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6篇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县中小学生溺水高危行为的发生情况以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溺水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疏附县布拉克苏乡和乌帕尔镇28所小学及2所初中,对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14 543人纳入分析。有23.9%的中小学生在近12个月内发生过溺水高危行为,更高的游泳水平、性格内向、较强的好奇心、和同学相处较差、和家人相处较差、学校附近有开放性水域、家附近有开放性水域是溺水高危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和高危行为的关注,加强学生的溺水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注意学校及社区开放性水域的管理与干预。  相似文献   
2.
1998-2006年广州市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干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干预情况,为广州市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思路.方法 对广州市1998-2006年孕产妇HIV监测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998-2006年,广州市共发现72例HIV感染孕产妇,检出病例数年平均增长率为887.5%.72例孕产妇,广州市户籍占33.33%,流动人口占66.67%,平均年龄27.5岁,以性传播感染为主(56.94%).在HIV母婴传播干预方面,产前检出的病例74.42%接受了母婴干预服务,其中27.91%选择终止妊娠,46.51%选择继续妊娠.产后检出的病例60.87%接受了婴幼儿喂养指导.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幼儿37%在访.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孕产妇的产前检出率有待提高,对母婴传播干预服务的配合情况有待改善;多种原因造成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随访困难,失访严重.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加强随访应成为广州市今后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有关艾滋病(AIDS)病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传染源医学管理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十分不利于社区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为加强对HIV/AIDS患者管理,荔湾区一直在积极主动地探讨推广社区关怀支持服务的方向和定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众艾滋病相关认知水平对于自愿咨询检测(VCT)的影响,为VCT的社区倡导提供依据。方法限定时段内对于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求询者和整群抽取的社区居民进行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认知、VCT需求和行为的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VCT对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Z=3.24314,P=0.0012)和公共卫生焦虑程度(Z=1.92708,P=0.0540)明显高于社区居民。对于存在感染风险者,主要影响其自愿咨询检测行为的是性别(OR=0.051,P=0.0001)、传播途径认知水平(OR=12.161,P=0.0264)、应对病毒的自我效能感(OR=3,252,P=0.0343)和流行现状焦虑(OR=1.576,P=0.0305)等。结论人口学特征对于合理检测行为的影响并非关键,在VCT社区倡导中要加强流行状况的介绍提高防治紧迫感,详细解释传播风险以提高风险自觉性,同时通过介绍HIV的防治方法以提高应对病毒的自我效能感也有助于促进自愿咨询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传染病的死亡水平及病种构成。 为当地政府及国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多部门获取2017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名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利用死因推断量表对死者家属或知情人进行入户调查,计算传染病死亡率、死因顺位和构成。结果2017年疏附县户籍居民传染病粗死亡率为80.10/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7.77/10万, 位居死因顺位第3位。 肺结核粗死亡率为75.50/10万,标化率为103.45/10万,位居传染病第1位。 无论男性和女性,肺结核死亡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为1 118.92/10万,占肺结核总死亡人数的82.61%。 农民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为主,死亡地点82.61%发生在家中,秋冬季节高发。结论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传染病死亡情况不容乐观,应以肺结核防治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并彻底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6.
