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治疗后呼吸功能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例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的同时采用外源性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一氧化氮起始治疗浓度为10×10-6,分别监测吸入前,吸入后1、6、12、24、48 h不同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直至某个时间点一氧化氮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则将浓度降低50%,每2 h递减50%,直至停用。结果:吸入一氧化氮24 h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与吸入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50 h吸入一氧化氮浓度降低50%后与48 h相比,各指标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 h一氧化氮浓度再减50%后与50 h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时间内吸入适宜浓度的外源性一氧化氮可有效改善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2.
斑疹伤寒近年来发病率有回升趋势 ,且表现不典型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我科 1995~ 1998年收治的资料较完整的小儿非典型斑疹伤寒 3 5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 5例 ,女 10例 ;<1岁2例 ,~ 3岁 5例 ,~ 7岁 7例 ,~ 14岁 2 1例。多为散发病例 ,其中农村 2 4例 ,城市11例。 8~ 11月发病者 2 9例占 83 %。1 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有发热 ,体温 3 8.1~ 3 9℃ 2 0例 ,3 9.1~ 40℃ 15例 ;稽留热型 2 0例 ,弛张热 13例 ,2例为不规则热型 ,食欲不振 2 8例 ;咳嗽 7例 ,咽痛 6例 ;咽峡及扁桃体充血 2 6例 ,肝脾肿大 9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及其特点观察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配伍进行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对照组用空气压缩驱动雾化,所用药物相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咳嗽喘憋缓解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良好。不仅缩短了病程,而且提高了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赵敬肖  李兰凤  李军霞  杨娟  张银瑞 《河北医药》2011,33(15):2388-2388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多发生于6月以内的婴儿,引起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该病起病急,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2—3d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外周血白介素类细胞因子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设计,分为病例组(n=98)与对照组(n=50),对照组为同期同龄健康儿童。病例组为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手足口病重型病例,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n=52)及危重症组(n=48)。患儿入院后立即取血,进行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IL-6、IL-10和TNF-α明显升高(P<0.05);危重型组中的IL-6和TNF-α与重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IL-4及IL-10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但与危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阳性组(n=56)与病原学未检出组(n=42)比较,IL-4轻微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和TNF-α明显升高(P<0.05)。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HFMD重症病例的发病和发展,产生严重的炎症和抗炎反应,EV71阳性患者具有更加明显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头孢匹胺与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匹胺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因其对小年龄组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常为临床医师所选用。氨溴索是溴己新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具有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它可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即减少粘液的滞留,因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临床上两者合用能起到快速消除炎症,促进分泌物排出等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头孢匹胺与氨溴索一旦相遇会瞬间反应产生白色结晶。为此做了如下实验:将抽完药的头孢匹胺小瓶(内壁有残留)内注入5%葡萄糖5ml,然后用加过氨溴索的空针抽取此液体,针管内液体完全变成白色结晶。将加过氨溴索的空针用5%葡萄糖反复冲洗15—20次后,再抽取头孢匹胺小瓶内的液体,无白色结晶产生。  相似文献   
7.
张银瑞 《河北医药》2013,35(16):2533-2534
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像,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1]。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在是否产生应激反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积极应激给人以力量,利于保持身心的平衡;消极应激则耗费能量储备,易破坏个体身心的平衡,导致更严重的身心反应[1]。PICU住院患儿的心智发育不完善,在面对住院这一应激时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即以消极应激为主。据报道疾  相似文献   
8.
头孢匹胺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因其对小年龄组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常为临床医师所选用。氨溴索是溴己新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具有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它可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即减少粘液的滞留,因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临床上两者合用能起到快速消除炎症,促进分泌物排出等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头孢匹胺与氨溴索一旦相遇会瞬间反应产生白色结晶。为此做了如下实验:将抽完药的头孢匹胺小瓶(内壁有残留)内注入5%葡萄糖5ml,然后用加过氨溴索的空针抽取此液体,针管内液体完全变成白色结晶。将加过氨溴索的空针用5%葡萄糖反复冲洗15—20次后,再抽取头孢匹胺小瓶内的液体,无白色结晶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疹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32例麻疹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患儿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死亡5例,放弃治疗5例,其余治愈出院。结论:根据患儿病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个性化护理,夯实基础护理,使患儿保持身心愉悦,可提高麻疹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股静脉置管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行临时性股静脉留置导管35例,探讨分析此种置管方法的临床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结果:置管时发生误穿股动脉1例,皮下气肿1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留置导管期间发生导管脱落1例。带管时间2~21d。结论:股静脉置管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