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5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物衍生骨与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MSCs)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了解其修复长段管状负重骨缺损的血管化情况. 方法制备生物衍生骨作为支架材料,培养、诱导MSCs作为种子细胞,二者在体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20只山羊双侧胫骨中段制备成20 mm长的骨-骨膜缺损模型,采取自身左右侧对照,实验侧(右侧)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对照侧(左侧)植入单纯支架材料,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后2、4、6及8周用墨汁灌注透明标本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血管化过程,组织学观察血管形成及成骨情况. 结果术后2、4周,实验侧血管形成较对照侧少(P<0.05);术后8周,两侧均完全血管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于术后6、8周新骨形成逐渐增加,材料降解吸收较对照组快;对照侧术后8周材料孔隙内仍无明显新骨形成. 结论生物衍生骨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能够较快发生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成骨能力较单纯支架材料强.  相似文献   
2.
工程化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后力学特性的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组织工程化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后体内愈合过程中力学特性的组织学基础。取罗曼鸡肌腱细胞 ,经体外培养、扩增 ,与可降解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筛网构建工程化肌腱 ;将其植入修复 2 0只罗曼鸡第二趾深屈肌腱0 .5~ 0 .8cm缺损。术后第 2、4、6、8周取材 ,对标本进行大体、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测定。植入 2、4、6、8周 ,新生肌腱在大体形态、细胞及胶原纤维排列方式上与正常肌腱相似 ,但新生肌腱的胶原纤维束并未形成较多的沿肌腱长度方向的致密结构 (“塑形”) ,导致其最大张力增加缓慢 ,到 8周时为 15 .4 0± 10 .6 3N,仅达正常肌腱的 2 3 ;8周时最大张应变为 2 2 .4 9± 10 .2 1 ,比正常肌腱大 10。结果表明 ,单纯聚羟基乙酸作支架 ,材料降解过快 ,新生肌腱失去了正常的力学刺激 ,“塑形”能力差 ,其生物力学强度低。提示 ,保持新生肌腱形成过程中正常的力学刺激对新生肌腱的“塑形”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三维多孔支架环境里动态循环压力刺激对软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兔软骨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于1.5 cm×0.5 cm×0.5 cm聚乳酸多孔(polylactic acid,PLA)支架,培养5 d后,施加0.5、1、2 N的正弦动态循环压力,频率0.017 Hz,加压8 h,以无压力组(0 N)作为对照。标本做扫描电镜及组织学切片染色,观察细胞数量、形态及排列的变化。结果在三维PLA多孔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到,动态压力组细胞的增殖比无压力组更多,排列也更加有序;动态压力为2 N的时候,细胞增殖、形态比1、0.5 N及无压力组更好,贴附细胞计数与1、0.5 N及无压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循环压力对于三维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有促进增殖和有序排列的作用,但何种强度的压力更适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2.0骨科大手术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髋部骨折手术(HFS)。2.1.1进行THA或TKA的病人,较之无抗血栓预防而言,我们推荐采用一项以下措施至少10~14d: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葵钠,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利伐沙班,低剂量普通肝素(LDUH),调整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VKA),阿司匹林(均为1B级),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D)(1C级)。备注:我们为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推荐使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感染会引起疼痛、功能障碍、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甚至一段时间之后患者会开始痛苦漫长的翻修之路。术者还要考虑到患者由于术后感染产生对手术的不满以及心理上的影响。在19世纪中期,外科手术先驱Pasteur和Lister的探索为外科手术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运用了这些原则的现代手术技术和方法明显降低了感染率。本文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回顾THR术中所采取的降低感染风险的方法,同时讨论早期和当代的方法及其运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创伤性深静脉血栓(TDVT)形成过程中纤溶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TDVT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根据造模后的不同生物学状态再分为两组:高峰期血栓形成组(B组)、高峰期血栓不形成组(C组),在相应时相点无创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各组大鼠总RNA,用Genechip Rat Genome 430 2.0芯片测定股静脉RNA的表达,并分析纤溶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演化过程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多个基因呈差异表达.共找到与促纤-抗纤相关基因65个,其中已知功能基因42个(促纤13个,抗纤29个);未知基因23个,包括可能与促纤相关基因8个,可能与抗纤相关基因15个.serpine1、plat、plau、plaur等关键基因在该过程中呈差异表达.结论 在TDVT形成中,纤溶相关基因与血栓生物学状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背景: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复杂,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尚未阐明。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取20只SD大鼠制备股骨骨折模型。造模后5 d,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将模型大鼠分为2组: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无创切取大鼠股静脉血管组织,抽取总RNA,Genechip Rat Genome 430 2.0芯片测定股静脉RNA的表达,并分析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无血栓形成组比较,血栓形成组中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蛋白激酶C、Fyn、辅肌动蛋白、Vav等关键基因均上调;下调的有整联蛋白α、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c-Jun基因。结果提示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可能是调控血栓生物学状态的重要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去势大鼠血清中Bcl-2和Bax水平的影响。方法:48只6月龄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补肾健脾中药复方)、西药组(雌激素)。治疗12周后,收集左侧股骨、血清分别行骨矿含量、骨密度测量和Bcl-2、Bax水平含量的检测。结果:模型组的骨密度值和骨矿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的骨密度值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Bcl-2表达水平下降,Bax表达水平上升(P0.05)。经过药物干预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提高血清中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P0.05)。结论: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去势大鼠血清中Bcl-2和Bax水平的影响作用与雌激素一致,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于平滑肌细胞附着生长的聚乳酸-共-聚乙醇酸(PLGA)修饰的细菌纤维素材料。 方法不同比例PLGA修饰的细菌纤维素材料分为5组:单纯PLGA材料(50P组);经PLGA修饰的细菌纤维素材料组则包括聚乳酸(PLA) ∶聚乙醇酸(PGA)=50 ∶50的50PB组、PLA ∶PGA=75 ∶25的75PB组和PLA ∶PGA=90 ∶10的90PB组;单纯细菌纤维素为空白对照组。将平滑肌细胞接种于不同组别的材料上培养7 d,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并用荧光染色计数活/死细胞,CCK8法测定材料上的细胞增殖情况并绘制增殖曲线。不同材料上细胞数量及增殖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两比较用SNK检验。 结果接种后第3天的扫描电镜可见细胞均能在各组材料上成功附着并生长,但75PB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生长形态较差。活/死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平滑肌细胞可以在各组材料中均匀的分布以及生长,活细胞计数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54,P>0.05)。细胞生长曲线检测显示,接种后3 d及5 d,平滑肌细胞在各组材料上的增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d F=1.672,P>0.05; 5 d F=1.19,P>0.05);接种后7 d, 50PB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平滑肌细胞增殖优于90PB组及75PB组(F=13.328,P<0.01)。 结论PLA/PGA比例为50 ∶50的PLGA修饰细菌纤维素后的材料细胞相容性更优,可以成为用于组织修复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