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5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蛋白脂酶Hind Ⅲ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蛋白脂酶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166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脂蛋白脂酶的HindⅢ基因多态性,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并与72名健康对照比较。结果在脑梗死组中H+H+基因型频率和H+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267,P=0.004;OR=1.903,P=0.004),而血脂水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蛋白脂酶的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H+H+基因型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进的CO2麻醉气囊吸入法评价正常人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建立正常参考值.方法 70例体检健康人入选本试验组.常规TCD检查后,进入TCD8.0 CO2反应监测软件,取双侧MCA作监测血管,经改进的麻醉呼吸气囊接可充气呼吸面罩,使受检者吸入5% CO2和95% O2混合气体1min诱发高碳酸血症,经过度换气试验诱发低碳酸血症,计算试验前后血流速度变化百分比.结果 5% CO2吸入1 min后,Ⅰ、Ⅱ两年龄组正常人血流速度的增加率分别34.23±11.29% 和35.15±10.35%;过度换气后,Ⅰ、Ⅱ两组正常人血流速度的下降率分别为39.93±7.59%和43.37±10.23%;两组之间血流速度变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常人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CO2麻醉气囊吸入法和过度换气法评价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心脑血管病(CVD)综合防治措施在社区实施的效果以及所需的卫生成本,总结适合农村社区CVD综合防治的工作模式.方法对古镇社区6.3万人口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CVD综合防治干预,内容包括高血压管理、控烟、合理营养、全民健身运动及糖尿病管理等.结果通过10年的干预,全人群血压知晓率为70.29%高血压管理率和控制率逐年提高,其中管理率达到80.50%,总控制率达到45.80%,而血压<160/95mmHg控制率为58.80%,血压<140/90mmHg控制率为32.80%;干预点社区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下降,其差值分别为7.23mmHg和3.92mmHg;全人群CVD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KAB)水平明显提高;全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由1997年的146.90/10万和108.63/10万下降到 2002年的105.83/10万和69.90/10万,6年来分别减少了41.07/10万和38.73/10万,且发病年龄后移;经济学分析表明,1997~2001年的平均效益-成本比为2.32.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CVD综合防治是有效的,但尚需加大干预力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脑梗死发病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1年1月至12月收住院的发病时间少于24h的脑梗死患者2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8±10)岁;记录其发病时的血压以及住院第1~3天的平均血压,出、入院时的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cationofRankin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和改善的分值以及住院天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易出现高血压(P<0·01),未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多出现低血压(P<0·01)。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正常或者轻度升高的患者出院时NIHSS改善程度分别是(1±4)、(5±2)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急性期明显低血压组患者的死亡率和继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的急性期血压过低或者过高均有可能加重病情,而发病时血压偏低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脑梗死急性期注意血压监护以及调整血压保持在正常或轻度升高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各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5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同时检测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脑梗死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部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最大剪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颈内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及最大剪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颈总动脉最大剪切率与颈总动脉IMT及颈总动脉分叉部IMT呈负相关,颈内动脉最大剪切率与颈内动脉IMT呈负相关。结论颈动脉IMT、斑块的部位和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临床广泛应用,有关偏头痛性脑梗死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并引起广泛关注,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功能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对偏头痛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文章就偏头痛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卒中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外学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脑血管反应能力报道较多。笔者用TCD评价75例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为类型特征的对比研究徐恩陆雪芬杨宁杨继党黎冰梅为了从心理社会因素方面来研究脑血管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我们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94例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病人与同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及文化程度相近的同等数...  相似文献   
10.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93例脑血管病(CVD)病人及63例对照组脑脊液(CSF)中的β_2-微球蛋白(β_2-m)含量。结果:脑血管病各病组β_2-m含量(脑梗塞:1.7195±0.912 mg/L;腔隙性脑梗塞:1.486±0.477mg/L;脑出血:1.741±0.913mg/L;蛛网膜下腔出血:1.531±0.655mg/L;(?)±S)显著高于对照组(1.074+0.306mg/L),由此表明,CSF β_2-m的升高可能是脑内β_2-m生成和释放增多,CSF β_z-m的检测可为病理状态下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