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76篇
预防医学   68篇
药学   158篇
  4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男,62岁,因“头痛伴行走不稳半年”收入院。入院行头颅CT示交通性脑积水(重度),排除颅内继发病变。查体:神清,GCS评分15分,颈抗二指,四肢肌力稍高,共济失调明显。完善术前检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压管)。术后症状改善,1周后头颅CT复查脑积水消失,出院。1月后病人因发现腹部切口处皮下包块,约6cm×6cm大小,无肿痛,彩超示皮下积液,腹腔管脱出腹腔于皮下,考虑系腹腔管脱出,再次沿原腹部切口进入,见皮下约50ml水样物,系脑脊液。分流管腹腔端完全脱出腹腔外位于皮下,于原腹膜切口处重新置入腹腔管,同时于置入处适当固定分流管,并将…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儿男性,9岁。因发作性四肢不自主运动9年就诊。患儿发育、智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孕1产1,足月难产,出生时Apgar评分8分,母乳喂养,产后3d渐出现全身萎软,哭声低弱,拒乳,吸吮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伴有阵发性抽搐。血总胆红素685.11umol/L,间接胆红素498.61umol/L,血间接胆红素/白蛋白比值为13.3,脑脊液间接胆红素16.81umol/L。诊断为“胆红素脑病”,予光照、输白蛋白及对症支持治疗后逐渐好转。产后7d吸吮反射恢复,抽搐亦逐渐减少,20d出院。出生第61天,阵发性抽搐已消失,但出现夜间不自主运动,常发生于入睡及觉醒过程中。发作时双眼半睁、上翻,躯干扭动翻转,四肢出现投掷样或舞蹈样动作,下颌咀嚼样刻板运动。无干扰状态下发作约60min后可安静入睡,症状消失。发作期间呼之能应,清醒后症状亦消失。每夜发作1~15次,先后服用过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氯硝安定,可减少发作次数,但病情反复,不易控制。9岁时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24h动态视频脑电图见各区均以中波幅不规则0波及不稳定α波混合,整个描记过程中未见疴样放电,双侧波幅及频率均对称。调节、调幅欠佳,动态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进一步研究肥大心肌早期的力-速关系,收缩末期张力-长度关系(ESTLR)以及对细胞外高钙的反应。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肥大心肌主动峰张力PT增大(23.0±4.2与20.7±3.8mN/mm~2,每组n=7),零负荷最大缩短速度Vmax显著减小(0.44±0.04与0.78±0.08ML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飞行人员角膜类脂环的发生率,探讨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248名19岁~55岁健康疗养的男性飞行人员进行眼科检查,角膜类脂环的诊断按《眼科学》介绍的标准。对472例41岁以上人员进行血脂检查。血压检查1885例。按体重(kg)/身高(m)~2计算BBI值。记录吸烟情况。结果 2248名飞行人员中,检出角膜类脂环198例,占8.8%。不同机种飞行人员检出率不同。随着年龄增长,角膜类脂环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与血脂、血压、体重及吸烟密切相关。结论 角膜类脂环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在角膜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45例分析李云霞,傅秀华,温宇东(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我院从1987~1993年诊治肺癌325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45例、现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41例,女4例。单纯慢性支气管炎(病程5...  相似文献   
6.
骨骼肌钝挫伤后愈合质量的肌电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 ,不同干预方法对骨骼肌修复过程中肌电信号的影响 ,研究肌电图在骨骼肌损伤愈合过程中的评价作用。方法 :10 8只雄性SD大鼠 ,利用自制的重物坠落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钝挫伤。随机分成 3组 ,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 1)组、中药组和自然愈合组 ,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IGF - 1、黄芪丹参注射液、不作处理。于伤后第 2、5、7、10、14、2 1、2 8、35、5 6天观察并比较双侧腓肠肌的肌电图变化 ,记录纤颤电位和正尖波等自发活动 ,分析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并测量其潜伏期和波幅 ,观察伤后CMAP的变化。结果 :(1)各组大鼠均于伤后第 2~ 5天出现纤颤电位和正尖波 ,约至第 7~ 10天达到高峰 ,然后逐渐减少。以IGF - 1组最早消失 ,中药组次之。 (2 )各组大鼠的伤侧肌电图CMAP中的潜伏期逐渐缩短 ,波幅逐渐增高。以IGF - 1组最快 ,中药组次之 ,自然愈合组最慢。 (3)伤后第 8周 ,IGF - 1组和中药组大鼠损伤侧CMAP波幅接近正常 ,自然愈合组则显著低于其它两组。结论 :(1)肌电图检测证实 ,IGF - 1和黄芪丹参注射液均具有促进骨骼肌损伤愈合的作用 ,但以IGF - 1的作用更明显。 (2 )损伤肌肉局部肌电信号的变化 ,可以用来评价损伤骨骼肌的修复进程和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云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099-3100
探讨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杨丽梅  李云霞 《山东医药》2007,47(17):63-64
检测42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3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抵抗素、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抵抗素、FBG、TG、FIN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清抵抗素与FBG、TG、FINS呈正相关(r=0.571、0.653、0.661,P均<0.05),认为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糖代谢及脂质代谢紊乱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高TG患者血清转氨酶的变化,我们对90例高,TG的人群进行了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并与90例血,TG含量人群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家兔右室乳头肌在含3mM EDTA、5mM Na_2ATP、10mM Tris、140 mM KCl的溶液中浸浴150min,其Ca~(2+)通透性显著增高。Ca~(2+)浓度为10~(-7)M时,便可产生张力,10~(-4.6)M时,张力达到最大。相对张力-pCa(Ca~(2+)浓度的负对数)关系近似一S形曲线,产生50%最大张力的Ca~(2+)(pCa_(50))约为10~(-6.6)M。同法制备的大鼠乳头肌Ca~(2+)通透性未见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