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CBCT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式选择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符合手术适应症的下颌第三磨牙,通过使用两种放射学检查方法作为术前检查:(1)全景片检查;(2)CBCT检查。在经放射学检查之后,手术方案即被确定下来:拔除术或者截冠术。第一步治疗计划根据全景片拟定,第二步根据CBCT确定。记录经拍摄CBCT后,选择使用截冠术的倾向因素。结果:手术方案是根据第二步治疗计划所执行的。113例(86.9%)样本的第一步治疗计划和第二步治疗计划是一致的,而经拍摄CBCT后的17例(13.1%)样本的治疗计划发生了改变。数据使用SPSS 22分析并应用5%的部分有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三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直接接触时,会极大的影响治疗方案并最终选择使用截冠术。然而,直接接触并非一个充分的影响因素;另外,根的数量、根与神经管之间有无皮质骨、神经管是否位于根的凹陷处以及牙根与神经管接触的长度,也是对于选择截冠术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CBCT影响了13.1%的治疗计划。CBCT影像中观察到的下颌第三磨牙与神经管管腔的直接接触、神经管在根尖复合体附近弯曲或凹陷的位置、根与神经管之间有无皮质骨以及牙根与神经管接触的长度,对于决定使用截冠术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在颌下腺良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52例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接受肿瘤+瘤周部分颌下腺腺体切除术(颌下腺部分切除术),B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肿瘤+颌下腺切除术。术后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及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舌下神经损伤情况,随访评价涎瘘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术区凹陷度,进行两组的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I/甲愈合,涎瘘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颌下腺部分切除术保留了部分颌下腺组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颌下腺的外分泌及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后颌下腺外分泌功能的改变。方法 52例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行颌下腺肿瘤和瘤周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即颌下腺部分切除术;B组患者行肿瘤和颌下腺腺体全切除术,即常规颌下腺良性肿瘤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及半年,分别检测2组患者5 min内舌下区平均静息唾液分泌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前2组患者5 min内舌下区平均静息唾液分泌量基本相等;术后1周、2周、1个月及半年,5 min内舌下区平均静息唾液分泌量A组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5 min内舌下区平均静息唾液分泌量于术后1周、2周、1个月及半年的顺序递增,术后半年唾液分泌量比术前稍有减少,而B组患者术后唾液分泌量约为术前一半。结论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充分保留了颌下腺的外分泌功能,保留的颌下腺组织外分泌功能随时间的推移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水刀在颌下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20例,接受颌下腺肿瘤及肿瘤周围部分颌下腺腺体切除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实验组采用螺旋水刀分离颌下腺组织,对照组采用普通口腔颌面外科器械。结果:20例患者颌下腺肿瘤及瘤周部分腺体完整切除,随访均无肿瘤复发;术中测定两组面神经最小刺激电流强度阈值平均0.18mA,与术前的平均0.08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面神经功能评定,7例为Ⅰ级,2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对照组面神经功能评定,8例为Ⅰ级,2例为Ⅱ级。面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舌神经功能评定,实验组中8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对照组中9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有1例涎瘘发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螺旋水刀可进行精细分离,达到精确地保护血管、神经和管道的目的,具有高度的组织选择性和保护性,安全可靠,是传统颌下腺手术方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前臂游离皮瓣转移修复软腭部肿瘤术后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腭部肿瘤术后腭部大范围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方法:对57例腭部肿瘤手术后缺损区同期用前臂游离皮瓣转移修复的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全部皮瓣成活,供区创面一期愈合,前臂无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术后语音评价优良,腭部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前臂游离皮瓣制作较简单,易于成形且血运好,用于腭部肿瘤术后大范围缺损修复,其外形恢复及功能重建方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极固宁(GreenOr)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极固宁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168颗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极固宁)和对照组(75%的氟化钠甘油),比较2组的15 min疗效和1周后疗效.结果 试验组15 min疗效和1周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极固宁脱敏剂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胸大肌肌皮瓣坏死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胸大肌肌皮瓣坏死这一并发症的成因,从而发现应对方法。方法:142例胸大肌肌皮瓣转移缺损修复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结果:35例出现并发症患者中,15例坏死。其中2例完全坏死,13例部分坏死。结论:肌皮瓣坏死是由于患者全身情况、皮瓣制取方法、供受区情况及术中术后处理措施等多因素的影响。应对的关键在于保护肌皮瓣的血运,充分的术中止血和术后引流及良好的口腔护理。  相似文献   
8.
李芳凝  李金源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074-207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牙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牙龈癌和16例正常牙龈组织中MMP-9,TIMP-1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牙龈癌中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TIMP-1的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MMP-9与TIMP-1在牙龈癌中的表达存在负相关(P〈0.05);MMP-9与VEGF在牙龈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而TIMP-1与VEGF的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MMP-9,TIMP-1和VEGF三者可能通过“血管生成”通路参与了牙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联合检测三项指标的表达状况可能有助于牙龈癌的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原发性肝癌(HCC)手术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手术治疗的HCC患者143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43例(DM组),不合并糖尿病者100例(NDM组),测定术前3d及术后1、2及7d血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水平。结果①2组患者术后1、2及7d血浆MT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血浆GAS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②与NDM组相比,DM组术前血浆MTL和GAS水平均高于NDM组(P<0.05),术后1、2及7d血浆MTL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GAS水平升高也更明显(P<0.05)。③NDM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DM组(P<0.05)。④DM组病史≥10年、空腹血糖≥10mmol/L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病史<10年、空腹血糖<10mmol/L者明显延长(P<0.05)。结论糖尿病影响HCC切除术后的血GAS、MTL水平变化,糖尿病病程长及血糖控制不佳加重术后GAS、MTL水平的变化,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对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影响。 方法选取62例要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智齿牙根尖与下颌管连结),按照拔除方式不同分为截冠留根组与传统拔牙组,比较2组术后1周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出血率、术后疼痛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观察2组术后18个月感染发生率,观察截冠留根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断根移位情况。 结果2组术后1周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冠留根组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传统拔牙组(P<0.05);截冠留根组术后疼痛时间短于传统拔牙组(P<0.01);截冠留根组患者满意度优于传统拔牙组(P<0.05);2组术后18个月之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断根移位(0.51±0.06) mm,术后6个月移位(1.14±0.13) mm,术后12个月移位(1.48±0.17) mm,术后18个月移位(1.50±0.18)mm,趋于稳定,21例经二次手术拔除断根。 结论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可减轻对下牙槽神经损伤,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获得其满意,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