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讨分娩镇痛对产程,母婴影响,采用蛛网膜下腔(脊麻)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CSEA)方法,用于分娩镇痛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未采用CSEA方法分娩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产后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间各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活跃期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皆无差异。实施分娩镇痛时机对分娩结局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ESA分娩镇痛法起效快,疼痛阻滞完善,副反应少,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
对照分析剖宫产用产钳阴道助产63例和胎头吸引器阴道助产65例,结果前者并不增加软产道损伤及产后出血,且新生儿窒息率低(P<0.001)、产伤小。表明剖宫产用产钳在阴道助产中较优于胎头吸引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指导心肌梗死患者的活动,使其安全度过危险期,最大限度地恢复社会功能。方法:经过系列的分阶段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各阶段的活动量。结果:患者掌握活动方法。促进了康复。结论:爱“心”活动指南时心梗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同时融洽了护患关系,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分析626例巨大儿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它产指征及产后出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根据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对768例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孕前异常社会心理因素、病理妊娠(含合并症)、难产(剖宫产、产钳)与抑郁症发生高度相关(P<0.001)。女性新生儿亦和抑郁症发生相关(P<0.05)。提示孕前异常社会心理因素是引起产褥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认为重视孕产妇的心理因素,加强对孕妇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关爱,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医疗模式的转变,可以减少产褥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烧伤高代谢期家兔丁胺卡那霉素药物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0只家兔烫伤前和烫伤后静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0mg/kg)的药动学资料比较的结果表明,20~30%体表面积三度烫伤后1周、2周和3周家兔的丁胺卡那霉素血浓度均明显降低;药动学参数也均表现为:半衰期(T1/2)缩短、分布容积(V1和Vd)增加、清除率(CL)增加和曲线下面积(AUC)减少。  相似文献   
8.
临床常用氨基糖苷在烫伤兔体中的药动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只家兔烫伤前和烫伤后7天静脉注射庆大霉素3mg/kg(n=7)和丁胺卡那霉素10mg/kg(n=10)的药动学资料比较的结果表明,20%体表面积三度烫伤后家兔的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血浓度均明显下降;两药分布容积(V_d)均增加,半衰期(t_(1/2))缩短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减小。本实验证实,烫伤能改变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的药动学井导致伤后两药血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对照分析剖宫产用产钳阴道助产63例和胎头吸收器阴道助产65例。结果前者并不增加软产道损伤及产后出血,且新生儿窒息率低(P〈0.001),产伤小,表明剖宫产用产钳在阴道助产中较优于胎头吸收器。  相似文献   
10.
烧伤后常用氨基糖苷抗生素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烧伤后常用氨基糖苷抗生素的药物动力学徐美娟(上海市海军第411医院药研中心上海200081)陈星明(上海市医药有限公司)烧伤患者中许多药物的药动学(PK)发生明显改变[1.2],因而,研究烧伤后药物的PK对理解和指导烧伤患者合理用药具有一定意义。国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