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红枣菊花粥红枣50克,粳米100克,菊花15克,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粥至波绸时,放入适量红糖调味食用。此方具有健脾补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使面部肤色红润,起到保健防病、驻颜美容的作用。2莲实美容羹莲子30克,交实30克,薏苡仁50克,桂圆肉10克,蜂蜜适量。先将莲子、芡实、薏苡仁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和桂圆肉一同放入锅内,用文火煮至烂熟加蜂蜜调味食用。桂圆肉大补元气,莲子补脾养胃,薏米、芡实为健脾利水之品。据现代药理研究,芡实中含有美容必需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蜂蜜中含有胶原蛋白和酶类等物…  相似文献   
2.
搭建了DN600、CLASS300金属与金属接触型(MMC)螺栓法兰接头高温试验装置,获得了在500℃下各组件的温度分布。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法兰接头三维热力学模型,利用试验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保温与不保温时的温度场及热损失。结果表明:当法兰接头保温时,各部件温度趋于一致并与法兰内壁温度接近,比不保温时有较大提高;保温后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除自身免疫性肝炎外,病毒性肝炎也可并发自身免疫现象,而且几乎所有嗜肝病毒包括HAV、HlBV、HCV、HDV及EB病毒都被认为可以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与其他嗜肝病毒相比,HCV感染与肝外自身免疫现象共存的现象更为常见,而且临床表现也更为复杂,其次为HBV和 HAV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a个体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 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将12周HBV DNA仍为阳性的患者分为延长疗程(72周)组、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组及常规治疗(48周)组。在治疗前、个体化治疗后12、24、36周以及停药后随访24周分别检测HBV基因型(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法)、HBV DNA载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HBsAg定量(ElecsysⅡ检测系统),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病毒学应答及HBsAg水平下降情况,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各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 延长疗程组的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率(78.3%,18/2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38.1%,8/21),x 2=7.33,P<0.05 ;随访24周时的HBsAg水平平均下降幅度[(0.7±0.6)log10 IU/ml]也高于常规治疗组[(0.4±0.3) log10 IU/ml,t=2.11,P<0.05]。联合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组随访至24周时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幅度分别达到(3.9±1.1)log10拷贝/ml及(3.7±1.3) log10拷贝/ml,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t值分别为8.45和6.31,P值均<0.05),且该两组SVR率分别达到83.3%(15/18)及85.7%(12/14),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X2值分别为8.20和7.78,P值均<0.05);HBsAg水平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0.8±0.5) log10IU/ml和(0.9±0.3) log10 IU/ml,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4±0.3) log10 IU/ml,t值分别为3.05和4.58,P值均<0.05]。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HBV DNA载量和C基因型是影响病毒学应答的主要因素。结论 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答不佳的患者可通过延长疗程至72周或联合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等核苷(酸)类似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可明显提高SVR率并降低HBsAg水平。  相似文献   
5.
恩替卡韦治疗1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就诊于长春市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4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口服96周时总结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及HBV标志物,其中37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96周后行肝组织学检查.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4周时,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3.1 log_(10),至96周时平均下降幅度达到5.1 log_(10),HBV DNA不可测率达到98.1%,ALT复常率达到80.7%;72例HBeAg阳性患者96周时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13.9%.1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基因型HBV感染者64例,占61.5%,B基因型28例,占26.9%.不同基因型HBV感染者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的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ld-Pugh C级2例(2/21,9.5%),Child-Pugh B级1例(1/52,1.9%)出现疾病进展,Child-Pugh A级患者31例,未出现疾病进展.37例行肝组织学检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96周时,肝组织学改善者Child-Pugh A级17例(17/21,81.0%),B级6例(6/9,66.7%),C级3例(3/7,42.9%).治疗前HBV DNA水平越高,Knodell HAI评分越高,r=0.80.抗病毒治疗96周后血清HBV DNA下降水平与Knodell HAI评分下降水平仍呈正相关,r=0.93.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可延缓及阻止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1、微量元素铝。如大量使用铝锅、铝盆、铝勺、铝饭盒等,使人们过多地摄入铝元素,直接破坏了神经内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功能。这不但易使人患老年性痴呆症,而且会促使人过早地衰老。 2、烧酒。经常饮酒,会使肝脏发生酒精中毒而致发炎、肿大,导致男性的精子畸形、性功能减退、阳瘘;女子则出现月经不调、停止排卵、性欲衰退等早  相似文献   
7.
8.
HC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HCV感染后,近80%患者慢性化,其中约30%的患者在感染后20~30年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欧洲肝脏研究学会( EASL)于2011年3月首次发布了《EASL临床应用指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处理》.该指南采用的循证等级为GRADE系统,证据等级分为高质量(A)、中等质量(B)和低质量(C),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1)和弱推荐(2)[1].在此之前,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于2009年4月推出了新版《丙型肝炎诊治指南》,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方案、药物剂量、疗程等多方面进行描述,但并未推荐对应答较好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缩短疗程的建议.2011年EASL指南则强调了对部分患者可缩短疗程,同时强调了在调整疗程时应考虑患者本身所存在的应答不佳的预测因素,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同时指南还对尚未用于临床的蛋白酶抑制剂进行了详细描述.现就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83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对应用恩替卡韦及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抗病毒治疗不同基因型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83例慢性乙肝患者以C基因型为主,占53.6%,其次为B基因型(35.5%),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69.4%)明显高于B基因型患者(47.7%),两者比较P〈O.05。肝硬化患者c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67.4%)。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B、c基因犁患者HBV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率相似。聚乙二醇干扰素a-2a组抗病毒治疗48周B基因型患者持久应答率(75%)明显高于C基因型患者(45.5%),两者比较P〈0.05。结论C基因型患者疾病进展比例高.对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抗病毒治疗疗效较差。而基因型对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时光在改变着一切,也在改变我们的容颜。或许,你从未想过,不当的饮食习惯也是促人早衰的重要原因。检阅一下你的饮食习惯吧,看看你是越吃越老还是越吃越年轻。 以下的食品或饮食习惯都是青春的大敌,你应该严加警惕。 含铅食品 如松花蛋。铅会使脑内去钾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明显降低,造成神经传导阻滞,引起记忆力衰退、痴呆症、智力发育障碍等症。人体摄铅过多,还会直接破坏神经细胞内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功能,不仅易使人患痴呆症,而且还会使人脸色灰暗,过早衰老。 腌制食品 在腌制鱼、肉、菜等食物时,容易使加入的食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它在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易与体内的各类物质作用生成亚胺类的致癌物质,吃多了易患癌症,并促使人早衰。 霉变食物 粮食、油类、花生、豆类、肉类、鱼类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