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一组肝脏包虫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进行弥散成像以及囊液的生化值的分析,帮助鉴别仅凭单纯影像和血清学试验无法作出肯定诊断的包虫囊肿,并进一步分析研究包虫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囊液的代谢物、电解质、葡萄糖和蛋白质浓度存在差异。资料和方法:通过对29例肝脏囊型包虫病患者以及17例肝脏单纯性囊肿患者进行弥散成像,取其中20例肝脏囊性病灶囊液(其中包虫囊肿13例,非寄生虫性囊肿7例)进行电解质、葡萄糖和蛋白质浓度生化测定。结果:肝脏包虫囊肿在b值1 000 mm/s2弥散图像上ADC值低于肝脏单纯性囊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例肝脏包虫囊肿囊液中葡萄糖、钙离子浓度高于非寄生虫性囊肿,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肝脏弥散成像可以帮助鉴别包虫囊肿和单纯性囊肿,尤其是早期包虫囊肿,包虫囊肿囊液的葡萄糖含量高于单纯性囊肿,而蛋白含量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推测葡萄糖作为大分子物质吸附水分子而导致水分子弥散受限。  相似文献   
2.
徐奕鹏  侯甜  曲源  张虹  李金贤 《中国康复》2023,38(11):664-669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行走模式的单关节与双关节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其脑部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4例,按肌群刺激方式随机分为诱发踝、膝双关节活动肌群的双关节组及仅诱发踝关节肌群活动的单关节组,每组42例。双关节组患者接受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仪的四通道治疗模式,单关节组患者接受同一FES治疗仪的双通道治疗模式共3周。评估2组患者治疗1周、2周及3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3周后DTI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周、2周、3周后,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双关节组患者上述评分高于单关节组(均P<0.05);治疗2周、3周后双关节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高于单关节组患者(均P<0.05);治疗3周后,2组患者各向异性分数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腮腺肿瘤类型复杂,动态增强扫描定性分析鉴别腮腺肿瘤的良恶性较为困难,本研究利用腮腺动态增强的定量参数图像进行影像组学分析,判断动态增强成像在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病理证实的51例腮腺占位性病灶磁共振图像,共54个病灶,其中多形性腺瘤12个,Warthin瘤19个,恶性肿瘤8个,其余非肿瘤病变15个。腮腺动态增强图像生成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回流常数(Kep)定量位图,通过FAE软件提取影像学特征,建立鉴别腮腺病变良恶性诊断的影像组学模型,并用AUC、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等指标对影像组学模型进行评价,判断腮腺良恶性肿瘤样病变鉴别的效能。同时,将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和非肿瘤性病变分别与恶性腮腺瘤进行影像组学比较分析。结果 腮腺动态增强定量图像通过特征提取进行影像组学分析,判断腮腺肿块良恶性的AUC、准确度、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0.612、0.844、0.50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50例髋关节CT,分析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及CT表现.结果 450例髋关节中,发现股骨颈疝窝24例(31侧),发生率为5.3%,其中男17例,女7例,左侧14例,右侧3例,双侧7例.男女性别组间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为股骨颈外上侧皮质下的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周边有硬化缘.结论 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为5.3%,有典型的CT表现,它的出现提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根管治疗对根尖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8例55个根尖囊肿患牙进行常规根管治疗,术后采用临床检查和X线牙片观察0.5~3年。结果55个牙经根管治疗后有51个痊愈或基本痊愈,有效率92.73%,前牙疗效优于后牙。结论根管治疗是治疗根尖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8岁。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1年,加重1个月。查体:患者强迫坐位。腰4~5、腰5骶1椎间隙压痛明显。左侧椎旁叩击痛,双侧髂后上棘压痛明显。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实验室检查:血沉46mm/h,其余各项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有犬羊接触史。X线示腰椎未见异常。CT:右侧腰大肌内见囊性低密度病灶。病灶内见稍高密度分隔,部分分隔可见钙化;腰大肌病变向右侧压迫椎弓致右侧椎弓变薄,部分层面可见骨质破坏。椎管扩大.椎管内可见低密度影;腰3椎体可见多发细小囊状骨质破坏(图1)。诊断:脊柱并肌肉包虫。  相似文献   
7.
曲源  任永芳  陈杰  蒋杰 《磁共振成像》2016,7(5):342-346
目的探讨MR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前列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病理证实的36例前列腺增生及24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多b值DWI,b值分别为0、200、400、600、800、1 000 s/mm2,测量病变区的ADC值,并和正常组10名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 24例前列腺癌患者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而下降,而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也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对测量结果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在各组b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b值的DWI图像所测得ADC值有助于正常组织、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肝脏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共29个病灶行MRI平扫及DWI检查(b值取0、100、500和1000 s/mm~2),分析病灶的MRI表现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计算病灶和肝脏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中单发病例12例,多发病例8例;发生钙化14例。病变的ADC值平均为(3.74±0.46)×10~(-3)mm~2/s(b=100 s/mm~2)、(3.43±0.64)×10~(?)nm~2/s(b=500 s/mm~2)和(3.24±0.63)×10~(-3)mm~2/s(b=1000 s/mm~2)。正常肝组织的ADC值平均为(2.84±0.59)×10~(?)mm~2/s(b=100 s/mm~2)、(1.37±0.30)×10~(-3)mm~2/s(b=500 s/mm~2)和(1.35±0.69)×10~(-3)mm~2/s(b=1000 s/mm~2),病灶与正常肝组织之间ADC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脏细粒棘球蚴病灶DWI表现为随着b值的升高其信号减低,ADC值的测量对诊断肝脏细粒棘球蚴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导致禽流感病毒突变的原因是病毒在复制时缺少硒蛋白。其缺硒的原因是禽类饲料中缺硒加上产蛋的高耗硒,使体内严重缺硒。而饲料缺硒是当地农作物产地缺硒,经调查研究2005年高致病禽流感暴发区与缺硒地有关,初步证明禽流感病毒突变与缺硒有关。与其同类的另一种RNA病毒——柯萨奇病毒的突变为高致病病毒曾用补硒控制其(克山病)流行,在营养方面创造过奇迹,其研究方法在研究禽流感病毒突变时可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导致禽流感病毒突变的原因是病毒在复制时缺少硒蛋白。其缺硒的原因是禽类饲料中缺硒加上产蛋的高耗硒,使体内严重缺硒。而饲料缺硒是当地农作物产地缺硒,经调查研究2005年高致病禽流感暴发区与缺硒地有关,初步证明禽流感病毒突变与缺硒有关。与其同类的另一种RNA病毒——柯萨奇病毒的突变为高致病病毒曾用补硒控制其(克山病)流行,在营养方面创造过奇迹,其研究方法在研究禽流感病毒突变时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