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苦参碱(Mat)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ACC-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用不同质量浓度Mat溶液对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进行处理。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来测定不同质量浓度Mat溶液对ACC-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经Mat处理后,ACC-M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结论Mat对ACC-M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其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2 4岁。因 2 2松动 ,妨碍进食来诊。病史 :患者 4年前 ,不慎摔倒 ,导致 2 1、2 2、部分脱位 ,复位后钢丝夹板固定 (治疗时间不详 ) ,自述未作根管治疗。检查 :2 2牙冠完整 ,无龋损 ,舌面有一畸形舌侧尖 ,患者四环素牙 2度 ,松动Ⅲ° ,叩痛不明显 ,牙周无充血 ,肿胀。 2 1松动Ⅰ°。拍摄X线片示 :2 2、2 1牙根外形呈蚕食状 ,根管模糊 ,硬板消失。 2 1牙根颈部吸收最为明显 ,超过根横径的 1/2。诊断 :2 2牙外吸收导致根折。处理 :局麻下拔除 2 2 ,见 2 2根颈部横行折断 ,断面陈旧且不规则。患者要求对 2 1观察一段后再行处理。牙外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1,ANG-1)、内抑制素(endostatin,END)在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中的表达及与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2-07~2006-12存档的38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ANG-1及END的表达,并对染色图像进行计算机图文定量分析;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4.0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ANG-1在淋巴管畸形中呈现高表达(P<0.05),END在淋巴管畸形中呈现低表达(P<0.05);而在大囊型及微囊型淋巴管畸形中ANG-1及END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NG-1及END与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发生有明显关系,但与淋巴管畸形的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舌鳞癌组织中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蛋白的表达,分析推断VEGF-D在舌鳞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69例舌鳞癌组织中VEGF-D蛋白的表达.结果 69例舌鳞癌中30例VEGF-D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3.4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VEGF-D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舌鳞癌患者组(P<0.05).结论 VEGF-D表达升高与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ACC-M细胞,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苦参碱进行干预,采用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间接免疫荧光定量检测等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myc与p53蛋白表达。结果经苦参碱处理后的ACC-M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细胞周期明显阻滞;其PCNA与c-myc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而p53蛋白表达则明显上升。结论苦参碱对ACC-M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机制为调控PCNA、c-myc及p53蛋白表达;此为临床治疗SACC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系,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黏附试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研究苦参碱注射液及其不同浓度对ACC-M细胞黏附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苦参碱注射液浓度在0.25、0.50、0.75、1.00 mg/mL时,对ACC-M细胞均有一定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不同浓度苦参碱注射液处理ACC-M细胞24h后,其体外黏附和侵袭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经苦参碱(0.75 mg/mL)作用后,ACC-M细胞的E钙黏素(E-cad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可以抑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降低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舌鳞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微淋巴管密度在预测舌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69例舌鳞癌中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肿瘤LMVD,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舌鳞癌中微淋巴管密度为33.24±0.09,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微淋巴管密度(6.23±0.23)(P〈0.01);淋巴结转移组微淋巴管密度为38.15±0.35.明显高于非转移组(27.56±0.05)(P〈0.05)。结论LMVD密度与舌鳞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其中舌鳞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对预测其淋巴结转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