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工心脏起搏器对高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安装单心或双腔心脏起搏器对高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36例大于70岁的高龄患者安装起搏器术后(3.5&;#177;2.1)年,观察生活质量分级、运动能力、生存率、心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起搏器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3.7%与94.2%,P>0.05)。运动总时间、距离、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起搏器综合征仅发生于单心室起搏者(27.1%)。单心室起搏者术后左房内径(3.82&;#177;0.21)大于双腔起搏者(3.38&;#177;0.41),心功能两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无论是单心室起搏还是双腔起搏术后均能满足高龄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质量,双腔起搏更能满足老年患者心脏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10多年中,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像新药吉西他宾,紫杉醇,异长春花碱等已经显示出它们是有前途的单一化疗药物,把它们应用到联合化疗方案中获得了更高的反应率和存活率。本文就单一化疗药物,新药和正在研究的药物,联合化疗,手术切除后的辅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局部进展病变的化疗,非小细胞肺癌局部进展期诱导化疗和手术治疗,进展期(Ⅳ期)的化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24例老年冠心病成功进行PTCA术后及51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10000ICUAXa,每日2次共10d后出血情况及凝血机制改变。结果 用药后两组出血情况、其它脏器合并症及凝血时间测定等均无明显差异,老年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B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4.69±1.36,3.95±1.01,P<0.05),对照组治疗后FB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95±1.01,3.33±0.41,P<0.05)。结论 老年人应用较大剂量低分子肝素具有相对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勇翔  黄晨  张阳阳 《心脏杂志》2002,14(5):390-39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对 2 5 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 2 4 h动态心电图检测 ,检出心肌缺血 16 7例 ,按临床情况分为 3组 : 组 :单纯 SMI; 组 :有心绞痛史的患者 ; 组 :心肌梗死后患者。结果 :SMI的发生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 ,占 84 .3% ,发作时间主要是白天 ,以上午 6~ 12点发作最频 ,0~ 6点最少。 , , 组的心肌缺血程度 (SMI发作次数 ,缺血持续时间 ,ST段压低幅度 )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依次增加 ,而 SDNN和 HRVI依次递减。结果表明 ,心肌缺血程度与室早发生率呈正相关 ,与SDNN,r MSSD,PMN50 及 HRVI呈负相关。结论 :SMI是老年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应引起足够重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抗人T、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清IgG、IgA、IgM、C_3及Fn含量,并与28例老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CD~(1/3)、CD~(1/4)、CD~(1/8)细胞均比对照组减少;而CD~(1/4)/CD~(1/8)比值增高,CD~(1/20)、SmIgG~ 阳性细胞增多。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IgG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gA、IgM无差异;补体C_3高于对照组,Fn则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异常。免疫也与衰老、冠心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本文还讨论了免疫损伤对冠心病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安装单心室或双腔心脏起搏器对高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36例大于70岁的高龄患者安装起搏器术后(3.5±2.1)年,观察生活质量分级、运动能力、生存率、心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起搏器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3.7%与94.2%,P>0.05)。运动总时间、距离、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起搏器综合征仅发生于单心室起搏者(27.1%)。单心室起搏者术后左房内径(3.82±0.21)大于双腔起搏者(3.38±0.41),心功能两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无论是单心室起搏还是双腔起搏术后均能满足高龄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质量,双腔起搏更能满足老年患者心脏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7.
对23例老年高压病患者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和心脏UCG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和心脏UCG无心肌缺血改变的2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15例SPECT出现不同程度的后侧壁节段性放射分布稀疏,其中10例UCG无室壁肥厚者中5例SPECT已表现出左室的增厚和后侧壁放射性分布稀疏,而UCG揭示左室肥厚和左房扩大的13例患者中,下后壁放射分布稀疏发生率明显增加。提示SPECT对高血压病心肌缺血可能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特别对肥厚心肌的供血状态是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脾虚论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在通过快速强化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脾虚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76例患者主要是2型糖尿病,少部分为成人晚发自体免疫性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脾虚证的某些特征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通过快速强化控制血糖基础上,分别给予甲基维生素和黄芪精口服液辅助治疗,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C肽分泌及周围神经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入院时各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出院时的正中神经、桡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出院时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腓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组明显加快。结论:糖尿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按脾虚论治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的临床手段,可作为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