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期间血管升压素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的复苏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3例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3组:大剂量肾上腺素组21例(A组),大剂量血管升压素组22例(B组),血管升压素+肾上腺素组20例(C组).分别观察3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存活率.结果:A组、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9.5%、36.4%、45.0%,C组高于A组、B组;C组存活率为30%,高于A组的4.8%、B组的13.6%;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A组、B组.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血管升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肾上腺素或血管升压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1997年6月~1999年7月,我院采用体外循环机床旁简易血液透析(以下简称简易血透)治疗急性肾衰竭病人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58岁.双瓣膜替换术后8h突发抽搐,诊断脑栓塞,经镇静、降温、脱水利尿等治疗,病情稳定,但术后36h出现少尿,继之无尿.血钾升高达6.5mm01/L,中心静脉压(CVP)2.55kPa.由于病情较重,心功能较差,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又处于昏迷状态,正规血液透析无法进行,药物治疗严重受限,因此决定行简易血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二次打击致脓毒症大鼠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的改变,并初步探讨脓毒症时血清TPO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分成健康对照组(A,n=10)、手术对照组(B,n=8)、脓毒症组(C,n=15)、严重脓毒症组(D,n=12)和脓毒性休克组(E,n=8).通过低血容量休克打击后注射不同剂量(1 mg/kg、2 mg/kg、3 mg/kg)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复制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模型.24 h后测定大鼠血小板计数和血清TPO、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脓毒症组血小板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血小板计数下降显著(P<0.01).TPO水平在脓毒症组开始升高,在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显著升高水平(P<0.01).IL-6、TNF-α在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逐渐升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PO与IL-6密切相关(r=0.832,P<0.00).结论 脓毒症大鼠血清TPO水平升高,脓毒症严重程度是TPO水平主要决定因素,TPO水平可作为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外循环区域隔离高温灌注化疗治疗下肢恶性骨肿瘤7例,效果良好。认为本疗法通过高温和化疗的双重作用,既可以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又可以提高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同时可保全肢体,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心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及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搏骤停后为全脑缺血状态,脑损伤机制复杂不仅要渡过急性期的各种并发症,还要面对未来长期病残所带来的巨大物质和经济负担,因而对脑缺血进行积极有效的脑保护和脑复苏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脑复苏是后成败的关键,国际复苏委员会将心肺复苏的概念扩展到心肺脑复苏,将脑复苏提到与心肺复苏同等重要的地位。脑功能恢复的关键是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改善脑灌注,终极目标为最大程度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近年脑复苏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着重于对心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及脑复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纳络酮用于心肺脑复苏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观察β EP拮抗剂纳络酮对心肺复苏的作用 ,我们设对照组 ,前瞻性观察了纳络酮在心肺脑复苏 ( CPCR)中的作用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急诊抢救和住院、留观的心跳骤停患者 42例 ,其绝对心跳骤停时间 2~ 7分钟 ;年龄 2 8~ 74岁 ,平均5 1岁。随机划分纳络酮组与常规复苏组2组 (各 2 1例 )。 2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纳络酮组在常规复苏基础上给予纳络酮 2 .0 mg加生理盐水2 0 ml静推 ,此量可间隔半小时重复使用。常规复苏组行正规 CPCR,其中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 ,第 1次无效时重复使用 ;有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弹簧圈联合医用胶栓塞脾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接受弹簧圈联合医用胶栓塞治疗的23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术中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相关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完全栓塞脾动脉瘤腔,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4例患者发生栓塞材料部分脱出,无脾动脉干闭塞、异位栓塞、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7.39%;弹簧圈平均用量为(4.87±1.42)枚,医用胶平均用量为(3.89±1.50)ml,平均住院时间为(2.57±0.84)天。平均随访时间(11.04±5.09)个月,随访期间,亦无继发脾动脉干闭塞、栓塞材料再脱出或移位、栓塞综合征、脾脓肿、腹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弹簧圈联合医用胶栓塞是介入治疗脾动脉瘤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之一,医用胶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心室颤动复苏家兔复苏早期肺水肿及心脏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26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3组,其中20只清洁级家兔采用交流电致心室颤动建立心肺复苏模型,另6只为手术对照组(A组),仅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不制作心肺复苏模型。模型家兔随机均分10只,分别在复苏时给予肾上腺素10μg/kg(B组)和在复苏时给予肾上腺素10μg/kg+艾司洛尔200μg/kg(C组)。测量复苏成功后5 h肺湿/干比重,比较复苏后30 min、1 h、2 h、4 h时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及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结果:A、C、B组家兔于模型复苏成功后5 h肺湿/干比重、cTnI水平和MDA活性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以减轻家兔心室颤动复苏后肺水肿,对复苏后早期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65岁,因"间断腹胀5年,呕血半个月"入院,既往罹患乙型肝炎22年。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 CTPV)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遂择期行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PTVE)。术中采用GE Logiq P6超声扫描仪引导穿刺门静脉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心外科自2003年3月至2012年10月为25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原发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18例、肥厚型心肌病4例和缺血性心肌病3例。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24例。7例受者术前合并中度及以上肺动脉高压,术后给予一氧化氮吸入、伊洛前列素持续静脉泵入等综合措施降低肺动脉压。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三联方案,有6例受者术中给予抗Tac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14例受者在麻醉诱导时及术后第4天给予巴利昔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根据血药浓度谷、峰值调整环孢素用量。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6%(24/25),1例受者于术后25h死于肠道出血。余24例受者术后平均随访(58±37)个月(1~116个月),受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82.3%,72.7%。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晚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均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晚期发生肾功能不全4例。肺部霉菌感染3例,2例治愈。发生移植物失功2例,受者分别于术后14个月和41个月死亡。1例受者术后17个月发现子宫内膜肿瘤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疗效肯定,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加强围手术期受者管理,术后规范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同时重视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