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燕  齐瑞  张宏  乔钧  张广渊 《中国康复》2006,21(5):308-310
目的:探讨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肘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变化及对应的表面肌电图特征,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iodex-HI型等速测试仪里面“双侧等长收缩模式”对14例健康人群(健康组)及16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卒中组)进行双侧肘屈伸肌测试,用Noraxon2400表面肌电图仪同步观察肘屈伸肌的肌电信号。结果:健康组右侧肘屈肌及伸肌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均高于左侧(P〈0.05);右侧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面积也高于左侧(P〈0.05)。卒中组息侧肘屈肌及伸肌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均低于健侧,而屈伸力矩比高于健侧(P〈0.05);息侧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面积比健侧下降,而协同收缩率则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组比较,卒中组健侧肘屈伸肌也存在等长肌力及肌电信号的异常。结论: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上肢健患侧屈伸肌都存在肌力及主动肌拮抗肌协调性的异常,制定康复方案时不应忽视加强双侧屈伸肌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膏摩结合等速训练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膏摩治疗,观察组加用等速肌力训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角度、力矩峰值及V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角度及力矩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膏摩治疗配合等速训练能够更好的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并藉此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杨盛宇  刘佳  黄蛟  张广渊 《陕西中医》2012,33(8):996-997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方联合拔经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本组78例选自本院有症状的颈椎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78例颈椎病患者在50%最大主动收缩力量值(MVC)前屈和后伸力竭运动中颈脊旁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持续时间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值及推拿治疗。结果:右侧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比对侧同名肌MF值显著降低(P<0.05)。经推拿治疗后,治疗前后比较,前屈和后伸运动中的右侧胸锁乳突肌、右侧斜方肌等的MF值均显著增高。结论:颈椎病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均有易疲劳特征,推拿可改善颈部肌肉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屈伸力学改变,为进一步康复运动疗法奠定基础。方法:由同一个测试人员对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腰屈伸的等速肌力测试,对腰屈伸的PT、PT/BW、AP及TW等数值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组的PT、PT/BW、AP及TW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TPT和F/E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屈伸肌力的生物力学改变明确,康复训练计划应针对相应的力学改变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定。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减退严重影响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的恢复[1—2],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社会参与度及生存质量。进行偏瘫下肢肌力训练已成为卒中后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常规康复训练(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CRT)主要有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及运动再学习等,  相似文献   
6.
腰屈伸等速向心收缩肌力测试的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屈伸的等速肌力测试效度,研究合适的角速度测试。方法:由同一个测试人员对30例正常无腰痛的自愿者、60例普通慢性腰痛患者及30例运动员慢性腰痛患者进行腰屈伸的等速肌力测试,并同步采用表面肌电图对相关肌群进行检测,对腰屈伸的等速肌力以三种不同角速度测试进行效度分析。结果:60°/s和90°/s的效度满意;180°/s的效度不理想[普通腰痛组中绝大多数患者腰屈曲和腰伸展时的峰力矩(PT)、总功(TW)和平均功率(AP)均为0,呈典型的“地板效应”]。结论: 对正常人进行腰屈伸的等速肌力测试时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等速测试指标评定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肘关节运动功能,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iodex-Ⅲ型等速测试仪对30例健康人群(健康组)及3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卒中组)进行测试.结果:健康组右侧肘屈肌及肘伸肌的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总做功量(TW)、力矩加速时间(AT)均高于左侧(P<0.05);与健康组比较,脑卒中组健侧肘屈伸肌也存在等速肌力的异常,患侧肘屈肌及伸肌的PT、PT/BW、TW、AT均下降(P<0.05).结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健患侧上肢均存在力量的异常,可适当加强力量训练,重点在患侧上肢伸肌群;对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等速测试不宜单独使用健患侧自身对照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一直是神经康复中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等速技术在脑卒中患者肌力、肌张力评定以及肌力训练中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等速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五禽戏治疗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五禽戏运动方案,对照组予康复体操运动方案。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SF-MPQ疼痛量表评分,腰腹肌群力学性能指标及肌电信号指标(IEMG)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63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②组间治疗后比较,SF-MPQ总分及PRI、PPI分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不同角速度下的背伸肌与腹屈肌力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30°/s时左侧腹外斜肌的IEM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30°/s时背部伸肌PT/BW水平与疼痛评分呈低度负相关  结论:五禽戏治疗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可显著减轻腰背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腹肌协同训练对腰痛运动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部运动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结合腰背肌训练,试验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腰腹肌协同性训练。结果:治疗后经统计学比较发现,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均有改善,组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差异,两组JOA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显效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腰腹肌协同训练治疗腰部运动损伤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