汪慧  王大虎  陈纯  张周斌  李铁钢  王鸣 《疾病监测》2016,31(10):838-842
目的 了解广州市腹泻监测病例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4-2015年选取广州市两家医院的门诊科室作为监测哨点,每间哨点医院每周采集5岁以下和5岁及以上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各3份,将采集的标本送至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诺如病毒。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中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4-2015年广州市报告的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数据,开展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腹泻标本732份,诺如病毒阳性136份,阳性率为18.58%。各年龄组诺如病毒阳性率不同(2=20.39,P=0.001),其中5岁以下年龄组最高(24.21%)。基因分型结果显示GⅡ组133份(97.80%),GⅠ组3份(2.20%)。分别对2014年(4份)及2015年(5份)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结果提示,2014年诺如病毒流行株以GⅡ.4 Sydney_2012变异株(75.00%)为主,2015年以GⅡ.17变异株(55.60%)为主。2014-2015年共报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23起,其中14(60.80%)起由GⅡ组引起。结论 广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毒株仍以GⅡ组为主,其中2014年优势毒株为GⅡ.4 Sydney_2012变异株,2015优势毒株为GⅡ.17变异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气压、气温、气湿、降水量、日照和风速等气象因素对虫媒传染病消长的影响。方法 根据广州市2011-2014年虫媒传染病发病数据和同期气温、气湿等气象数据,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温与登革热(RR=1.013)、恙虫病(RR=1.013)发病呈正相关,与流行性出血热(RR=0.998)发病呈负相关;相对湿度与登革热(RR=0.916)发病呈负相关;降水量与登革热(RR=0.998)发病呈负相关;平均风速与登革热(RR=0.951)发病呈负相关;日照时数与登革热(RR=1.006)、恙虫病(RR=1.002)发病呈正相关;而各气象因素对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影响均较小。日平均气温达到27.7℃时,登革热滞后0 d RR值最大为5.95;日平均气温为28.0℃时,恙虫病滞后5 d RR值最大为4.20;日平均气温为15.2℃时,流行性出血热滞后10 d RR值最大为1.00。结论 气象因素会影响虫媒传染病的发病,其中气温、气压是影响多数虫媒传染病传播与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2003年HIV抗体初筛实验室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提高实验室工作质量,促进全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也为全国各省市HIV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考评的方式:(1)发放一套质评血清(3份强阳性,2份弱阳性,5份阴性);(2)采用问卷方式对各实验室的职能和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调查;(3)根据质评血清检测和调查问卷填写的结果,抽取10家实验室进行现场实地考查。结果本市的49家初筛实验室参加考评,质评血清考核和问卷调查综合评分结果:优秀7家,良好24家,合格18家。现场实地考查结果,5家实验室顺利通过,5家被勒令整改。结论考评结果显示:广州市初筛实验室的质量水平均能满足目前工作需求,但按《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要求,各实验室仍缺乏全面、系统、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人员专业素质及检测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州市医务人员传染性生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SARS收治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医务人员SARS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定性生研究方法对医院SARS流行影响因素、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广州市医务人员首例SARS患发病时间为2003年1月13日,截止5月5日共有29家医疗卫生单位报告医护人员发病280例,占全市总病例数的26.07%。医务人员发病高峰在2月上、中旬,共有167例,占医务人员发病总数的59.64%,呈明显聚集性。4月后病例为零星散发。病例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前开始收治SARS患(对SARS尚缺乏认识的时期)的6家医院,占总病例数的73.2%(2c15/280)。调查180例医务人员SARS患中92.22%直接参与过SARS患的救治工作。采取定点收治患、加强医院病区通风、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后,2月下旬开始,医务人员的新发SARS病例明显减少。结论 控制SARS在医务人员中流行的关键措施是:(1)要对出现SARS症状的患高度警惕,及时诊断并隔离患;(2)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措施;(3)收治区要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4)加强病区通风换气;(5)严格按照有关指引做好污染物、空气及环境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对新型重组H3N2禽流感病毒进行测序鉴定并分析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2021年广州市某农贸市场外环境H3N2禽流感阳性样本进行鸡胚培养,联合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靶向扩增和纳米孔测序技术进行病毒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基因特点。结果 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该毒株各基因片段均属于欧亚进化分支,宿主来源均为禽源。其HA基因与我国H3N6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NA基因与2017-2020年我国H3N2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PB1基因与2016-2022年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H5N6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与广州市H5N6禽流感流行株PB1基因亲缘关系较远。其余内部基因片段来源复杂,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分子特征显示,该毒株具有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倾向结合禽源受体。生物特性相关重要蛋白位点上,该毒株发生PB2-L89V、PB1-L473V、NP-A184K、M1-N30D/T215A、NS1-P42S/N205S等致病性增强突变。结论 本研究通过纳米孔测序鉴定一株新型重组H3N2禽流感病毒,分析发现该病毒与H5N6禽流感病毒发生了基因重组。目前该病毒跨种传播能力较低,但有必要密切关注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和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