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面瘫操联合电针治疗 Bell's 面瘫的疗效。方法将 Bell’s 面瘫者4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高压氧、面瘫操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 vs 76.2%);观察组治疗后的面部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7.8±2.1 vs 30.2±3.8),均 P ﹤0.05。结论电针、面瘫操和高压氧等中西医手段治疗 Bell's 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渐进式抗阻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下肢伸肌(股四头肌)训练的疗效.方法 8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徒手肌力评定及表面肌电图的肌电积分值(iEMG)和均方根振幅(RMS)分析股四头肌的肌力和表面肌电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下肢伸肌肌力改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为63.8%(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下肢伸肌平均iEMG和RM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渐进式抗阻训练系统能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偏瘫下肢伸肌肌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渐进式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渐进式抗阻训练,对照组则采用股四头肌训练仪进行辅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及渐进式抗阻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靳三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配至治疗组(靳三针联合肌内效贴组),对照组(肌内效贴组),治疗前及治疗1d后、5d后、10d后,采用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对两组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10d后,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d、5d、10d后两组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1d后两组间比较疗效相当(P0.05),治疗5d、10d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比较,靳三针联合肌内效贴组与单纯肌内效贴组对于改善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方面与治疗前比较,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对于改善患者八个维度方面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改善患者颈部疼痛方面近期疗效与单纯肌内效贴组相当,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肌内效贴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双上肢悬吊训练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4例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运动疗法、作业治疗和对应的针灸与物理因子治疗,治疗组在针灸和物理因子治疗的前提下增加双上肢悬吊治疗(SET),观察两组分别在治疗15 d后与30 d后的Fugl-meyer(FMA)上肢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半脱位的程度。结果 对照组治疗15 d和30 d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7.32±1.68)分、(9.58±2.58)分,治疗组治疗15 d和30 d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10.21±2.21)分、(17.33±3.67)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0 d后治疗组患者肩部疼痛明显缓解,并且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双上肢SET悬吊训练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上肢功能、疼痛以及改善半脱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围刺配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uper Lizer HA-550)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围刺配合超激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并评价综合治疗效果。结果电针围刺配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有效率为94.7%,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4.2%,同时,治疗组的止痛、止疱及结痂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电针围刺配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并能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促进疱疹愈合结痂,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将64例颞颌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足下垂助行仪结合活动平板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步态中的作用。方法:把90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平板组、助行仪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时,联合组接受足下垂助行仪结合活动平板训练,平板组进行活动平板训练,助行仪组进行足下垂助行仪训练,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后分别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测量步速、左右步长差和最大主动踝背屈角度等,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胫前肌最大主动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用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步行功能分级分别评价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步速、左右步长差、最大主动足背屈角度、步行功能分级、下肢FMA评分、胫前肌iEMG值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平板组和助行仪组(均P<0.001)。结论:足下垂助行仪结合活动平板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步态和偏瘫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