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金标法用于首次无偿献血者献血前HBsAg初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 对24497例首次无偿献血者用金标法和ELISA法进行HBsAg检测,结果 金标法用于首次无偿献血者献血前HBsAg初筛后,避免了2118人共42.36万毫升不合格血液的无效采集,加工、检验、贮存、报废和运输,因HBsAg阳性而报废的血液由9.90%降低至1.37%,从每1万名报名参与献血的首次无偿献血者中节省了采集和检测的费用约6万元。从每年的初筛工作中可节省1个多月的时间和人力,结论 可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有效地预防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
无菌接合机在洗涤红细胞制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开放式洗涤红细胞,需多次开放灌入生理盐水、分出洗涤废液,污染机会多;四联盐水袋的应用大大地减少了管子接驳的机会,但仍难以避免开放式操作,同时也增加了离心时人工接驳口渗漏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检测前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留取机采单份血小板、机采双份血小板样本各100份,以1∶1、1∶3及1∶7稀释度进行稀释,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另采集机采血小板样本100份,室温下静置0、30、60、90、120min,以1∶3稀释后,检测其血小板计数。结果机采单份或双份血小板样本以1∶1与1∶3稀释后检测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及1∶3与1∶7稀释后检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置0、30min检测的血小板计数与静置60、90、120min的检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检测前过程的质量控制对采集后的血小板计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站在重复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中检出近期感染乙肝病毒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了解定期双份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清铁蛋白的状况。方法选取该站男性定期单份血小板捐献者40例,定期双份血小板捐献者28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含量。结果定期单份血小板捐献者和定期双份血小板捐献者的SF分别为(55.28±34.17)ng/mL和(50.32±26.23)ng/mL,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期单份血小板捐献者缺铁率为12.5%(5/40),定期双份血小板捐献者缺铁率为14.28%(4/28),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定期单份捐献血小板相比,定期双份捐献血小板不会造成SF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一组优质、高效和实用的HIV ELISA血液筛选试剂组合。方法:采用4种不同厂家的HIV ELISA试剂(其中两种国产试剂,两种进口试剂)分别对国家参比品、卫生部质控制品和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比较4种试剂的符合率、阳性检出率、假阳性率、最低检测限、稳定性和前带效应。结果:4种试剂的符合率均达到国家要求;阳性检出率均为0.01%;国产试剂的假阳性率高于进口试剂,最低检测限低于进口试剂;C试剂的稳定性最优,也不存在前带效应。结论:本文提示采用B和C组合进行HIV血液筛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分析定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血清铁的影响.随机抽取本站男性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24例和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69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含量.结果表明,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SF含量分别为91.08±23.38μg/L和57.16±35.48μg/L,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含量随血小板捐献频率的增加而下降,但各捐献频率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小板捐献次数的增加,SF含量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结论:定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可导致SF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定期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的变化。方法按捐献间隔期将87名男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分为对照组: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实验1组:2次单采血小板间隔45~73 d的捐献者;实验2组:2次单采血小板间隔29~44 d的捐献者。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水平,比较3组捐献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在实验1组中为(51.33±10.47)%和1.36±0.43,在实验2组中为(50.48±9.50)%和1.34±0.51,在对照组中为(55.18±9.84)%和1.61±0.64。外周血中CD3+CD8+T淋巴细胞、IgG、IgM、IgA,在实验1组中为(39.42±7.14)%、(13.13±2.56)g/L、(1.37±0.60)g/L、(2.55±0.70)g/L,在实验2组中为(40.72±9.24)%、(13.13±2.58)g/L、(1.31±0.70)g/L、(2.44±0.70)g/L,在对照组中为(37.32±8.30)%、(11.55±1.95)g/L、(1.08±0.40)g/L和(2.20±0.91)g/L。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捐献单采血小板不会影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gG、IgM、IgA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