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并具有其他的免疫调控作用。大量的证据表明CRP是突发心血管事件的有力预测因子。然而,有关CRP基因多态性与其水平关系的研究甚少。现选择CRP1059G/C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研究。资料与方法1.主要仪器德灵BN 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  相似文献   
2.
两种试剂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临床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但从根本上讲,准确可靠的信息来自1个"有效的测定系统"。本室的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为1台全开放的生化分析仪,除了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外,还可使用其他厂家的试剂。为保证新试剂和原装配套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在本实验室条件下,对此新试剂分析性能及可能引入的误差水平进行了解和估计,以确定两试剂所具有的偏倚在使用中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否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为此,根据NCCLS中EP9-A文件的要求,对德国罗氏试剂和日本和光试剂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及偏倚评估。  相似文献   
3.
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临床诊断性能曲线(ROC)评价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 MBmass)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决定限。方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血清cTnT、Myo和CK MBmass,所得数据用ROC曲线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入院即刻血清c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佳临界值为0.042μg/L,诊断特异性93%、敏感性92%;CK MBmass的临界值为5.37μg/L,诊断特异性88%;Myo的临界值为62.8μg/L,诊断特异性为74%、敏感性为72%。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胸痛发作6h内Myo的诊断敏感性较高(90.0%),cTnT其次(76.7%),CK MBmass最低(73.3%);6h后Myo诊断敏感性仅为58.3%;cTnT上升为91.7%,CK MBmass仍为75.0%。结论cTnT不论是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CK MBmass和Myo,是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4.
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临床诊断性能曲线(ROC)评价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决定限。方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血清cTnT、Myo和CK—MB mass,所得数据用ROC曲线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入院即刻血清c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佳临界值为0.042μg/L,诊断特异性93%、敏感性92%;CK—MB mass的临界值为5.37μg/L.诊断特异性88%;Myo的临界值为62.8μg/L,诊断特异性为74%、敏感性为72%。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胸痛发作6h内Myo的诊断敏感性较高(90.0%)。cTnT其次(76.7%),CK—MB mass最低(73.3%);6h后Myo诊断敏感性仅为58.3%;cTnT上升为91.7%,CK—MB mass仍为75.0%。结论cTnT不论是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CK—MB mass和Myo.是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血清总胆红素重氮法和钒酸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不同生化分析系统之间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的要求,以重氮法为比较方法,钒酸法为实验方法,分别检测40例患者新鲜血清,记录检验结果,去除离群值,计算回归方程,评估两分析系统的预期偏倚和相对偏倚。结果血清总胆红素重氮法和钒酸法测定结果的相关回归方程为Y=1.042X 10.5,相关系数r2为0.9958。结论血清总胆红素重氮法和钒酸法测定结果的预期偏倚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