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0—2021年广州市初治HIV感染者糖脂代谢异常患病率的变化,探讨性别、年龄、时期、队列因素的影响。方法 基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0—2021年16 454例初治HIV感染者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糖代谢异常、甘油三酯代谢异常、胆固醇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变化趋势,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患病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16 454例初治HIV感染者中,平均年龄(36.78±12.07)岁,男性13 783例(83.8%)。2010—2021年期间初治HIV感染者糖代谢异常(AAPC=-2.4%,95%CI:-5.31%~0.50%,P=0.103)、甘油三酯代谢异常(APC=AAPC=-4.13%,95%CI:-7.59%~-0.54%,P=0.029)、胆固醇代谢异常(APC=AAPC=-13.47%,95%CI:-16.03%~-10.84%,P<0.001)患病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女性脂代谢异常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糖代谢异常、甘油三酯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在40~50岁最高,胆固醇代谢异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大逐渐下降;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州市居民亚健康及其与广州市居民饮用水选取之间的关系,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调查目的与要求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广州市居民亚健康及其各组成因子的调查,也包括个人一般情况、与健康有关的饮用水知识及其知晓情况等。随机抽取广州市10个区的966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有效问卷877份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与饮水种类选取有关的因素分别为: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居住地、吸烟、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工作压力、饮食、第三者性生活和熬夜等(P<0.05)。广州市居民饮用水种类的选取不同与亚健康发生率之间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选自来水者其亚健康发生率为85.2%,而选活化水者其亚健康发生率为55.6%。在对各饮用水种类分层的亚健康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不管选择何种饮用水,感觉疲劳、尤其活动后与用脑后疲劳的亚健康因子评分最高,表明发生亚健康的可能性大。除感觉耳鸣之外,各饮用水种类选取与其他健康因子的亚健康评分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选自来水者其各亚健康因子的亚健康评分均比较高,而选活化水者其各亚健康因子的亚健康评分相对较少。结论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发生与饮用水种类的选取有关,选自来水者发生亚健康的可能性较大,而选活化水者其发生亚健康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居民饮水健康知识知信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广州市居民对饮用水健康知识的认知、态度、行为与信念现状,为预防因健康饮用水知识缺乏而导致的疾病及不良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针对调查目的与要求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与健康有关的各饮用水知识及其知晓情况等。随机抽取广州市十区的966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调查问卷877份,应答率为90.79%。调查发现广州市居民对关于饮水常见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如对重金属对人体危害知识等回答正确率最高为98.52%,对饮水正确提法知晓率次之为78.34%,自来水发黄有味道原因知晓率为76.74%,利于饮水健康习惯知晓率为61.57%,而饮用水时最看重身体有益者占45.38%。然而居民对专业性较强的饮水知识,如饮水净化过程、喝水时间、活化水及矿融生态水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分别为2.96%、7.18%、11.29%、10.83%。在调查的居民中,对饮水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好者占27.36%,认为掌握一般者则占55.53%,而掌握较差者占17.10%,对目前提供的饮水满意者为216人,满意度仅为24.63%,表明居民对饮水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及对提供的饮水满意度偏低。经调查和指导后,广州市居民对饮用水种类选取的意愿有所变化。选择矿泉水的意愿明显增加,增至首位;而选择纯净水及自来水的意愿则有所下降。结论广州市居民饮用水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居民对饮水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及对提供的饮水满意度也偏低,加强饮水相关宣传教育有利于居民的健康饮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ART)后不同免疫重建水平HIV感染者的基线生化指标及艾滋病直接相关合并症差异。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门诊随访超过24个月成年初治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200~350和>350个/µl的不同水平分为免疫重建不良组、部分免疫重建组和免疫重建良好组。采用Kruskal-Wallis Hχ²检验分析不同组的基线社会人口学特征、生化指标及艾滋病直接相关合并症的差异。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 900例,免疫重建不良组、部分免疫重建组和免疫重建良好组分别为385例(9.9%)、1 206例(30.9%)和2 309例(59.2%)。免疫重建不良组的基线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TG、TC、FPG、AST、ALT及总胆红素等生化指标与免疫重建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重建不良组的基线合并肺结核、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播散性真菌病、食管念珠菌病、肺外结核、皮炎、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毛状白斑、持续腹泻 ≥ 1个月及持续或间断发热 ≥ 1个月等艾滋病直接相关合并症的占比明显高于免疫重建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RT后获得不同免疫重建水平的HIV感染者基线生化指标和艾滋病直接相关合并症存在明显差异,需加强基线异常生化指标的监测和合并症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治疗6个月时的疾病感知与治疗一年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共完成425名新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招募,收集有效问卷400份,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完成随访348人和304人。最终纳入分析304人,采用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疾病感知与抑郁及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 接受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具有显著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患者占比分别为23.0%和14.9%。疾病感知总分为(37.48±9.73)分。治疗过程中的疾病感知总分(OR=1.11,95%CI:1.04~1.18)、疾病可理解性(OR=0.83,95%CI:0.70~0.99)和疾病情绪(OR=1.38,95%CI:1.16~1.62)是抑郁的预测因素。疾病感知总分(OR=1.14,95%CI:1.05~1.25)、疾病影响(OR=1.47,95%CI:1.16~1.85)和疾病情绪(OR=1.75,95%CI:1.32~2.33)是焦虑的预测因素。结论 接受抗病毒治疗一年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仍有待改善,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疾病感知水平,从而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艾滋病住院病人自杀临床特点及原因,为自杀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5例艾滋病病人自杀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知晓自杀事件的医护人员进行访谈,将访谈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艾滋病病人自杀原因可能是:病情重、失去治疗信心、无法接受艾滋病诊断及病耻感、社会支持差、未进行及时有效干预。[结论]通过加强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重建家庭与社会支持体系,减轻病耻感,建立住院艾滋病病人心理评估体系、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可有效预防住院艾滋病病人的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7.
呼吸停止超过20s称呼吸暂停,多发生于早产儿,早产儿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可致脑损害甚至可猝死,所以早期预防极为重要,现将我院儿科使用纳洛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组成因子及亚健康的分布等情况,找出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主要组成因子及影响广州市居民的亚健康危险因素.方法 针对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8个亚健康因子及与其相关的项目,也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过去疾病健康状况及生活行为方式等;通过随机抽样对广州市居民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采用Excel、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组成因子主要为感觉疲劳尤其活动后与用脑后疲劳,其次是感觉记忆力差、多梦与休息不好、感觉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而亚健康组成因子最不明显的是咽喉有异物感、感觉同事关系紧张.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初中以下与高中及中专学历水平、职工、居住天河区、荤素搭配饮食习惯、药物依赖、工作压力、熬夜、口味重饮食、选择自来水及选择矿泉水(P<0.05);且随着学历的增加居民亚健康的发生率也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感觉疲劳尤其活动后与用脑后疲劳是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主要构成因子;广州市居民亚健康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李全敏 《中原医刊》2004,31(19):32-33
我院自2001年8月~2003年7月应用部分静脉营养治疗46例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通过对治疗情况观察,认为静脉营养可显著提高危重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