者BPV与颈动脉IMT及hs-CR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iury,MIRI)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STEMI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58例,随机(随机数字法)按PCI术前是否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76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PCI术中MIRI发生情况、术后的心肌灌注水平、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以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脉造影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罗非班组患者术中的MIR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84%vs.26.83%,P<0.05),而在反映术后心肌灌注水平及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包括校正TIMI帧计数、术后2 h ST段回落、CK-MB峰值、峰值时间,以及术后30 d内MACE发生率等方面,替罗非班组均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接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是MIR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子.结论 对于STEMI患者,直接PCI术前静脉使用替罗非班能显著降低术中MIRI的发生率,减轻心肌损伤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循环 microRNA-21(miRNA-21)相对表达量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 CAD 患者100例,根据 IVUS检查患者冠脉内是否具有不稳定斑块分为稳定斑块组(SP 组)45例、不稳定斑块组(UP 组)55例,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对照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qRT-PCR)测定入选病例空腹静脉血浆 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血浆 miRNA-21水平与 CAD 患者不稳定斑块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浆 miRNA-2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0.87±0.10) vs.(0.78±0.11) vs.(0.67±0.08),P <0.05],将 CAD 患者血浆 miRNA-21水平与患者是否存在不稳定斑块做出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血浆 miRNA-21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95%CI:0.797~0.940)。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浆 miRNA-21是 CAD 患者存在不稳定斑块的独立预测因子(P <0.05)。结论血浆miRNA-21水平升高预示 CAD 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的不稳定状态,是预测 CAD 患者存在不稳定斑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势大鼠血管组织Notch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对血管钙化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45只接受卵巢去势手术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钙化模型组、雌激素干预组,每组15只,血管钙化模型组和雌激素干预组采用肌内注射维生素D_3和尼古丁灌胃诱导建立血管钙化模型,雌激素干预组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40μg/kg进行干预,1次/d,连续8周;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干预处理。8周后,对3组大鼠主动脉进行Von Kossa染色,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3组大鼠主动脉Notch1和Jagged1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比色法测定主动脉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及钙水平。结果血管钙化模型组主动脉Notch1、Jagged1mRNA相对表达量(0.896±0.010、0.822±0.011)、ALP活性[(189.60±22.74)u/(mg·pro)]及钙水平[(71.28±7.66)μmol/g]均高于雌激素干预组[0.671±0.009、0.646±0.010、(130.48±20.33)u/(mg·pro)、(53.39±6.78)μmol/g]和对照组[0.423±0.008、0.479±0.009、(58.40±16.18)u/(mg·pro)、(20.56±4.87)μmol/g](P0.05),雌激素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充雌激素能抑制维生素D_3和尼古丁诱导的卵巢去势大鼠血管钙化,雌激素干预Notch1信号通路表达可能是影响血管钙化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探讨OSAS 与ACS 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 年6 月至2010 年6 月在我院住院的ACS 患者346 例,应用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监测.以呼吸紊乱指数(AHI)≥5 作为界限,共有86 例诊断为OSAS.将ACS 患者分为Non-OSAS 组260 例和OSAS 组86例.检测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及纤溶功能指标,并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PCI 术后长期随访,记录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与Non-OSAS 组相比,OSAS 组ACS 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升高,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升高,并且冠脉病变更为严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发现,随访15 个月,两组患者累积无MACE 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6%比92.3%,Log rAnk 6.724,P=0.01).结论 合并OSAS 的ACS 患者伴有更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纤溶功能紊乱,导致冠脉病变更为严重并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Tei指数指导优化房室延迟(AVD)对置入双腔起搏器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拟首次置入双腔起搏器且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优化AVD组(82例)。对照组患者置入的起搏器按厂家初始设定的AVD进行工作,优化AVD组患者术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Tei指数指导优化AVD。置入起搏器12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min步行距离测试、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记录随访期间患者死亡、急性肺水肿、心功能恶化入院、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作)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优化AVD组患者AVD优化后左心室充盈时间(LVFT)、左心室输出量(LVCO)较优化前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3.74±7.57)msvs(342.57±5.34)ms,t=-5.510,P<0.05;(3.09±0.21)L/minvs(2.99±0.19)L/min,t=-2.936,P<0.05]。置入起搏器12个月后,优化AVD组心力衰竭患者6min步行距离、LVF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面积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2.09±27.01)mvs(336.71±20.92)m,t=-6.676,P<0.01;(362.76±6.47)msvs(342.63±4.42)ms,t=-10.650,P<0.01;(48.09±2.49)%vs(46.35±2.16)%,t=-4.754,P<0.01;(1.36±0.26)cm2vs(1.52±0.35)cm2,t=3.434,P<0.05;(108.40±7.40)分vs(102.80±5.80)分,t=-5.291,P<0.01]。优化AVD组患者累积无MACE生存率为90.2%(74/82),对照组患者为77.5%(6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P=0.031)。结论应用Tei指数指导优化AVD能减轻置入双腔起搏器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2005—2007年因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29例患者。入选患者急诊冠脉造影证实合并2支或2支以上冠状动脉主支血管病变并接受直接PCI(pPCI)治疗。根据PCI术后30d的随访结果分成2组,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组与无主要心血管事件组。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测定PAI-1水平,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HDL—C水平,并分析HDL—C、PAI-1与STEMI患者近期预后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发生心血管事件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组[(0.87±0.15)mmol/L比(1.14±0.24)mmol/L,P〈0.01],而PAI-1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62.84±20.65)U/ml比L(43.67±19.15)U/m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DL—C水平(P〈0.01)和PAI-1水平(P=0.013)与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直接PCI后30d内MACE的发生独立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发生MACE患者血浆HDL—C水平与PAI-1水平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r=-0.344,P〈0.05)。结论血浆HDL—C、PAI-1水平的高低影响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直接PCI后的近期预后,HDL—C的促纤溶作用可能是影响预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与冠状动脉血流受损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122例因患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并施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病人进行分析,以入院血糖≥7.8 mmol/L(140 mg/dL)作为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比较有或无应激性高血糖两组病人的冠脉血流TIMI分级情况.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PCI术前梗死血管血流TIMI 3级的患者与正常血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5.0%vs16.1%,P<0.05),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冠脉血流受损明显相关.结论:高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前冠脉血流受损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