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徐奕鹏  侯甜  曲源  张虹  李金贤 《中国康复》2023,38(11):664-669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行走模式的单关节与双关节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其脑部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4例,按肌群刺激方式随机分为诱发踝、膝双关节活动肌群的双关节组及仅诱发踝关节肌群活动的单关节组,每组42例。双关节组患者接受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仪的四通道治疗模式,单关节组患者接受同一FES治疗仪的双通道治疗模式共3周。评估2组患者治疗1周、2周及3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3周后DTI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周、2周、3周后,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双关节组患者上述评分高于单关节组(均P<0.05);治疗2周、3周后双关节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高于单关节组患者(均P<0.05);治疗3周后,2组患者各向异性分数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发生心房颤动(AF)的可能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到2021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417例。为研究GERD患者中AF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 回归逐步法筛选有意义自变量,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进行进一步分析。 结果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9岁,其中男性占54.8%,14.2%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32.5%合并高血压,12.1%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入组的患者中共有合并 AF患者54例。通过logistic 回归进行单因素变量筛选。控制已知的AF的混杂因素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结果提示年龄(OR=1.06,95%CI:1.04~1.09)、血清谷草转氨酶(OR=1.004,95%CI:1.001~1.005)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OR=1.001,95%CI:1.000~1.003)是 GERD患者发生AF的危险因素。 结论本研究提示高龄、谷草转氨酶 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可能是GERD 患者发生 AF 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金贤  徐新娟 《心脏杂志》2007,19(3):354-356
近年来在高血压病临床研究中,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高血压与脑卒中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基因T2238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ANP基因T2238C多态性,其中汉族高血压组205例,对照组260例;哈萨克族高血压组218例,对照组232例。结果: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ANP基因T2238C多态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高血压组分别为0.04,0.72,0.24;0.02,0.48,0.50;对照组分别为0.01,0.75,0.24;0.03,0.53,0.44。C及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血压组分别为0.40,0.60;0.26,0.74;对照组分别为0.39,0.61;0.29,0.71。ANP基因T2238C多态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汉族高血压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及T等位基因分布在2个民族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CC+TC基因型收缩压高于TT基因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汉族人群中携带CC+TC基因型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48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病人的原因、科室分布、病种构成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所有病人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种构成中以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列前3住;科室分布以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为主,会诊后的治疗有效率为93.2%.结论 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非常重要且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短波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8例膝关节OA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2例,均给予短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评定膝关节疼痛程度及功能。 结果治疗30 d后,2组患者的LKSS、NP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膝关节OA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李金贤  莫煊  马瑞 《新疆医学》2012,42(10):33-3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症的患者治疗作用。方法:3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假刺激+抗抑郁药物组;重复经颅磁刺激+抗抑郁药物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4周,每周5次,10天为一疗程。结果: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患者的HDRS和BDI在治疗1周末(t=-8.58和8.52,P<0.05),2周末(t=4.28和5.09,P<0.05),4周末(t=5.22和7.94,P<0.05)较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rTMS+抗抑郁剂用于首发抑郁症患者可加快起效速度,从而增加此类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聚氨酯粘结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粘结材料,研究表明其对多种材料有很强的粘结力,但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情况研究甚少.目的:评价聚氨酯粘结剂对瓷-牙本质粘结强度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无龋坏青年人前磨牙制备牙本质粘结面,铸造直径为3 mm、高为3 mm的圆柱状瓷块48个,分别选用聚氨酯、Variolink Ⅱ、Panavia F粘结剂将瓷块粘固于牙本质粘结面上,每组制成8个试样37℃水储24h后直接进行剪切测试,另8个试样进行500次的冷热循环后再进行剪切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粘结面形态.结果与结论:冷热循环前聚氨酯组粘结强度最大,Variolink Ⅱ组次之,Panavia F组最小.冷热循环后聚氨酯组粘结强度仍是最大,Variolink Ⅱ组次之,Panavia F组最小.与冷热循环前相比,冷热循环后3组粘结强度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医用聚氨酯粘结剂与牙本质的界面无明显的树脂突,其他2组树脂粘结剂的粘结界面观察到了树脂突结构.结果提示医用聚氨酯粘结剂的粘结强度大于以自酸蚀和全酸蚀技术为基础的树脂粘固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关系。方法选择住我院的111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和91例高血压非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均行头颅CT或MRI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脂等指标。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载脂蛋白A(apoA)降低与高血压患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有关(P<0.05)。高血压病程越长的患者越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阳性动脉数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高(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的颈动脉内径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窄(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颈动脉脉冲指数、阻力指数明显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高(P<0.05)。结论收缩压升高、apoA降低、高血压病程延长、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与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84例,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采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比较2组患儿训练前后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析其康复效果。 结果训练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患侧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的分级评分分别为(2.31±0.85、2.28±0.91),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为[(16.84±5.25)°、(17.02±5.32)°],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的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分为[(34.96±6.47)、(35.12±6.63),(76.93±21.05)、(77.36±20.78)],上肢技巧质量量表(QUEST)评分为(78.25±13.25、78.69±12.88)、日常生活能力的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评分为(50.24±10.63、49.84±10.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MAS分级评分(1.18±0.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7±0.76),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32.56±7.95)°、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的PDMS-FM评分[(43.16±6.58)、(85.26±19.66)]、QUEST评分(86.52±11.06)、MBI评分(76.25±11.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73±6.82)°、[(38.22±7.64)、(79.25±22.03)]、(81.37±12.43)、(63.02±12.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能明显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手臂结构及功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上肢功能,有助于其生长发育,同时还可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