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枢椎齿突骨折是一种累及寰枢椎区稳定性的严重损伤 ,人们对它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和深入的。近年来 ,出现了很多新的治疗观念和方法 ,作者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索应用3D打印导板结合数字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复杂距骨骨折病例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6.8岁。将患者的薄层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构建距骨骨折的三维模型。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螺钉的三维数字模型导入Mimics,模拟手术入路、复位、固定骨折块,设计、打印导板。术中根据数字技术模拟的方案选择入路、复位骨折,根据螺钉导板选择合适的螺钉和角度固定骨折。术后将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与术前方案比较,随访患者远期踝关节功能,评价3D打印结合数字技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效果。结果 15例患者解剖复位10例,良好3例,可2例。螺钉安放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无螺钉误入关节、长度合适。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优9例,良4例,可2例。结论 3D打印结合数字技术为复杂距骨骨折的术前设计、术中植入螺钉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手段,能提高手术内固定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年来下尺桡关节损伤在解剖、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诊断特点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评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下尺桡关节损伤方面的文献。①对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3—01/2005-04文献进行检索,检索词为“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②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5—01/2004—12文献,检索词为“下尺桡关节”,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实验研究。②临床研究。排除条件:①下尺桡关节肿瘤、琦形、退行性变类文献。②重复研究文献。③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41篇关于下尺桡关节的解剖、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诊断特点和治疗方面的文章,重点引用文献23篇,排除118篇。资料综合:①解剖和生物力学:在外科手术中,如果要保持正常的生物力学,下尺桡关节的解剖完整性应该保持。②损伤机制和诊断特点:对前臂损伤进行详细的查体尤其重要,一定要对受伤部位的上下关节详细检查,并对肘关节损伤患者的下尺桡关节不稳定有清楚认识。利用一些较新的技术能增加早期诊断正确率。③治疗:下尺桡关节损伤保守治疗:采用前臂完全旋后位夹板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Ⅰ型脱位)36例,效果优良;早期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后直接经皮钳固定下尺桡关节脱位,这种方法具有固定物体积小,固定牢,操作简单的优点;晚期则必须进行补救手术,包括尺骨小头切除术、Sauve—Kapandji术、韧带转位重建术、旋前方肌骨膜瓣转位术、尺骨缩短或桡骨延长术等,各手术有其各自优缺点及适应症,但或多或少都残留一定的后遗症,应尽量做到远端尺桡关节的解剖学重建。结论:下尺桡关节损伤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如何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避免后遗症将是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若椎体压缩超过原始高度2/3或合并中、后柱损伤的爆裂性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如果合并神经受损症状,是目前治疗的难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适用于椎管后壁完整、不合并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稳定性椎体骨折;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常由于椎弓根螺钉不能有效锚定及撑开椎体的“蛋壳样变”容易发生内固定物失效、复位椎体再塌陷。我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此类骨折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用药方式对四肢骨折术后创口渗血止血的效果。方法:选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用药方式分为止血敏组、丹参组、维生素C组,按手术方式分为髓内钉组、空心钉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对术后创口渗血量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各用药方式共采集72例患者。间术后创口渗血量差异无显著性.髓内钉组较DHS组和空心钉组术后创口渗血量显著增多。止血敏组发生6例深静脉血栓。结论:四肢骨折术后创口渗血量跟术后用药方式并无明显关系,而更可能跟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方式和术中止血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7.
颈椎内固定术是颈椎外科的重要术式,包括前路、后路及侧方入路等多种途径。相对于后路途径来说,前路途径起步较晚,但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以颈椎前路钢板和融合笼为代表的新型内固定器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作者综述最近50年内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尤其是颈椎前路钢板和界面内固定技术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三柱固定理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三柱固定理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法分为符合三柱固定理论组(符合组,21例)和不符合三柱固定理论组(不符合组,11例)。采用Ras-mussen评分评价复位固定效果,改良HSS评分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间复位固定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6~46个月。术后初期与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符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符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mussen评分和末次随访改良HSS评分两组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柱固定理论用于指导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更优良的复位和更稳定的固定,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文献报道营养状况不良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死亡存在相关性,但国内此项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血液白蛋白、淋巴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纳入130例髋部骨折患者,年龄大于70岁,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或人工双动头置换治疗。患者入院时测量白蛋白、淋巴细胞数及血红蛋白,置换后随访1年,或者随访至患者死亡,其中有效随访92例。采用 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 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中,20例(22%)白蛋白< 35 g/L,67例(73%)淋巴细胞数<1.5×106 L-1,56例(61%)血红蛋白< 120 g/L。Kaplan-Meier法分析提示,白蛋白正常患者(≥35 g/L)的生存率显著高于白蛋白减低患者(< 35 g/L)(P < 0.01);淋巴细胞数正常(≥1.5×106 L-1)与淋巴细胞数减低(<1.5×106 L-1)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血红蛋白正常患者(≥120 g/L)的生存率显著高于血红蛋白减低患者(<120 g/L)(P <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减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与其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等常规的入院检验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永超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7):1006-1008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关节内损伤,占全身骨折的1%,老年骨折的8%,治疗不当常常导致终生疼痛和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对其分型、生物力学、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内固定器械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