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琰  周琼  张莉花 《江西医药》2006,41(11):840-84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曲率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在我院准分子近视矫治中心已行LASIK术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238例467眼近视患者,按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数不同分为低度(<-3.0D)、中度(-3.25D-6.0D)、高度(-6.25D-10.0D),超高度(>-12.0D)四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TMS-4角膜地形图检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平均SimK值分别为(44.15±1.56),(43.78±1.45),(43.89±1.37),(44.46±1.64),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术后与术前的SimK差值分别为(2.43±0.36),(3.65±0.42),(5.73±0.56),(7.89±1.23),有统计学意义。亦即术前预矫等效球镜屈光度数越高,则术前、后角膜曲率差值越大,术后3个月与1个月的SimK差值分别为(0.29±0.63),(0.6±80.55),(0.73±0.42),(1.57±0.95),而术后6个月与3个月的SimK差值分别为(0.12±0.36),(0.31±0.45),(0.36±0.48),(0.78±0.64),即术后角膜曲率的增加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数的高低相关。随访的病例中有13例患者出现视力的下降、角膜曲率增加、屈光度回退,在进行散瞳松弛睫状肌、降眼压、护眼袋的治疗后,曲率的增加得到控制,视力得以稳定。结论LASIK术矫正近视直接改变了角膜的曲率,其变化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数的高低相关,术后角膜曲率的增高与屈光回退一致,因此可采取干预手段阻止曲率的增长以减少屈光回退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近视散光眼像差的分布规律,观察瞳孔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对168例(331只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术前采用波前像差分析仪测量眼屈光系统的像差。结果均方根RMS1~RMS6均值为0.273±0.611;3.442±0.924;0.124±0.083;0.092±0.038;0.053±0.042;0.041±0.031;RMSg 3.543±1.017;RMSh 0.236±0.0839。低阶像差以R2为最大,平均为3.542±0.924;高阶像差为R3~R6,其RMS值在瞳孔直经为4 mm和7 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4%(0.124/3.713),2.57%(0.096/3.713),1.43%(0.053/3.713),1.16%(0.043/3.713)和5.32%(0.210/3.951),3.95%(0.156/3.951),1.57%(0.062/3.951),1.24%(0.049/3.951)。结论选用合适的波前像差仪,能更简单、快捷地得到重复性、可靠性好的图形,并可引导行个体化角膜切削,提高患者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不同类型中度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分析,探讨中度近视眼中曲率性近视与轴性近视高阶像差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单纯性中度近视眼患者39例56眼,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中度曲率性近视眼组(11例/16眼),平均年龄22±2岁,平均眼轴长度23.89±0.13mm,平均角膜曲率45.56±0.95D,平均屈光度4.58±0.82D;B组为轴性近视眼组共28例40眼,平均年龄22±3岁,平均眼轴长度25.82±0.44mm,平均角膜曲率41.93±0.85D,平均屈光度4.50±0.78D。利用波前像差仪获取入选患眼瞳孔分别为4,5,6mm时高阶像差值,进行分组比较。结果:A,B两组平均年龄与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角膜曲率与平均眼轴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在瞳孔为6mm时RMS3,RMS4,RMS6,RMSh,C12值比较,A组/B组分别为:0.165±0.064/0.098±0.045,0.127±0.034/0.059±0.025,0.040±0.014/0.028±0.010,0.218±0.059/0.129±0.040,0.137±0.057/0.048±0.037,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不同直径瞳孔下的高阶像差各值比较,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正常及中度散大瞳孔下,中度近视眼中曲率性近视的彗差、球差、次级球差及总高阶像差均较轴性近视眼为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人术后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LASIK治疗随访1年以上92例(181只眼),中低度近视病人根据焦虑程度分为2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组病人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满意度相比有明显性差异。结论:术前认真评估患者的心里特征,对严重焦虑的病人不宜手术。手术前耐心细致地宣传教育,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我科从 1997年 8月~ 2 0 0 2年 8月 ,采用带血管蒂皮瓣、游离足趾再造手指 2 0例 ,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 ,已能适应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1 临床资料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14~ 5 2岁 ,左拇指 12例 ,右拇指 5例 ,右中环指 3例 ,拇指Ⅱ度缺损 16例 ,Ⅲ度缺损 3例 ,Ⅴ度缺损 1例 ;右手第 2~ 5指完全缺损 2例 ,电击伤 3例 ,挤压伤5例 ,挤压毁损伤 6例 ,撕脱伤 4例。拇指再植失败 2例。2 护理体会2 .1 做好血管现象的预防 情绪紧张、下床活动、大幅度变换体位及伤肢位置、疼痛、吸烟、饮酒、过冷过热等不良刺激均可诱发血管危象。如不及时…  相似文献   
7.
去瓣Epi—IASIK与改良PRK术对兔角膜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IASIK)和改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对兔角膜像差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兔(24只右眼)行去瓣Epi—LASIK,24只左眼行改良PRK。采用裂隙灯显微镜、Pentacam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等方法对去瓣Epi—LASIK及改良PRK术后角膜组织的修复、角膜组织形态结构改变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观察术后3m兔角膜像差的变化。结果去瓣Epi—LASIK角膜瓣下创面更光滑平整:去瓣Epi—LASIK组上皮生长完整所需时间为2~3d,平均(2.67±0.49)d,改良PRK组上皮生长完整所需时间为3~5d.平均(3.19±0.62)d;去瓣Epi—LASIK组角膜上皮下混浊较轻。去瓣Epi—LASIK组及改良PRK组在术后3m时总高阶像差值、球差值、慧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去瓣Epi—LASIK比改良PRK有着更轻的角膜损伤.更低的角膜高阶像差、球差、慧差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薄角膜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82例(145眼)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采用薄角膜瓣LASIK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视力、屈光度等的变化。结果薄角膜瓣下LASIK术后反应轻,术后第1天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112眼,占77.2%;0.5~0.8者29眼,占20.0%;小于0.5者4眼,占2.8%。屈光度数稳定在±1.0D以下者118眼(81.4%)。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为角膜瓣细微皱褶。结论薄角膜瓣下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6例,其中以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穿刺组56例,以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开颅组40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0d、90d应用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术后30d、90d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状态,术前、术后90d时进行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术后30d、90d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NIHSS评分,微创组均低于开颅组(P<0.05)。术后90d的BI评分微创组提高较显著(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方面,患者的神经恢复较良好、术后抑郁发生率较低、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张莉花 《家庭护士》2006,(10Z):31-32
手指尤其是拇指的缺失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学习和娱乐,因此再造手指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最初由单纯粗放型的拇指再造发展到现在施行的精细修饰性再造与修复,使再造的手指外形更加美观。我院采用新术式再造手指成功率达97%。再造指的屈伸、对掌、握捏功能基本正常。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