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预防消化性溃疡出血提供参考。方法对154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出血前1周是否服用NSAIDs药物,分为NSAIDs组(n=41)和非NSAIDs组(n=113),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及胃镜表现等临床资料。结果 NSAIDs组年龄≥60岁、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史、出血量≥1000 ml患者比例高于非NSAIDs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比例低于非NSAIDs组,同时两组患者出血前消化道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特征主要为高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隐匿,无明显的腹痛症状,出血量较大。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进展快、预后欠佳、死亡率高的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肺血管重构是PAH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肥大是PAH肺血管重构的主要病理改变。在PAH时,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向增殖状态的合成表型转化,主要表现为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肥大。上述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肺血管管腔狭窄,管壁僵硬,进而促进PAH的发生发展。本文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在PAH中的关键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为临床防治PAH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老年综合评估(CGA)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4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科室常规评估和护理,观察组实施护士主导的CGA模式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医学应对方式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FEV 1、FEV 1/FVC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对、屈服及回避应对方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COPD患者应当及时应用护士主导的CGA干预模式,改善肺功能各项指标,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增强信心,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彭琴  周海燕 《循证护理》2023,(7):1252-1255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控制效果,以期为制定护理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龙华区中心医院所辖6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根据2017年深圳市龙华区全因死亡登记报告,以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疾病负担的测量指标,分析该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疾病负担情况,提出护理应对措施。结果:本次共入选有效调查对象7 802人,包括男4 526人,女3 276人;年龄45~78(52.68±3.14)岁,其中45~59岁5 281人,≥60岁2 521人。深圳市龙华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694人(8.90%),其中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不吸烟人群,≥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高于45~59岁人群(P<0.05)。深圳市龙华区居民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人数共有283人,死亡率为3.62%;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每千人口早死所致的健康生命损失年(YLL)、残疾调整生命年明显高于男性,残疾所致的健康生命损失年(YLD)值则低于男性;≥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每千人口YLL、YL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下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进行一般宣教,内容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注意事项,术后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充分了解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制订临床护理路径,依据路径表进行各项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的护理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单在结肠癌手术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结肠癌手术病人健康教育单并应用于临床,将其实际应用效果与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比较,探讨新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结肠癌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主要以口头宣教为主),观察组在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的同时运用健康教育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单方式各项评价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结论:合理运用健康教育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新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健康教育效率。  相似文献   
7.
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汉族ABO及RhD血型抗原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汇处 ,根据 2 0 0 1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州内总人口 2 6 5万。土家族、苗族、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 38%、33%和 2 8% ,总计达 99%以上。研究该地区 3个民族人群血型分布 ,对于了解本地区民族起源、迁徒、遗传、融合及安全输血均有一定意义。笔者对 75 15名献血者进行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调查对象 调查范围包括州内 7县 1市参与无偿献血和有偿献血的机关干部、工人、农民、学生、军人及社会各行业人员。涉及城市、城镇、乡村以及现仍较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2 试剂 抗 A、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I)的影响。 方法选取HP阳性胃溃疡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联合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组织学评分、血清TGF-β1、PGI、G17、胃动素(MTL)、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胃黏膜组织学各项评分、TGF-β1、G17、PGI均降低,MTL升高,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疗效满意,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安全性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金线莲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基于化学计量学对比区分其7种常见混伪品(台湾银线兰、长片金线兰、滇越金线兰、丽蕾金线兰、血叶兰、斑叶兰、虎耳草),为其真伪鉴别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60 min,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10 μL。建立17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te analysis,OPLS-DA)用于区分台湾银线兰、长片金线兰、滇越金线兰、丽蕾金线兰、血叶兰、斑叶兰、虎耳草共7种混伪品。结果 建立了金线莲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确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11个成分:槲皮素3,7-二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7-O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水仙苷、紫云英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17批金线莲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85,7种混伪品与金线莲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8,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金线莲与混伪品的差异标志物为水仙苷,对差异标志物进行含量验证,金线莲中水仙苷含量(高于1 098.09 μg·g-1)显著高于其混伪品(低于379.96 μg·g-1)。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金线莲与混伪品的区分,水仙苷可以作为区分混伪品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2年11月1日-2014年3月31日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AIH患者的住院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免疫球蛋白IgG或γ球蛋白水平、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①共纳入62个病例,其中男9例,女53例,男女比例1∶5.89,患者年龄15~79岁,中位年龄56岁.62例患者中,中年患者占40.3%(25例);乏力(61.3%)、肝大(54.8%)、纳差(53.2%)为最常见症状;Ⅰ型AIH占77.42%,Ⅱ型3.23%,Ⅲ型3.23%,Ⅳ型16.13%.②不同分型AIH患者性别、年龄构成比、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发生率、血清IgG或γ球蛋白水平和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Ⅰ型AIH患者男性腹胀、肝掌、蜘蛛痣、双下肢水肿、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均高于女性,而女性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浓度高于男性,血清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浓度低于男性.Ⅰ型AIH患者各年龄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发生率、血清IgG或γ球蛋白水平、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H以中年女性多见,以乏力、肝大、纳差为最常见症状,Ⅰ型AIH最多,女性患者血清GGT、ALP浓度明显高于男性,而血清HA及LN浓度则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